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庆丰年有余杭:用水、上学、就医……看咸丰的美好新生活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东西协作,翻山越岭,山水兼程,只因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小余儿推出“精准扶贫路 一起奔小康”系列,为大家讲述余杭扶贫路上的动人故事。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淅淅沥沥的小雨,一下变成了瓢泼大雨。刘仕斌还是习惯性地把一个个塑料桶放在屋檐下,接落下的雨水。“这么多年了,这个习惯是改不了了,只要一下雨,我就会用这些盆盆罐罐去接雨水。”刘仕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在同村70多岁的唐辉周家里,屋檐下同样放着一些大小不同的接水桶,“现在用水不缺了,但是接雨水的老习惯一下子还改不了。”唐大爷说。
同一天,李军发起成立的“荆航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正式启动,这也是咸丰首个东西部教育帮扶工作室。“咸丰自古为荆南雄镇,余杭来源于大禹启航,‘荆航’意为让咸丰的青年教师通过东西部帮扶不断成长,梦想在这里启航!”,在解释工作室为何取名“荆航”时,李军激动地说。
与李军同样激动兴奋的还有欧伟根,在咸丰县中医院七楼,他和急诊科主任在ICU病房里检查着。这是一个全新的ICU病房,目前设施已基本到位。看着眼前的一切,欧伟根激动地对记者说:“余杭帮扶建立的ICU投用后,中医院的医疗水平也将上一个台阶,这是咸丰县第二个ICU病房。”言语中不自觉地透着一股自豪感。
用水、上学、看病……
这些老百姓们眼中的大事
在余杭的倾情帮扶下
咸丰人民正一步步地接近
他们心中的模样
以前,对于家住咸丰县坪坝营镇鹿子坨村的唐辉周大爷来说,雨天是他们期盼的日子。一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拿出准备好的盆盆罐罐,放到屋檐下接雨水,这些收集来的雨水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用水。
坪坝营区域原来是个煤矿区,因常年开采造成地下水流失,也使地下水成了高氟水,导致附近区域缺水严重,用水艰难。“八筒牙”和“缺水村”的名头一直是插在坪坝营人心里的一根刺、一堵墙。
几年前,为缓解饮水难,县里在坪坝营镇杨洞片区建设了5处水厂,但由于缺乏稳定充足的水源,基本全靠雨水来囤积,水厂的供水量一直捉襟见肘。“再一个水费也不低,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唐大爷摇着头说。
而对于刘仕斌来说,缺水问题使他一度对未来失去信心。他是村里的生猪养殖户,2013年,他修建了一个400平方米的猪圈,但因为缺水问题,每年出栏的生猪只有几十头,基本属于小打小闹。
刘仕斌说,他一直想扩大养猪场规模,但苦于用水问题无法解决,让他对是否继续搞养殖业产生了怀疑。“那个时候,每天都要用卡车,到离猪圈8公里外的杨洞村拉水,来回一趟要两个多小时,核算下来每吨水要11块多。”
为了解决用水难题,刘仕斌还修了蓄水池,一方面储存运来的水,一方面也是为了收集雨水,但是这些办法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扩大养殖规模更是无从谈起。
刘仕斌用水冲洗猪圈
这一情况的改变发生在2019年。余杭区对口帮扶咸丰工作组在入村走访中了解到,包括鹿子坨村在内的22个行政村用水困难,其中还有8个重点贫困村。工作组经过实地调研,决定在这一地区建一座水库,既能够引流周边干净的水源,还能为片区供水厂提供稳定水源,这也成为解决百姓饮水难题的当务之急。
咸丰人民为了纪念余杭的帮扶,特意把这个水库起名为“杭恩坪坝营水库”。该水库建好后彻底解决了坪坝营杨洞片区22个行政村(其中8个重点贫困村)、2.62万农村居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8万人)的用水难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片区农业生产用水难题,促进了当地藤茶、烟叶、蔬菜、粮食等农作物生产所需,取得了“修建一库、不漏一户、幸福全镇”的良好扶贫效果。
水库建好后,刘仕斌还扩大了养猪场的规模,预计今年可以出栏生猪1800头,收入将达到400多万元。“现在不用再去外面拉水了,每吨水才2块钱。”刘仕斌笑着说。
余杭区援派挂职干部、咸丰县委常委、副县长郑颖表示,余杭的对口帮扶工作围绕党中央精准扶贫总体要求,重点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把广大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
李军是余杭区临平五小教务主任,挂职担任咸丰县高乐山镇新城民族小学副校长。今年4月,他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支教生涯。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新城民族小学这个学期所有学生不返校,面对“没有在校生”的特殊情况,如何有效地开展支教活动,是李军面临的新课题。
他一方面迅速转变角色,适应新环境,尽快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他常常到教师办公室,向大家介绍余杭小学教育的特色和做法,了解一线教师的困惑和需求。同时他积极参与家访,向家长、学生了解在家上网课的实际情况。
李军和教师们一起走访学生家庭
如何上好网课,让线上教学取得实效,是当地很多教师思考的问题。为此,李军主动承担起404班语文教学工作,积极组织线下集体备课,推进集体备课改革,优化集体备课模式。同时,他制定了《新城民族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由他主持的《交互·整合·优化——抗疫情背景下新城民族小学网络教学新样态》的网络教学课题还受到了咸丰县、恩施州两级教育局的表彰。
在交流和教学过程中,李军发现当地的师资培训非常稀缺,教师们对于各自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和成果所表现出的那种迫切需求非常明显。他及时与校领导班子沟通,从调整作息课表、优化集备模式、开展线下教研、畅通家校沟通渠道等方面,共同探讨、梳理网络教学阶段的工作思路。
李军发起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
在此过程中,他产生了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的想法。这一想法马上得到了余杭东西部对口帮扶咸丰工作组的大力支持。
余杭区援派挂职干部、咸丰县扶贫办副主任陈晓忠告诉记者,扶贫先扶智,组建这样一个工作室,可以深度借助余杭教育资源优势,培养咸丰本土教育教学后备力量,助力山区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真正为学校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
“工作室将以师为本,开展校本培训;以校为本,聚焦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开展实践活动。”李军介绍,希望通过专业引领、多元学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手段,促进咸丰土苗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目前,已有2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加入了工作室。
在欧伟根来咸丰中医医院担任副院长之前,咸丰中医院还没有ICU病房,遇到危重病人就只能安排转院,这也成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提升的瓶颈。
今年4月,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的欧伟根作为专技人才来到咸丰,将在咸丰县中医院开始为期一年半的医疗帮扶工作。
欧伟根来到咸丰中医院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各病区了解情况。他告诉记者,他那天到医院时已经下午3点多了,在院领导的陪同下,他放下行李就直接来到了科室。随后的一个多月里,他先后举办了6次医疗专题讲座,为全院2000多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在全院推行科学化、标准化、目标化管理。
欧伟根查看病房
组建ICU病房是欧伟根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余杭区ICU的知名专家,从病房选址、设备选择、人员培训、甚至病房大门改造,他都亲力亲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在硬件建设上不留遗憾。
“我的目标就是把中医院的ICU做到杭州帮扶恩施各个县的第一!”欧伟根坚定地道出了自己的目标。定目标容易,要实现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欧伟根从人员培训入手,一方面自己带、自己教,另一方面,把年轻医护人员送到余杭、武汉等各大医院接受培训,让大家尽快掌握重症监护所需的各类知识和技能。“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的ICU就要投入使用了。”欧伟根骄傲地说。
咸丰县中医院ICU病房
健康扶贫是全面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余杭咸丰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两地在医疗卫生领域广泛开展人才交流,余杭区先后派出15名医技人员到咸丰开展对口支援。截至目前,余杭一院已援助县人民医院新建心脏介入科室、开通远程医疗系统,以及援助县中医院新建ICU。今年还将援建5G智慧无人方便诊室、开通中医智能县乡村一体化诊疗系统。
余杭东西部帮扶在医疗卫生领域已先后投入帮扶资金950万元,捐赠医疗物资设备耗材等1000余万元,极大地支持了咸丰医疗事业发展。“我们要让咸丰人民享受到和余杭人民一样的民生服务!”郑颖笑着说。
● 一家四代行医!TA们,是余杭一个世纪发展变迁的“时间证人”● 非机动车车主注意啦:登记规定有变动!余杭新增一处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点!● 2020年余杭区各类高中招生第一、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临平城区又有8所新幼儿园(区)将在今年秋季投入使用!
内容支持/区融媒体中心、区发改局
文字/周铭
摄影/周铭
编辑/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