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余杭出台“科创新政十条”,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科技人才高地

小余儿 余杭发布 2019-09-17


5月18日上午,余杭区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暨2018“创新余杭”人才科技活动周启动大会。会上总结2017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并表彰先进,随后重磅出台《杭州市余杭区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科创新政十条”)。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毛溪浩出席大会并讲话,区长陈如根主持大会,区四套班子有关领导等参加会议。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等高校、园区、研发机构、企业代表参会。


一起看看大会现场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658m3barq&width=500&height=375&auto=0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毛溪浩致辞


毛溪浩表示,进入新时代,余杭科技人才工作要有新作为、新追求,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国际一流科技人才高地,为‘追求高质量、争当排头兵’提供根本保障”。所谓“国际一流科技人才高地”,必须具备国际性,科创项目和人才引进要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具备高端性,越来越多的项目要站在国际科研前沿,越来越多的人才要处于行业领军地位;具备质量性,在追求规模和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创新要素、质量品质等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具备集聚性,吸引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向余杭集聚,向中国硅谷目标迈进;具备协同性,积极构建实体经济、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毛溪浩指出,围绕“打造国际一流科技人才高地”目标,我们要发挥人文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创新优势以及坐拥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两座“金矿”优势,深化五篇文章:深化平台建设文章,提升发展重点平台,积极推进特色园区建设,加快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2+X”重大创新载体建设,让余杭成为全域创新之城、人才之城、未来之城。深化企业主体文章,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引导企业成为产业转型的主体,大力实施“互联网+”“大数据+”“标准化+”“机器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成为科创活动的主体,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推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深化人才第一文章,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工程,深入推进“十百千”引才、高层次人才倍增、人口年轻与结构优化、党政机关人才优化等计划;切实加强校地合作,充分发挥校地合作联盟作用,实施国际名校名院合作推进工程;加强资智结合,完善“科技+金融”“人才+资本”创新发展模式。深化改革开放文章,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引向深入,放大“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效应,加快建设“移动办事之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对接全球资源,热烈拥抱科技浪潮。深化创新生态文章,在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背景下,完善“种子仓—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接力式创新链条,打通人才工作堵点痛点,提供更高水平创新服务。



发布2018“创新余杭”人才科技活动周活动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朱红丹介绍2018“创新余杭”人才科技活动周活动安排

此次余杭区在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的同时,启动了2018“创新余杭”人才科技活动周。在5月18日—27日期间,在余杭将隆重举行中国(杭州)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及路演与对接活动、“新时代 新青年 新创客”2018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代表团访问余杭、深化推进校地合作暨“服务项目产业化 服务企业促发展”启动仪式、“百行百赛百匠”技能竞赛活动启动仪式、设计•科技•人才•产业对接会系列活动等10项人才科技周系列活动。




1.4亿元重奖创新创业

依据余杭区现行产业扶持政策、人才新政等规定,大会对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科技进步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等245家企业18位创业创新人才(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名单)进行表彰奖励,共发放奖励资金14490万元


区领导朱红丹、王志强、姚文华、蒋叶华为4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浙江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3位D类以上科技人才代表颁奖


区领导沈昱、王进、祝振伟为1家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和1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颁奖


区领导汪宏儿、阮文静为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颁奖


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如根为2家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颁奖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毛溪浩为阿里巴巴集团和贝达药业颁奖



大会上,各位嘉宾还作了进一步的交流和发言


之江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朱世强

之江实验室成立这半年多,我深刻感受到余杭这片热土四处迸发的创新活力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也深刻体会到余杭各界支持创新的力度和服务创新的热度。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拥有2000名核心研发人员,10年内完成2万名科研人员的集聚。余杭区委区政府对之江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和真诚的热情服务一定会转化为我们加快发展的动力。

余杭一直与浙江大学有着紧密联系以及合作。而2017年5月,余杭区与浙江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更是把两者的合作关系推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新阶段。一年来,双方在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超重力离心模拟机试验装置等多个重大项目上的合作稳步推进。希望以后不仅在科研项目上有进一步合作,双方在办学方面也能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探讨。

浙江大学副校长

罗卫东

阿里巴巴副总裁

刘松

十九大以后,国家的发展战略明显体现了人才创新、科技创新、智能创新的方向,各地政府也都在积极深化智能制造2025、人工智能产业,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布局也在不段改变。余杭正在构建世界级的人才高地,阿里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依托余杭的大平台,引入更多全球顶级人才,并和各个高校、余杭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带动、服务余杭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

贝达药业是余杭高速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更是受益者。贝达药业研发的凯美纳产品获得了国内医药方面的多个奖项,已经成为医药创新方面的标杆,也是自主创新产品对接民生的典型。今后,贝达还会继续努力,围绕“开发更多让老百姓应急的好药”这个目标继续前行。

贝达药业董事长

丁列明


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杭州暖芯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杭州康德权饲料有限公司、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做大会交流。


杭州暖芯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CEO杨佳威

杭州康德权饲料有限公司

总经理李浙烽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叶杭冶


同时,为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激发余杭“双创”再上新台阶


出台“科创新政十条”


在鼓励研发方面,企业研发费用每年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企业购买技术开发等服务以发放创新券形式每年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


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对新认定、引进的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60万元奖励;


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方面,每年分别选取1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给予每个最高50万元补助;


在中介服务方面,对服务企业成效显著的科技中介机构每年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详见余杭发布今日第二条推文)


以人才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用科技支撑社会创新发展


余杭近年科创成果喜人

近年来,余杭区不断做大创新文章、深挖创新优势、优化创新生态,科技创新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余杭区已连续第七年在区、县(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省级优秀单位,余杭区科技局也被国家科技部和人社部联合表彰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2017年余杭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余杭以人才国际化工程、十百千工程、高层次人才倍增、人口年轻与结构优化计划“两工程、两计划”为抓手,出台人才发展生态体系政策“双十条”,面向清华、北大、浙大等国内顶尖高校招聘党政机关储备人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30万,累计引进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2720余名,其中“国千”123名、“省千”169名。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余杭创新人才安居服务机制,首期筹集6034套人才公寓,基本实现新进本科以上享有生活安家补贴、研究生以上享有人才公寓目标。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余杭加速重点平台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全区累计集聚各类股权(管理)机构和基金超过1500家,管理资本规模超过3000亿元。浙江大学紫金港未来创新母基金、阿里菜鸟基金、诺安资产总部等新金融机构相继落户。



喜人的成绩源于余杭的不懈努力


为了加快转型发展,余杭深挖浙大和阿里两座“金矿”,分别与浙江大学(点我了解)、阿里巴巴集团(点我了解)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入合作,加快成果转移转化。


余杭区政府还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8所省内知名高校签订区校合作协议,成立校地合作联盟,积极吸引高校毕业生和高端人才来余杭创新创业,实现双方共赢发展。(点我了解)


中国美院良渚校区(点我了解)、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国际时尚学院(点我了解)、湖畔大学(点我了解)、浙江工业设计开放大学(点我了解)等院校成功进驻余杭。


同时余杭积极争取国家战略布局,吸引重大创新载体落实余杭,南湖创新小镇、五常湿地科研创投小镇、国际名校名院名企联合研究院等双创平台正在前期规划准备。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空间已落地。浙大超重力实验室已投入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余杭)分中心落户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未来余杭怎么做?



2018年,余杭区将以打好创新体系建设硬仗作为创新余杭建设的首要路径,坚持精准施策,突破重点难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将余杭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全省排头兵。


“通过人才科技周的各项活动,充分宣传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余杭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突出成就,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社会性、基础性科技活动,积极营造尊重科技、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余杭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革新”到“创新”

从“制造”到“智造”

这一丰子恺笔下的江南佳丽地—余杭

经过多年内外兼修

在创新的路上以梦为马

一路高歌猛进

未来已来!



往期回顾


快看!余杭首批老小区加装电梯完工!下一批名单来啦!


△重磅!首期余杭网络问政来啦,在这让你“E问到底”!


△塘栖枇杷节正式开幕!四大游玩路线、各类活动…边吃边玩不要太过瘾!





内容支持/余杭晨报、余杭广电传媒集团、区科技局

文字/胡彦斐  摄影/王珏  编辑/荆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