查看原文
其他

实践|洛阳市以“德治”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新路径

何毅等 民主与法制周刊 2022-10-26

文/本社记者 何毅 王红喜 通讯员 张继峰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2年第20期

洛阳市以“德治”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新路径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已开展两年多,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洛阳市,有什么样的创新性经验和治理新模式?

  近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专门强调要在市域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洛阳市在这方面走在前列,高度重视德治教化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以德润心、以德立行、以德化人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治理工作新路径。 


以德润心,厚植德治底蕴  “小区以前环境乱,下楼遛弯儿都没地儿去,直让人想搬家。而现在,‘颜值’提升的同时还有了‘内涵’,我就安安心心在这儿养老了。”说起发生在家门口的变化,家住老城区阳光小区、58岁的王慧娟连连称赞。此前不久,阳光小区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文化风”特色升级工程。现在的阳光小区不仅公园、花坛等“硬件”一应俱全,礼仪诗词形象墙、家风彩绘墙等“软件”也随处可见。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为在全社会营造共建共享的德治教化氛围,洛阳市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新增公益广告牌、景观雕塑3.5万余个,绿化亮化130余处,加大宣传力度,壮大主流声音。  该市依托市属媒体重要版面、重点频段,推出德治教育内容,实施德治教育全媒体矩阵传播,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故事”专栏,唱响崇德向善好声音,并以“理响洛城·河洛青年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了德治教育“1133”理论宣讲模式。截至目前,已开展系列宣讲活动1.3万余场。  为使德治教育与文化滋养深度融合,洛阳市还创作推出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伊水栾山》、曲剧《河洛工匠》、舞蹈《大河三彩》等文艺精品,广泛开展河洛百姓大舞台、公益电影播放等基层文化活动;建立“15分钟阅读圈”,建成“河洛书苑”城市书房205座。  “让文化气息溢满洛城,让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接受道德熏陶,以学促德、以文养德,为社会治理嵌入强大文明基因。”洛阳市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以德立行,健全德治体系  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德治也需“精细化”。  记者走访中发现,洛阳市的“德治”体系是按照分类推进的方式,因地而施。在城市,德治教育与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关联;在乡村,着重加强“一约五会”建设,通过修订村规民约、选树“乡村光荣榜”等,根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在未成年人思想教育领域,该市开展“童心向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建成投用家风家训馆293个,打造了100家最具乡情韵味的特色村庄。  目前,洛阳市已全面建成以县为中心、乡(镇)为所、村为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德教阵地,以“群众点单”“平台接单”“中心派单”“群众评单”的互动模式,使身边人学身边事,打造德治教育的“桥头堡”。去年以来,该市先后开展学文明条例、倡节俭风尚等十大主题活动6000余场,参与群众近20万人,受益群众250余万人。  去年,洛阳市把德治教化融入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全局,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等“十大工程”为总抓手,谋划了38个重点项目、161项工作载体,以项目化运作推动德治落地落细。制定《洛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市重点工作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管理考核机制》等制度规范,实施“双月通报”考核机制,实时量化考核德治成效。  “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推进、阵地支撑,将德治体系精细化,使每个群众真正受益。”新安县委政法委书记李晓敏表示,德治工作必须务求实效,才能收效。  

以德化人,激发德治内力  洛阳市充分运用榜样力量、行业力量和志愿力量,探索“三种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打造“最美洛阳人”系列典型,聚焦各行各业、各类群体,评树“洛阳最美科技工作者”“洛阳最美教师”等系列模范,深化“乡村光荣榜”选树宣传。活动开展以来,李俊贤院士荣登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付会斌荣获河南省道德模范,樊石滚荣登“中国好人榜”,李凯等5人荣登“河南好人榜”,评选推出好党员、好乡贤、好媳妇等15类“乡村光荣榜”先进人物1.6万余名。  去年以来,洛阳市还组织全市991家文明单位,结合各自业务领域,开展“争当护花使者、助力疫情防控”“科技下乡”“走基层·送健康”等“四送一助力”专项行动,服务群众16.8万人次。  洛阳市大范围开展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工作,健全完善了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机制,打造“志愿河洛”服务品牌。目前,全市建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伍3200多支,实名注册志愿者115万,发布志愿服务项目5.5万个,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600万小时,实现了一个组织吸引带动一批人。去年,洛阳师范学院援疆支教志愿服务项目被表彰为全国志愿服务项目,武汉路社区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社区。“志愿红”已经成为河洛大地最亮底色。  “用好三种力量,全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点点星火也能汇聚成磅礴力量。”洛阳市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洛阳市将会充分发动群众,使“群众力”真正成为市域社会治理“德治教化”的最强力量。


编辑:狄磊 芦佳琪


推荐阅读:

实践 | 提升“软实力” 锻造“硬队伍”——绥化中院扎实推进“学习型”法院创建

实践|立德树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培根铸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

实践|政法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安徽样本”

实践 | 李政:义乌市矛调中心运行模式调研报告

实践 | 陈思民:从标准参与者成为规则制定者 广仲打造广州全球互联网仲裁首选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