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杭奋斗者 | 一把篾刀、一双巧手,这位年轻手艺人编出一方世界!

余杭发布 2022-01-16


一把重约一公斤的篾刀

配合灵巧的手艺

转眼间

细如游丝的篾片便出现在众人眼前

使这把篾刀的便是“竹痴”莱莱

像她这样年轻的独立手艺人

全国可能不会超过10个

莱莱本名李俊转,

目前在黄湖镇青山村开了

一家竹编工作室,

琢磨技艺、编制作品、传授手艺

生活简单、宁静、愉悦

今天,小余儿就带大家走进她的世界吧!

学艺

与竹编结缘,源自一次偶然。


西安交大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莱莱在西安一家文化公司上班。由于工作关系,她对传统手艺、文物古玩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于2013年报考了复旦大学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研究生。研考第一天晚上,她偶然看到一档电视节目,一位竹编老艺人想收徒弟无偿传授技艺,顿时心生向往:如果能学会竹编,让传统手艺重新绽放光芒,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考研失利,莱莱无心再战,索性开启了长达3年的学艺生涯。她先后在河南洛宁、江西景德镇等地游学,最后落脚浙江东阳,拜中国竹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东阳竹编)代表性传承人何福礼为师,系统学习竹编技艺。

三年劈竹,十年编竹。劈竹是竹编最重要、最困难的基本功。从一根竹子到宽、厚仅几毫米甚至零点几毫米的篾片,全凭一柄厚重的篾刀,重了怕砍到手,轻了又劈不开,只能靠成百上千次的勤学苦练,才能掌握诀窍。

为了尽快上手,莱莱坚持每天练习10个小时以上,手酸痛到刀都拿不稳,甚至连睡觉都被痛醒,却从未想过放弃。历经一次次失败,手被篾片割伤无数次后,莱莱终于劈出了生平第一根长篾片,欣喜之情无法言表。“之前看其他老师傅劈竹,也没啥感觉。”她说,等自己学会了,才知道背后的艰辛。


琢磨

出师后,莱莱开始自己创业,一边继续打磨技艺,一边从事竹编及教学工作。


2016年,德国艺术家萨沙·波勒辗转找到莱莱,请她做一批竹编作品,作为他《得此时间》全球展览的一部分。这批竹编的原型,出自1928年在柏林出版的《自然的艺术形式》一书记载的植物种子。通过图片编出实物本就不易,何况是从未见过的植物种子,并且时间必须卡在两个月内,这怎么下手?思考再三,莱莱决定用笨办法——先画出设计图纸,再用木头建模,最后才动手编织。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莱莱日夜兼程,手不释“篾”,潜心打磨,力求展现中国竹编的神奇魅力。

这4件竹编作品,莱莱用上了经纬十字编、人字编、麦穗纹、梅花纹、盘丝、插经等多种技法。其中的竹编虞美人果皮,像一顶镂空的尖顶草帽,用了罕见的乱编法,看似杂乱无章的篾片堆叠,其实最考验编者功力。当4件作品风尘仆仆地如期运抵北京展览现场时,萨沙·波勒连连惊呼:Amazing!Crazy!Beautiful!“这真的是我做出来的吗?”莱莱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那一刻,她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2019年,莱莱另外3件作品又随萨沙来到韩国首尔Whistle画廊展出。这次,她运用挑、压、弹、穿、插等技法,尝试了六角孔、穿菊花、弹花等造型,让人惊叹于中国竹编巧夺天工的魅力。


未来

2017年,莱莱把工作室开到了百丈好竹意小镇。2020年,她到访青山村融设计图书馆,被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吸引,工作室移驻青山村。

有山有水有竹有人,莱莱在青山村找到了理想的栖息港湾。她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上接一些订单,也开设了线下竹编课程;每周一次到黄湖小学教孩子们做竹编,那一声声稚气的“莱莱老师”让她开心不已。

做竹编需要静心。青山村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与“融设计”青年设计师之间的无障碍交流,都给她带来很多设计灵感。未来,莱莱想继续留在青山村打磨技艺、教授竹编,并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艺术性与实用性融合的竹编作品。


很多人都问莱莱,一个大学毕业的姑娘,怎么会甘心当“篾匠”的?莱莱笑笑说,曾经以为自己也会像同学、朋友那样,在大城市打拼奋斗,结婚生子、加薪升职,按部就班地过着计划好的生活。却没想到纵身一跃,投入到另外一种人生。

有人在叹息传统手艺的没落,也有人在默默学习传承,并付出青春年华。也许有一天,人们会为之骄傲——正是这些传统文化和工艺的浸淫,让后人有根可寻。莱莱说,这就是传统工艺的未来,她愿为之奉献心香一瓣。



 抢抓机遇、勇争一流,建强高质量发展主平台、主阵地!张振丰赴良渚新城开展“三服务”走访调研 余杭部署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生产,这9个字很关键! 余之先锋 | 一名“超级群主”的服务理念!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坚 倪明伟

编辑/郎芊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