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 TA们的故事温柔着岁月

余杭发布 2020-10-26

美丽余杭人

为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更好地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民道德建设、高水平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三个全域”建设、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区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区文明办开展了“美丽余杭人”评选活动。经群众推荐、部门审核、联合评选等程序,丰晓莹等10人被评为4月“美丽余杭人”。


一起来看看,

有没有你认识的吧!


01

丰晓莹:17年坚守公安基层一线



丰晓莹现任余杭区看守所副所长。从警17年来,她始终奋战在公安基层一线,对党的忠诚、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和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担当,已深入骨髓。


疫情期间,作为看守所唯一的女干部,丰晓莹自1月27日起连续一个月奋战在监所一线,其间没有休息过一天。2月1日,看守所启动封闭轮替勤务模式,她主动请战,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近七旬的父母,率先留所封闭办公。2月12日,原本还有3天就结束首轮封闭办公,在得知上级实施更严格的监所封闭轮替勤务模式后,丰晓莹再次选择留下。在连续25天的日夜坚守中,丰晓莹勇挑重担,身兼数职,为余杭区看守所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和监所管理各项措施,确保监所绝对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战时封闭轮替勤务模式已经持续三个月。丰晓莹和战友们顶住重压,默默坚守,视监所安全如生命,一丝不苟履行职责,确保监所疫情零发生、安全零事故,最大限度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02

宋晓英:战“疫”一线的红盾巾帼



宋晓英现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原物价监督检查分局四级主任科员,从事物价监管工作已近10年,经验丰富。她能全面肩负起物价监督检查分局的工作,带领科室扎实平稳地完成了机构改革的各项衔接工作。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宋晓英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克服科室人少事多等困难,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市场监管人的勇气与担当。她起草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实行价格政策提醒告诫书制度,开展线上、线下价格监督检查,全力维护市场防疫物资价格的稳定。她还牵头科室、基层站所,对良渚农副物流园区的价格秩序开展专项整治,维护杭州“菜篮子”的安全有序。宋晓英以担当精神,扛起了物价监管的重任,用实际行动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诺言。


连续一个多月连轴转的高强度、快节奏工作,让宋晓英原本柔弱的身体透支严重。3月6日,经医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目前她仍在医院治疗,祝愿她早日康复。


03

廖小兰:为上直播课上山架天线



廖小兰是塘栖二中的科学教师,老家在江西吉安。由于疫情管控,在老家过年的她,一时无法返杭。接到学校网上直播课的通知后,廖小兰开启了漫漫寻信号之路,走上了特殊的露天讲台。


廖小兰的老家在大山深处,那里只有他们一户人家,而且没有4G信号。为此,她和丈夫从一个山顶爬到另一个山顶,走了很多山路,手也被荆棘划破,才找到能接收到4G信号进行直播的地方。廖小兰还和远在余杭的同事多方调试,学习钉钉的使用:如何布置作业、与学生互动等等。接下来的日子,她风雨无阻,每天早上7时准时端着两个凳子出门,在大山高处,迎着寒风开始她的直播之路。


寒冬,大山里气温本来就低,风又大,但廖小兰不惧艰苦,将知识及无畏困苦的优秀品格播散进了学生的心里。


04

沈雪宝:坚持公益理发三十余载



沈雪宝是余杭街道大禹社区的一名优秀党员。1986年退伍,现任大禹社区微型消防站队长,也是余杭区民安公益救援中心队员、小城之春物业主任。


早在1987年,看到很多年岁高、行动不便或身体有残疾的老年人出门理发不便,沈雪宝就买了剃刀、剪刀、梳子等工具,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为他们免费理发。这件事,沈雪宝一做就是30多年。他记不清为多少人理了多少次发,只记得理发工具用坏了8套。现在,余杭街道老年照料中心、宋家山敬老院、朱庙敬老院等地,他每周都要去一次,还主动与7位80岁以上的老人结对,预约上门为老人理发。每周四晚上去凤联社区义务理发;每周六,去街道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做志愿者……


疫情发生后,沈雪宝主动报名参与检查点执勤,还带动儿子一同担任志愿者。他主动加入理发志愿服务队,在做好防护和消毒工作的前提下,为100多名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义务理发。“作为基层普通党员,我能力有限,只希望力所能及地做些平凡的事。义务理发,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沈雪宝说。


05

赵水花:热心公益的“好大姐”    



赵水花是星灵公益服务驿站的一名志愿者,是大家眼里的“热心肠”,每周一次的爱心早餐服务,无论刮风下雨,她一直坚持着。公益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2019年,她参与活动100余次,被评为“2019年度星灵公益特别贡献奖”。


赵水花也是五云社区垃圾分类义务宣讲、监督员,上门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在自己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还积极引导邻居参与垃圾分类,被评为2019年度星桥街道垃圾分类“百佳优秀家庭”。作为志愿者,赵水花主动参加社区活动,煮腊八粥、平安巡逻样样参与。疫情防控期间,她主动参与卡点值班值守,测温、查码,坚守在防疫一线,累计值班超40余次。


赵水花还是心宇敬老公益服务中心爱国卫生治理委员会成员,用自己的爱心和志愿精神,服务居民和老人。3月19日晚,她和同伴宣传垃圾分类时,捡到一只红色皮夹,主动上交给了派出所。


06

居爱妹:邻居有困我来帮



今年1月,在中泰街道新明社区小区宣传栏里,有一张大红纸特别醒目,上面是新明社区居民陈秀平委托别人写的一封表扬信,赞扬同小区住户居爱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


居爱妹比陈秀平小3岁,性格开朗,平时一有空就去跳跳广场舞。陈秀平由于几年前生了一场大病,身体出现偏瘫现象,无法像其他老人一样正常行走,心情也郁闷起来。两个人之间的缘分起于一次小区偶遇。之后,居爱妹每天抽时间陪同陈秀平聊天,主动上门给她做健身按摩,帮助她晾晒衣服等。一个月后,陈秀平的身体逐渐好转,走路也稳健了,心态也日趋开朗。


陈秀平和家人非常感激,想要重金酬谢居爱妹,但被她谢绝,她说:“看到别人有困难去帮助一下,是应该的。”


07

郎黎明:一把剪刀剪出心中爱



郎黎明是黄湖镇赐璧村村民,是一位理发店老板,更是一位默默奉献爱心的志愿者。他开理发店已有36年,无偿为贫困人群、残疾人理发数十载。默默坚持主动上门,无偿为敬老院的孤寡、孤残老人理发剃须,带去关怀与便利。


十多年前,郎黎明看到有老人大老远赶到自己店里理发,非常不方便,就萌生了义务理发的想法。和敬老院取得联系后,便开始了这段风雨无阻的志愿者生涯。在疫情防控期间,坚守在一线工作人员的理发成了一个难题,郎黎明听说后,便主动提出为这些坚守在防疫一线的“战士”免费理发。


“这也没啥,我就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郎黎明简单质朴的话语背后,是一个想为社会服务的坚定信念,让他默默坚持了30多年,双脚走遍了黄湖所有村社。


08

戴传根:敬业孝老 弘扬美德



一身整齐的环卫工作服,一张质朴乐观的脸,一个温暖会心的笑容,他就是乔司街道五星村15组村民戴传根。57岁的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他是保洁员,工作兢兢业业;他是人子,尽孝道甘之若饴。


2015年,五星村引进物业公司,承包村里的保洁事宜,一直打散工的戴传根成了一名保洁员,担负起五星村5组、6组130余户农户的日常保洁工作。六年来,他每天早上7点出门,傍晚5点收工,一年四季村道小巷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连续2年,戴传根被评为“保洁先进个人”。


戴传根家中还有一个85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多年,需要长期有人照看服侍。每天凌晨4点,戴传根就起床为母亲熬药煮粥,出门做完清扫后,又赶回家中,服侍母亲吃药喝粥,尽心尽力地照顾母亲起居。


09

汪建平:用心用情守护瘫痪母亲



汪建平是仁和街道九龙村村民,他孝亲爱邻、乐于助人,三年如一日的照顾着生病的母亲。只要一提起他,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


汪建平的母亲是一位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常年吃药,他的阿姨是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幼年瘫痪。一个家庭有两位残疾人,平时只能靠父亲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非常艰苦。虽然生活清贫,但汪建平从小便乐观懂事,学业勤奋的同时,也极力帮忙料理家务。


2018年3月,汪建平的母亲检查出甲状腺癌。几年来,母亲因为甲状腺癌、脑梗经历了四次手术、五次住院,汪建平为了给母亲治病欠债累累,但他和妻子从不抱怨。他将事业放在一边,搬去和瘫痪在床的母亲同一房间居住,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每天伺候她洗漱、喂药喂饭、按摩锻炼,三年如一日。“母亲在,这个家才算圆满。儿女孝,才能无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汪建平说。


10

张秀萍:守一线的垃圾分类达人



张秀萍家住崇贤街道前村社区,是一位“新崇贤人”,也是一名伟大的母亲。她的孩子小余是一名精神自闭症儿童。为了照顾孩子,张秀萍没办法出去工作,但她从不悲观,还挤出时间来参加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我要感谢社区,为孩子申请了困境儿童补助,还与我们结对帮扶,我也想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张秀萍说,看到小区招募垃圾分类巡检员后,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刚开始,小区的垃圾分类状况并不如意,张秀萍便将垃圾逐袋打开检查,对分类正确的扫描积分,记下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投放的户号,每三天上报社区一次。遇到分类不正确的居民,她会主动宣传。面对有些人的不理解,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她说既然做了就要做好,都是为了小区好。垃圾分类巡检工作做了半年,看到邻居们垃圾分类做得越来越好,张秀萍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TA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正如每一个你我一样平凡,

但TA们却又不平凡,

值得我们学习!



 数量全省第一!我区12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 百名画家齐聚!看看他们笔下的良渚古城丨小余儿说晚安 人民日报、新华社点赞!这个“未来乡村”hin时尚! @海内外人才 5月15日这场直播,你一定要看!


内容支持/区文明办、区融媒体中心

部分文字/孙明姝  编辑/一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