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姐”“莼菜哥”“湖羊叔”……余杭的帮扶让他们找到了脱贫致富“金钥匙”!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东西协作,翻山越岭,山水兼程,只因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接下来小余儿持续推出“精准扶贫路 一起奔小康”系列,为大家讲述余杭扶贫路上的动人故事。
在咸丰余杭电商产业园,卢凤群和付光清先后走进直播间,和网红卖起自家生产的产品。
卢凤群是土家族人,为了直播卖货,当天特意穿上了土家族民族服装,格外抢眼。她卖的是自家食品加工厂生产的果蔬面条。或许是因为接触直播卖货的时间不长,卢凤群在镜头前略显紧张。而谈到自家生产的面条时,卢凤群马上就自然了许多。
相较于卢凤群的小紧张,年长许多的付光清面对镜头时就显得很放松,与网红的配合度也较高。当天,他卖的是自家生产加工的莼菜。面对镜头,他侃侃而谈,还用筷子把莼菜夹起来,让观众能够清楚地看到莼菜的胶质。
在他们两人进行直播的时候,梁明权开始给养在共享绿色牧场里的湖羊喂第二遍饲料。看着吃得正欢的28只湖羊,老梁笑着拍拍手,离开牧场继续去给修房子的邻居帮忙。
卢凤群和付光清虽然在同一天同一个直播室卖起东西,但先前他们并不认识,梁明权和他俩也从没有交集。不过,他们都说了同样意思的话:感谢余杭对我们的帮扶!
出生于1985年的卢凤群是咸丰县观音桥人,她说话声音不高,身材苗条,面容姣好。她曾在杭州打过工,卖过保险,做过饭店服务员,也当过纺织女工。“为了不让孩子做留守儿童,我选择回到咸丰。”卢凤群说。
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里,卢凤群发现孩子吃饭胃口不佳,这让她很是发愁。偶然间,她发现孩子对彩色面条很感兴趣,也喜欢吃,就琢磨着亲手做给孩子吃。于是,她上网查了各种做彩色面条的资料,最后她选择用面粉和蔬菜汁作原料。卢凤群做的彩色面条,孩子百吃不厌,这让她产生了创业的想法。在她看来,每位妈妈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上纯天然、美味的食物,而且五颜六色的面条更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做彩色面条应该会有市场前景。
令她意外的是,家里没有人支持她创业。她的丈夫杨巩说:“主要还是怕她辛苦,我当时做物流运输,月收入也不低,不想让她去冒险。”下定决心的卢凤群并没有因此动摇。她通过自学、请教面点师、多次反复试验,以她的坚持和韧劲,彩色面条越做越好。“用胡萝卜、菠菜、火龙果、黄瓜等作原浆,与优质面粉拌和,不含防腐剂和添加剂,既健康又美味。我的初衷就是做给自家宝宝吃的放心面条!”卢凤群说。
靠着借来的几万元钱,2017年3月,卢凤群食品加工作坊在她家厨房开张了,厨房是加工厂,阳台是晾晒场。采购、制作、推销、送货,卢凤群一人承担了所有工作,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去年9月,卢凤群在加工面条时,手臂不小心被机器压伤,医生建议她住院一个月。闲不住的她,休养20多天后就跑回家开始接单、加工面条了。“有时累得真想放弃了,特别是我受伤后,但想到有那么多顾客说我做的面条好吃,我就咬牙坚持了下来。”卢凤群说。
卢凤群的彩色面条在咸丰慢慢有了名气,有了一定的市场,她也有了“面条姐”的昵称,但因场地资金受限,加工能力不足,无法办理SC食品认证。此时,因为消费扶贫,卢凤群的彩色面条引起了余杭对口帮扶咸丰工作组的关注。余杭援派挂职干部,咸丰县委常委、副县长郑颖说,工作组当时正在谋划咸丰返乡创业园项目。该项目以“一园多点”的模式,在高乐山镇白水坝、坪坝营镇杨洞、曲江镇魏家堡、唐崖镇桂花等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引进返乡创业项目,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和产业发展。
通过调研,工作组发现卢凤群的彩色面条很适合进入创业园发展。在工作组的帮扶下,浙江良中控股有限公司与卢凤群合作,投资100万余元,在返乡创业园白水坝园区成立凤群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扩大了厂房,引进了自动化果蔬面生产流水线,招收了6名安置点的贫困户进厂工作,卢凤群还与贫困户签订蔬菜订购合同,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我必须越做越好,要不然对不起那些帮助和支持我的人!”卢凤群坚定地说。
付光清是咸丰县黄金洞乡五谷坪村人。因地处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出产的莼菜品质非常好。“我们这里的莼菜品质可以排到整个恩施州第一。”付光清有点骄傲地说。付光清和莼菜打了20余年交道。他的肤色令他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许多。记者打趣他:“以后,大家可以叫你‘莼菜哥’了。”一旁的人纷纷笑着附和:“对,对,以后就叫他‘莼菜哥’。”
以前,付光清自己种自己收自己卖莼菜,慢慢扩大了种植面积和规模。2014年,他和同村几个人合伙成立了星斗莼菜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500多亩。2019年,合作社入驻五谷坪村易地扶贫安置房小区产业配套用房,租用该房用于生产加工莼菜。2019年,合作社成立咸丰县莼菜加工扶贫车间。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加工量的增加,付光清开始在村里招人,加入生产加工队伍。“村里有位78岁的留守老人,加入合作社采莼菜后,每年有一万余元的收入,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付光清说。目前,合作社聘用了109名五谷坪村村民采摘、加工莼菜,其中90人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帮扶贫困户,使其脱贫致富。
余杭区援派挂职干部、咸丰县扶贫办副主任陈小忠说,余杭对口帮扶咸丰工作组在黄金洞乡走访时注意到星斗莼菜专业合作社在带动村民脱贫方面的作用。考虑到杭州“西湖莼菜”历来有名,这边正好有适合杭州消费者的有机生态食品,2019年余杭投入东西部帮扶项目资金120万元,建设800余平方米的加工厂房,租给企业使用,资产归村集体所有,解决了村级集体收入和公司加工能力不足的困难。
2020年扶贫车间政策出台,继续对企业购置分拣包装设备、吸纳贫困户就业等给予补助26万元。今年,受疫情影响,合作社近100吨莼菜滞销,余杭对口帮扶咸丰工作组就协调浙江良中电商运营平台帮助其进行电商产品设计和上线销售。于是,付光清第一次面对手机屏幕卖起了莼菜。余杭的帮扶增加了合作社的产能,延伸了莼菜的产业链,从原先的粗加工延伸到现在的精加工,从原来的线下销售拓展到现在的线上销售。“我们的莼菜合作社一下子升级换代了!”付光清乐呵呵地说。
梁明权是咸丰县黄金洞乡水杉坪村人,他个子不高也不善言谈。养过三年山羊的他如今养起了从余杭引进的湖羊。“收益要比养山羊高,去年10月到现在我已经挣了14000元!”梁明权说。
梁明权养湖羊要从余杭区对口帮扶咸丰工作组实施的“共享生态牧场”建设项目说起。工作组在产业调研中发现,咸丰每年玉米、番薯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很大,到了秋季农民将秸秆付之一炬,不仅浪费还造成环境污染,于是想到了余杭的湖羊养殖。在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的支持下,2018年投资100万元共引进余杭湖羊455只,4月25日引进的湖羊成功产下第一只小羊羔,标志着湖羊项目在咸丰县成功落地。
“共享生态牧场”建设项目于2019年实施,建立了共享羊舍、秸秆养羊、羊粪还田反哺茶叶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并投资550万元建成1个种羊场、16栋示范羊舍,目前共投放给养殖户371只湖羊,包括75只种母羊。梁明权于去年10月开始养湖羊,第一批20只,今年6月增加20只。前不久,他卖掉了第一批中的12只,挣得14000元,这让他对养湖羊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挣了钱,家里的房子得改造改造了!”梁明权笑着说。
“共享生态牧场”湖羊养殖项目实现了“五赢”的目标。羊舍属于村集体资产,养殖大户采用租赁的方式使用羊舍,每年可为村级增加10万元收入,这是“一赢”;养殖大户通过湖羊规模化养殖极大地增加了收入,形成湖羊养殖产业,这是“二赢”;通过咸丰硒湖羊产业的发展,走“公司+养殖示范户+养殖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为养殖户种植牧草、提供秸秆、直接到养殖场务工或喂养湖羊,让养殖户长期受益,带动周边300户2000人就业增收,让32户贫困户110人实现脱贫增收,养殖大户带动产业空白户认养湖羊,每户分得600元分红,这是“三赢”;湖羊喂养使用秸秆,解决了秸秆的出路问题,而湖羊粪是很好的有机肥,还田后形成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这是“四赢”;咸丰的土壤和植物富含“硒”元素,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新的湖羊品种——硒湖羊,这是“五赢”。
内容支持/区融媒体中心、区发改局
文字/周铭
摄影/周铭
编辑/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