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杭这68人获颁国家级荣誉勋章!他们的故事让人泪目......

天妹 余杭发布 2021-10-14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即将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我区王瑞林等68名同志将获得这枚珍贵的荣誉勋章(发放对象为今年1月1日止仍健在人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鲍乃苗

边   静

蔡良策

曹值金

陈成苗

陈仙侯

陈学才

邓文昌

房志建

冯金水

傅泉庚

高祖臣

管治钧

韩春发

韩   湘

何金铨

黄飞鹏

蒋炳荣

金振亚

来自强

李耕书

李明录 

李品琪

李新荣

李仲苗

李自炘

吕世文 

孟望明

倪阿荣

欧信火

潘蚕根

钱竹全

任璐生

沈德高

沈祖根

宋述梅

孙叙暄 

王炳水

王大武

王培法

王瑞林

王瑞林

王润屋

王   信

王洵康

吴雪才

武传坤

夏金土

许克勤

杨德顺

尹裕彪

余广祥

余寿通

张爱芝

张炳泉

张以昌

张子兴

章林森

郑安军

郑必达

郑利根

郑效洪

郑友才

钟春泉

周阿根

周文江

朱长友





这些抗美援朝老兵们,
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他们的事故也让人泪目……
一起来听听王瑞林老人的故事。


余杭瓶窑96岁的王瑞林

膝下三儿一女,

如今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老人平日里最疼爱曾孙女,

要天上的星星,都恨不得摘给她。

但唯独有个抽屉,谁都碰不得,

有次曾孙女从里面拿了个旧勺子玩,

他竟然十分生气!



这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勺子,

不锈铁的材质,微微有些泛黑。

原来,这是一只老式美制餐具勺,

也是王瑞林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

是他十年峥嵘岁月的最好见证!

每每握着它,

当年在朝鲜战场上

流血流泪奋勇杀敌的回忆,

就会涌现到他脑海中,刻骨铭心。



随着餐勺被翻出的,

还有这一枚枚大大小小的勋章。

这些都是他六、七十年前,

在战场上保家卫国

所立下的赫赫战功的见证。


△小儿子王玉刚细心地整理父亲的老物件


1949年1月,

获得中原野战军授予的淮海战役纪念章;

1949年6月,记三等功一次,

并获得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授予的

渡江胜利纪念章;

1953年,

被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一等功,

并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

……



每一枚被磨得发亮的勋章,

仿佛都在诉说着

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

曾经的光辉岁月

和它背后埋藏的曲折故事。




征战10年,历经生死

1926年1月,王瑞林出生在山东省莱芜县莱城村。小时候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8岁时,父亲去世,王瑞林独自外出要饭讨生活。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莱芜县全面沦陷,当时只有12岁的王瑞林被日寇抓去做苦力。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罪行,在心中埋藏下了深深的怒火。王瑞林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定要剿灭日寇。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1946年初,王瑞林主动参军,入伍第三野战军,同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荣立三等功1次。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线需要力量,积累了多次作战经验的王瑞林第一时间报名。10月的朝鲜温度极低,夜里只有零下40℃,战士们背着50斤的弹药包,一步不停地朝着敌军前进。没有一个人敢睡觉,当时用手敲击弹药箱都是没有知觉的,被冻得麻木的身体只能靠不停运动来保持血液循环,饿了就吃雪来补充体力。


△图片来源网络


连天的战火将战场烧得通红,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敌人的炸药包时不时就会在身边不远处炸开。王瑞林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快一点再快一点打退敌军,决不能让战火继续蔓延。


带兵深夜潜入,射杀敌人,荣立一等功

寒冬的一个夜晚,作为排长的王瑞林抓住机会,带领他的小分队悄悄摸进敌营,趁其不备,一阵机枪扫射,不费一兵一卒将眼前的敌人尽数歼灭,还缴获了对方的大量物资,大涨了我军的士气。王瑞林也因此荣立一等功。



在抗美援朝的前两次作战中,王瑞林凭着一身本事,多次与危险擦身而过。然而,在抗美援朝的第三次作战中,他没能躲过敌人的袭击。多枚炮弹碎片直直插入了他的脑部,一时间血肉模糊。王瑞林当场栽倒在地,昏了过去。幸亏被战友及时送到后方急救,才保住了性命。


战争还未结束,经过3个月的治疗,没有完全康复的王瑞林坐不住了,再次申请归队继续参战。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这次申请并未得到同意。之后,王瑞林被安排回国继续治疗,将头部的大部分子弹碎片取出,可碎片位置较为特殊,至今还有少许碎片残留,现在在王瑞林的左额前还能依稀看到淡淡的疤痕。



王瑞林的小儿子王玉刚细细抚摸过父亲额前的疤痕,整理着他的衣衫,缓缓道出父亲往昔的峥嵘岁月。



扎根余杭,带领茶农脱贫致富

“父亲身上有着军人的果敢和刚毅,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在战场上受这点伤不算什么,有无数勇敢的战友牺牲在前线,战友们的英魂最伟大。”儿子在一旁说着,王瑞林也陷入了回忆中,眼角微微泛湿……



1956年9月,王瑞林转业分配到余杭区农业局,成了一名普通干部,余杭也成为他的第二故乡。1962年,他接受组织调派,担任起了余杭区茶叶试验场分场的场长,一直干到离休。在茶叶试验场的20多年里,王瑞林一直致力于提升茶叶的品质与产量,带领当地茶农脱贫致富。


△王瑞林位于第二排右边第五人 摄于2012年

四世同堂,见证着祖国的繁荣富强

现在,王瑞林住在瓶窑镇溪东社区,不少人见到他都会上前打个招呼,尊敬地叫上一声“老王伯”,向这位期颐之年的老人致敬,也向他几十年来的峥嵘岁月致敬。



王瑞林在部队的艰苦岁月中养成了对党忠诚、艰苦朴素、不谋私利、大公无私的品格。“如果有人说一句国家不好,我父亲是会第一个'拍案而起'的人,他总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缴纳党费他也是最积极的,之前身体好的时候都是第一个交党费......”谈起父亲的种种,王玉刚有敬佩,也有自豪。



如今,王瑞林已是子孙满堂,日子过得幸福美满。每每回忆往昔,他时常感慨:“以前在战场上能喝上一碗稀饭已经是奢侈,现在衣食不愁,房子也越换越大,每个月还有政府补贴。能看到祖国今天的繁荣,以前受过的伤都不算什么,我觉得值!”


王瑞林和家人合影


向老兵们致敬!



 区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 上新丨入学早知道!城市大脑余杭平台又上新啦! 精彩丨“菁”英汇聚!这场主题沙龙人才济济,精彩纷呈



编辑/一聪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