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病毒闪开,把这些好习惯留下来!

余杭发布 2020-10-26


两个多月的抗疫鏖战,

让不少人与战“疫”精神共成长。

而今春暖花开日,

余杭人都get到了哪些

文明好习惯?


civilize


文明

habbit


文·明·好·习·惯


摄影/王珏


疫情涌来之时,专家建议出门戴口罩,尽量不出门。有的人反映,父母在家闲不住,出门也不戴口罩。平时生病总担心自己“快不行”,真到疫情来了却“大义凛然”我不怕。“机智”的网友使出各种“六亲不认”招数,“心狠手辣”的方法居然也“扭转”了父母们的习惯,其实也是用心良苦。如今也有人说,“出门不戴口罩感觉没有安全感”。从这些小事中也可以看,只要下功夫,没有办不成的事,再顽固的陋习也能改。


保持卫生勤洗手·余杭市民创作的洗手歌短视频被新华社海外版录用


这两个月的时间,开窗通风,回家洗手已经成为日常。“好动作”一旦成为习惯,社会文明线就能延长,线线相交,就能织出文明好风景。


易事成习惯不难,难的是千年“习惯”要易俗。


战“疫”期间,不少新婚夫妇选择简化婚礼流程,制定一场疫情之后的旅行结婚计划,既经济又省去了大操大办的困扰。有老人去世的家庭,也选择仪式从简,但情义不曾减量。


移风易俗,破土而出长出一叶嫩“芽”,这叶嫩“芽”金贵得很。越是金贵,越要更多人一起来呵护。


一场战“疫”,已经打了两个多月,这其中养成的好习惯可千万别丢了。


保持文明“一米线”


比如,“一米线”。疫情期间保持的“一米线”,是个人隐私保护线、公共秩序维系线,距离远了,但文明却更进一步了。


再比如,使用文明公筷。眼下餐饮行业开门营业,文明公筷被摆上了餐桌,干净卫生。公筷上桌,陋习“下台”,把好习惯延续下来,每个人文明素养高一分,社会文明的标尺刻度就能再抬高一分。


使用文明公筷·五常街道的两位小朋友,哥哥做榜样,妹妹更有样


两个多月宅在家里的“超长假期”,让不少“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伙伴,开始尝试“洗手作羹汤”,学着网上的视频炒菜做饭,开始了“米其林大厨”进阶之路。一家人一起聊聊天、陪孩子一起上网课读课外书,真可谓“亲情充电”,这样难得的亲子时光让我们感受到,爱的陪伴何尝不是一种好习惯。


还有垃圾分类,在疫情期间也同样重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不让细菌肆意滋生,分类的意识要从娃娃时期就养成。


做好垃圾分类·市民将垃圾分类放置到清运车上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内


还有了不起的志愿服务新风尚。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无数挺身而出的志愿者用“小举动”书写了“大文明”。他们是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工、网格员、基层干部,是退休老人、环卫工人、青年学生,他们坚守在高速路和社区防疫卡口,志愿为执勤同志提供午夜宵和下午茶,义务帮助外籍人士进行防疫宣传翻译,心理热线24小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经历了疫情“大考”的城市志愿服务体系,也必将支撑和推动整座城市文明迈向新台阶。


清明临近,到先人坟前祭扫是许多人这时候必做的事情。但受疫情影响,预约祭扫、云祭扫等方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文明祭扫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无论哪种方式,对先人的哀思都不会减少。


举全民之力打赢战“疫”,不仅是要把“疫魔”打败,也要举全民之力把“战”果巩固,把文明好习惯延续下去。


病毒闪开,

但请把好习惯留下来,

让文明之花常开,

如此“苏醒”的城市,

只会更加赞!



 3月29日最新疫情通报丨专家提醒:境外同胞回国需慎重决定,坚持“非必要,不旅行” 又双叒上新!良渚古城遗址这片草木获央视点赞!还不来赏? 电玩咖、映画君、次元姬,带你提前领略这个数字文化社区!更多精彩,尽在3月31日!



内容支持/区文明办、区城管局、苏州新闻网

部分文字/李群  漫画/施丽君

编辑/一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