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刻,他们冲了出来!
7月5号下午2:00左右,
一声巨响打破了运河街道
五杭农贸市场安静的午后。
一辆白色面包车突然着起了火!
浓烟马上包围住了车身。
“车里还有人!”
一旁的车主立刻扯着嗓子呼救,朝车跑去。
就在这生死时刻,
一群市场经营户们,
拿着灭火器、扛着锄头冲了出来!
↓↓↓
听到呼叫声,
五杭农贸市场的工作人员和附近的经营户
立刻提起灭火器冲了出来,
其中,就有57岁的厉中越。
与此同时,一旁开烧酒店的周代勤
听到巨响,也马上放下手机
拿着自家店里的灭火器
快步跑到现场。
“快!快去别的店里拿点灭火器!”
厉大伯一面和其他人一起灭火,
一面让开老年茶馆的邓美真帮忙去找灭火器。
大约半分钟后,
市场管理人员李正海飞速跑回事发地,
放下找来的灭火器以后,
不等喘上一口气,
又转身去找人帮忙了。
由于车门锁死,
车内被困人员危在旦夕。
恰巧路过现场的一名红衣男子
随即拿起一旁的锄头砸开了后车窗,
迅速救出被困人员。
等到警方和救护车到达后,
他默默离开了。
事后,经多方寻找,
最终确认他是
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陈强。
▲ 周代勤、陈强、李正海、厉中越、邓美真
当时在场参与救援的每个人都担心过燃烧的汽车会爆炸,但他们最终选择了挺身而出。他们临危不惧,与大火搏斗,与时间赛跑,在两分钟内成功控制火势并救出伤员。他们的见义勇为之举,让大家感受到了人心的暖意,为他们点赞!
在余杭
还有很多像这支“救火团队”一样的人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
温暖着周围的人
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
为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更好地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民道德建设、高水平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区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助力“三个全域”建设,区文明办开展了“美丽余杭人”评选活动。经群众推荐、部门审核、联合评选等程序,运河街道五杭救火团队等10人(团队)被评为7月“美丽余杭人”。
徐建良
见义勇为 勇救落水邻居
6月16日,徐建良和往常一样在八字桥畔钓鱼。突然,他听到左侧岸边传来“噗通”声,他第一感觉就是有人落水了。他立马起身,循声望去,发现果然有人在水中挣扎。由于接连几天的暴雨,河水流势较大,水也较深。徐建良来不及多想就一头跳入河中,并快速游到落水者身边。他先是一把托起落水者的脖子,保证其呼吸畅通,随后拉着落水者尽力往岸边游去,最终成功将落水者救上了岸。落水者恰巧是徐建良的邻居78岁的沈古俭大妈,经检查后发现沈大妈只受了惊吓及轻微擦伤,所幸人无大碍。
东小河社区得知徐建良的救人事迹后,立马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这几天大雨过后,鱼虾浮出河面,沈大妈在河岸捞小鱼小虾时不慎掉入河中。徐建良师傅勇救落水老人,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学习。
区住建局湖杭铁路电力迁改团队
共商共建 高效迁改湖杭铁路
2019年9月开工的湖杭铁路是“轨道上的长三角”的节点工程,是2022杭州亚运会配套项目,也是方便百姓出行、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民心工程,预计在2022年亚运会前建成通车。面对由42个月缩短至33个月的建设工期,区住建局湖杭铁路电力迁改团队统筹协调、攻坚克难,不到5个月时间完成电力迁改192处,并于8月3日正式完成第一阶段迁改工作,项目第一阶段圆满收官。这是我区历史上电力迁改量最大、难度最高的电力迁改项目。
2019年11月初,余杭区湖杭铁路建设工作指挥部成立。针对电力迁改要求高、时间紧、专业性强、牵涉部门广等难题,该团队通过百余次协调会议,30余次方案版本修改,力求电力迁改方案最优化,力争寻找最佳平衡点,尽最大努力获取双赢。
迎峰度夏期间,电网负荷是全年最高的时候,夏天电力施工难度大、风险高。然而,湖杭铁路余杭段电力迁改项目从施工至今,没有对居民用户停过一次电。在迁改工作中,迁改团队始终以群众利益为先,将工程对沿线百姓的影响降至最低。
任含生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上世纪80年代,鸬鸟镇开始引栽现代优质新品种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鸬鸟现有梨园8485亩,年产量6000多吨,年产值3500余万元,已成为该镇农业的支柱产业、余杭区名优农产品之一。在“鸬鸟蜜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劣到优的发展过程中,任含生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2003年,任含生发起成立了鸬鸟果农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每年组织3-4期蜜梨栽培技术培训班。梨农们在栽培技术上遇到什么难题来找他,他都会到现场一一指导,帮助社员共同提高种植技术。多年来,任含生带领社员获得各级优质梨评比活动的12个“金奖”,并成功注册“杭鸟”和“天堂鸟”商标,成立杭州禹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使梨农实现创收。
余杭区滴水公益海豚救援队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余杭滴水公益海豚救援队是一个民间救援组织,现有队员141人,并已组建杭州、余杭、富阳、江山4支分队。海豚救援队自2008年开始参与救灾,已先后参加了玉树地震、阜宁龙卷风、遂昌泥石流、绵阳洪灾等国内大小14次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
今年7月,江西省连降暴雨,鄱阳湖险情不断。作为中国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网格成员,海豚救援队接到中国扶贫基金会指令,第一梯队4位队员在队长柯孔伟的带领下即刻启程奔赴江西鄱阳,并协同扶贫基金会开展抗洪救灾抢险工作。在当地,海豚救援队与来自全国15个民间志愿救援团队成立了联合救援大队,所有队员迅速进入洪涝灾害严重的油墩街村庄。在进行安全确认和现场灾情勘察后,转运急需帮助的患病儿童和保障物资。经过6天5夜的救援,7月19日晚,海豚救援队圆满完成任务返回杭州。
7月20日凌晨4点,滴水海豚救援队专职秘书长、国家应急救援员王柳(女)又接到新的任务指令,随即马不停蹄地与厦门救援队一起,彻夜奔赴受暴雨影响突发洪水的安徽省六安市固镇镇,救援工作持续到7月23日。
陆骁骏
用爱心传递希望 完成生命接力赛
陆骁骏是塘栖镇南苑社区居民,目前就职于余杭区农商银行。大学期间,陆骁骏学的是护理专业,受所学专业的影响以及在父亲长达10年献血史的潜移默化下,从2010年起,他便开始每年参加献血。
献血期间,经志愿者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介绍,陆骁骏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2015年6月,走上工作岗位的陆骁骏填写了“志愿者捐献登记表”,留取了10毫升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也就是这张“志愿者捐献登记表”将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2019年12月,陆骁骏接到区红十字会来电,得知他的造血干细胞和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对成功,陆骁骏不假思索便决定捐献。在打动员剂的过程中,他的身体出现了酸痛症状,他咬牙坚持着,顺利完成了生命的接力赛。
陆骁骏是余杭区第4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塘栖镇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用爱心传递了希望,用鲜血延续了生命,是助人为乐的榜样。
潘玉峰
心怀大爱的“工作狂”
1982年出生的潘玉峰是一名新余杭人,目前是杭州良渚新城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作为一名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人员,潘玉峰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质量为本”的信念,多年来,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他舍小家为大家,长期奔波在施工现场,并主动加班加点,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此外,他还积极开拓创新,主持参与上塘高架项目,并获市建委颁发的快速路网优胜项目和先进个人。
“工作狂”潘玉峰在生活中还是一位心怀大爱的人。2017年,在一次无偿献血中,他留了10毫升血样并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4月,他的造血干细胞和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对成功。4月底,潘玉峰顺利完成了初配与高配,并于6月12日成功采集了27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在第一时间里运抵病患所在城市,为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潘玉峰成了余杭区第4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因为捐献是双盲的,直至收到患者的感谢信,潘玉峰才知道自己捐给的是两位孩子的母亲。对于他来说,捐献的是造血干细胞,但是对患者的家庭来说他传递的是生的希望,是未来。
赵文昌
二十年如一日亲情守候
今年69岁的赵文昌是崇贤街道崇杭社区紫欣华庭小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二十多年来,他和母亲同吃同住,为了兄弟姐妹能更好地工作生活,他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耐心、细心地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一份责任,一份孝心,让他一如既往坚守了二十年。
2001年,赵文昌的母亲季阿大78岁,生活慢慢不能自理,需要人专门照顾。当时,赵文昌的兄弟姐妹由于家庭和工作的关系,都无法抽身全职照顾母亲。最后,作为长子的赵文昌提前办理了内退,回到杭州全职照顾母亲。做这个决定其实是非常艰难的,一边赵文昌的儿子还没有毕业,他是家里的顶梁柱,需要养家,另一边作为母亲的长子,他又要担起责任,赵文昌最终选择了陪伴和照顾年迈的母亲。
“其实我做的不多,只是多照顾和陪伴妈妈,大家爱妈妈的心都一样的,兄弟姐妹每周都会来家里看妈妈的,如果妈妈生病或有其他问题,他们比我还要着急,都会第一时间赶过来的。”赵文昌说道。
说起儿子赵文昌,今年已97岁的母亲虽然听力不佳,但她还是用双手向赵文昌竖起了大拇指,以表示对孩子的感动和爱。
孙玉坤
孝敬母亲 尽己所能
孙玉坤1957年出生,他的母亲今年89岁了,三年前,老母亲突发中风,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由兄弟姐妹轮流照看。孙玉坤退休后,他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2018年除夕前,孙玉坤的母亲病情有了好转。然而,一次意外的摔倒,不仅导致老母亲左上臂骨折,而且中风再次复发,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孙玉坤一边照顾母亲起居,一边耐心地安慰老人。
自母亲中风以来,孙玉坤几乎每天都陪伴左右,除了一日三餐、清洗衣物,他还要给母亲擦身,收拾屋子。考虑到母亲年纪大,行动不便,他还精心准备了传统的老式马桶给母亲用,并每天进行清洗消毒。孙玉坤说:“我为母亲做的这些事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觉得这是我作为儿子应该做的,没有母亲哪有我。”在子女的悉心照料下,老母亲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已经可以自己吃饭了。
孙玉坤是一名党员,是单位退休党员支部书记和小组长,平日里,他经常会上门慰问和关心其他老同事,并组织开展一些老年活动。同时,他还自愿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在今年的防疫期间,还主动参与值班巡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潘兰琴
一步一个脚印 做好垃圾分类推广工作
潘兰琴是余杭街道仙宅村潘家组的妇女组长,在垃圾分类推广之初,她作为小组长,以身作则,先做好家里人的思想工作。在家里,她和子女成了垃圾分类的老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对家里的老人进行垃圾分类讲解和指导,一家人用实际行动做好垃圾分类。
潘家组共有38户家庭,潘兰琴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农户、租户宣讲垃圾分类,手把手地教分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遇到分类错误的或不规范的,她一次次上门作示范,直到分类准确为止。在健身点、出租房、小卖部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她便增加检查频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督查中存在的问题农户逐户落实整改,注重细节,确保分类正确率90%以上。
分类正确率上去了,还要资源再利用。潘兰琴当起了环保达人,将废弃的瓶瓶罐罐、纸板等变废为宝。在她的带动下,许多家庭利用旧物制作花瓶,美化庭院。
为这些“美丽余杭人”点赞!
内容支持/区文明办、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朱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