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种桑养蚕,如今美景、经济双丰收!他们的故事够传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这些年来余杭各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又有怎样温暖动人的故事?近期,小余儿将持续推出“身边的小康 · 温暖的回响”系列,通过一个个故事,向大家展现余杭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到夏天,
运河街道新宇村的千亩荷塘
便切换成“美图模式”,
之后的几个月里,
不同品种的荷花陆续盛放,
能让村子美上小半年!
种植荷花
能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这在村民李松源看来,
是当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七八十年代:种田养蚕
努力劳作换口粮
▲知青在田畈里劳动
1975年,初中毕业的李松源开始跟着父母到大队里干活,赚工分换口粮。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没吃过一顿饱饭。
“爷爷奶奶,还有两个弟弟,我和爸妈要养活七口人,哪里够吃。”在李松源印象里,饭桌上很少看得到米饭,更多的是红薯、芋艿、南瓜,这也让他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一看到这些东西就胃部不适,“都是饿出来的生理反应。”
1984年,大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位于杭嘉湖平原圆心地的肥沃土地依凭发达的水系,成了种植水稻的好地方,加上种桑养蚕,李家人和其他村民一样,日子总算自给自足了。
▲80年代的插秧比赛现场 俞金生摄
3年后,大队改为新宇村,李松源当上了副村长。村民们凭着不错的经商头脑,开始做起了小生意。这些作坊、小工厂确实在当时给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埋下的隐患很快浮现出来。
村东制作焦木的工厂粉尘飞扬,村里的搪瓷厂烧制瓷釉废气直排……“还是大夏天,搪瓷厂附近树上叶子就变黄了,风一吹,树叶就全掉了,附近的水稻根本没有收成,就算能抽穗,也只有稻壳,没有谷粒。”说起这些,李松源皱起了眉头。
90年代开始:养黑鱼致富
生态代价逐渐显现
1997年,吃过工业污染苦头的村民转变思路,开始发展种植养殖业。蔬菜、水果、甲鱼,尤其是黑鱼,村民们发现,养它最能赚钱。
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李国叙,一个个头不高、笑容憨厚却浑身散发着闯劲的汉子。1998年,李国叙说服大哥和三弟,手挖肩挑3个月,一起将5亩地挖成了鱼塘。当年11月,第一批黑鱼苗下了塘。
养黑鱼是真的“发”。1999年,猪肉市场价格是每公斤12元,而黑鱼能卖到每公斤22元,还供不应求。李家兄弟的鱼塘亩产破万元,他开心坏了。
村民眼见李国叙靠养黑鱼发家,纷纷效仿。到了2003年,包括新宇村在内的运河街道北片4个村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浙江省“黑鱼之乡”,养殖规模超2000亩,年产值2亿元,杭州市场近半黑鱼产自那里。
养黑鱼是赚钱,可付出的生态代价太大了。黑鱼的主食是冰鲜小鱼,一到夏天,养殖基地就成了“蚊蝇王国”,鱼塘发臭发黑,污水流入大运河及支流。村子是臭的,除了黑鱼贩子,没人愿意进村。
2013年夏,连续40余天高温,新宇村黑鱼塘遭致命一击。“每亩鱼塘养4000多条鱼,每天光饲料就要10000多元。市场单价没以前高了,不密集养殖,利润上不去。”李国叙说,那年他亏了19万元,其他养黑鱼大户也损失惨重。
2015年,运河街道下定决心,禁养黑鱼。当年8月18日,194户黑鱼养殖户完成关停黑鱼养殖签约,退养面积2100多亩,“黑鱼时代”宣告结束。
▲对黑鱼养殖户进行综合整治,图为整治验收现场
如今:种植莲藕
经济效益、美景双丰收
不养黑鱼,靠啥养家?李国叙一度发愁。
2016年1月19日,运河街道与专业公司签约,由公司向农户提供莲藕种苗,指导农户种植莲藕、收割藕带,然后公司包销。
▲新宇村试点区块已推行莲藕生态种植模式
种植莲藕能赚钱吗?村民观望着。关键当口,李国叙、奚如良等村民、党员、村干部先站了出来,各自承包了二三十亩荷塘。当年4月,第一批莲藕种苗种了下去。“每亩荷塘大概产750公斤藕带,每公斤收购价是8元,亩产值在6000元左右。”李国叙算过,第一年荷塘就带来了约30万元收入。见种植莲藕真能赚钱,村民纷纷加入。2017年,运河街道原本4个黑鱼村转型为荷花村,有荷塘3000多亩。
惊喜还在后面。每到夏天,新宇村里便是一片“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胜景,游客的私家车来了,旅游大巴也来了,曾经的黑鱼村悄然成为“网红打卡地”。
“种莲藕的时候,根本没想到旅游这回事,这完全是意外的收获。”奚如良说,回村居住的村民越来越多,民居的装修风格也越来越偏向农家乐、民宿,旅游经济又为村民送来了一笔收入,“我们把绿水青山守好了,以前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敢想了。”
眼下,新宇村更敢想敢做了:完善基础配套,推出特色荷宴,开发藕粉、荷叶茶等系列荷塘深加工产品,形成荷塘全产业链,发展全域旅游。千亩荷塘边的村道上,李国叙开着刚买的小汽车回家,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去年考出了驾照。“以前身上太臭,只好骑电动车。”他憨厚地笑笑,“现在跟荷塘打交道,身上都带着荷香,车子当然可以安心开起来啦!”
内容支持/杭州日报、区农业农村局、运河街道
编辑/言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