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杭人端午节不做这些,一定过了个“假节”!

小余儿 余杭发布 2019-09-18


竞渡歌

唐·张建封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划龙舟是余杭人过端午的一项传统活动,五常龙舟胜会也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今天上午,在西溪湿地洪园,一年一度的杭州西溪龙舟文化节如约而至。


划龙舟选手们统一着装,摇旗呐喊,奋力拼搏。

现场的围观群众们被选手们热情的气氛感染,看得聚精会神。


除了赛龙舟,

余杭人过端午还有这些习俗,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记忆中的味道?


包粽子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端午节吃粽子,是余杭人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棕”。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黄湖镇一直以来有在端午节包灰汤粽的习俗。之所以叫灰汤粽,是因为浸泡糯米的水,是由上好的稻草烧成的灰泡制过滤而成的,经过“灰水”浸泡的糯米呈浅咖啡色,还带有碱味儿,吃起来比普通的粽子更有韧性,香味更浓。图为黄湖镇村民在包灰汤粽。


在鸬鸟镇近日举行的“跟着妈妈学民俗 庆端午”礼堂文化节非遗系列活动中,妈妈现场教女儿如何包粽子。


塘栖镇河西埭村的孩子们和大人一起学包粽子。


佩戴香囊


青童抱何物,明月与香囊。


端午节孩童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图为塘栖镇河西埭村村民制作的精美香囊。


挂艾草、菖蒲



挥斩千邪蒲仗剑,纳招百福艾摇旗


古人认为艾草和菖蒲可以退蛇、虫、病菌。于是在端午时节,通常将艾草和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挂在门上。现在在大门上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少了,但它们依旧是余杭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近日塘栖镇河西埭村文化礼堂举行的端午赐福礼上,村里的长者将艾虎插于妇女的发间,护佑她们平安、健康、幸福;妇女们向长者回赠自己亲手制作的艾草香包。


点雄黄



饮罢一杯酒雄黄,闻得青衣粽子香。


古时,人们认为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因此会在端午时节饮用雄黄酒。而对于儿童,长者就用雄黄酒为他们画额,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赐予孩子们平安、健康、幸福。


图为塘栖镇河西埭村村民在为村里的孩子以雄黄酒画额。


运河街道五杭村在文化礼堂开展“传文化、习礼仪,保平安”端午祈福礼仪活动。图为村里的长者为孩子点额画王。



记忆中余杭还有哪些端午习俗?

一起来评论区聊聊

你和端午的故事吧!


● 开通在即!探营地铁5号线杭师大仓前站,五大变化更便捷更时尚~

● 三天两登人民日报!这次是因为……

● 百位达人涌现丨习总书记关心的这件“小事”,余杭一直在努力



内容支持/西溪湿地洪园、黄湖镇、鸬鸟镇、塘栖镇、运河街道

编辑/一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