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人(团体)获评!2022年第三季度“美丽余杭人”发布

余杭发布 2022-11-27

为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更好地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道德观、价值观,全面推进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奋力争当“两个先行”排头兵提供道德支撑,在全区形成崇尚、学习、关爱、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持续开展“美丽余杭人”评选活动。经群众推荐、基层遴选、部门审核,林国荣等获评2022年第三季度“美丽余杭人”。


林国荣

引领共富 小乡村大变化

“小古城村就是我的家,村民就是我的家人,我就是想带领家人共同富裕。”这是径山镇小古城村“领头雁”林国荣(图右四)的心愿。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到发丝半白的老头子,林国荣在农村基层已兢兢业业33年,任小古城村党委书记也有快10年了。多年以来,林国荣初心不变,总是在思考如何带领小古城村村民走上共富路。


经过多方论证,林国荣提出“生态靓村、园区富村、品牌名村、依法治村”的理念,力争把小古城村打造成村美民富的样板村。


在村头百年香樟树下,林国荣和村民反复研讨乡村发展规划。土地流转、庭院整治、垃圾分类……平常一周一议,有时一周三议,大家“有一说一”议民生。村里人都说,林国荣是“劳心”的书记,只要没有特别急的事情,他每天都去项目现场转转;发现有困难,他马上想办法解决。村子的发展,他也有数不清的想法。


在林国荣的不懈努力下,小古城村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小古城村坚定发展新型乡村旅游经济,不断引入现代农旅项目落地,打造慢谷景区,发展民食民宿,推出乡村振兴游线,全力打造“美丽产业”,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等80多项荣誉。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9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5万元。如今的小古城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汪国跃

细致防疫守护西站安全

汪国跃是杭州西站枢纽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汪国跃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从杭州西站建设前期到开站运营,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自己,坚守在西站疫情防控一线。


“防疫工作是杭州西站的一只‘大口罩’,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有一点纰漏。”作为带班队长,汪国跃深入各防疫工作岗位,在防疫区域奔跑穿梭,不是在调度、协调防疫事项,就是在为旅客解决出行困难。


国庆期间,一名旅客因个人信息填报错误被赋黄码,出行受阻。汪国跃看到后立即上前安抚旅客情绪,并询问情况。了解实情后,他马上协调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帮助旅客修正个人信息并将其健康码转绿。眼看检票即将结束,他又立刻联系检票工作人员开通快速通道,并紧急护送旅客进入车站,最终旅客成功登上列车。


汪国跃还是个知心的开导者。一天中午,一对母子在站厅吵架,汪国跃敏锐地发现孩子的精神状况不佳,甚至有极端倾向,于是待旅客出站后他马上上前了解情况,一边帮旅客拿行李一边开导双方,直到解开双方心结。


汪国跃常常把“这是我分内的工作”挂在嘴边,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不忘初心,用行动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赵永军

融媒先锋彰显新闻力量

赵永军是区融媒体中心视听编辑部主任。2022年10月,赵永军作为浙江省区县级媒体的唯一记者代表赴北京参与党的二十大报道。


会议期间,赵永军和后方团队密切配合,聚焦二十大报告热点亮点和党代表关注的焦点,重点关注共同富裕、健康惠民、城市规划、数字化改革等内容,不折不扣地完成报道任务。同时聚焦杭州城市新中心建设,连线党代表深度解读,让余杭中心工作得到更大范围的展示。推出的《二十大时光》和《提问党代表》两大系列13件作品及40多件图文融媒体产品在天目新闻、中国蓝新闻、浙江之声等端口推送,阅读量超100万次。


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赵永军一直在新闻一线,以务实的作风、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曾经创作的《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特别报道——合作共创 携手共进》《今夜 余杭滚灯舞动奥运》分获2007、2008年度“杭州新闻奖”一等奖;系列报道《G20余杭元素》获2016年度“浙江新闻奖”三等奖;《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实证被世界认可》荣获2019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消息三等奖。


2022年7月,赵永军响应号召,赴四川甘孜进行对口帮扶交流,克服地区、语言、文化差异,融入当地工作组,通过帮扶交流,把余杭先进经验运用到当地,为当地在媒体融合、新闻宣传方面注入新力量。


孙斌

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家乡

2020年,孙斌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担任百丈镇仙岩村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孙斌就在心里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为乡亲们做好事、做实事。


回村后,孙斌接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河道改造。仙岩村三面环山,地势由高到低,村庄沿河而建,风景优美,但由于地势结构复杂,河道窄小,近几年山洪多次暴发,不仅给村民带来财产损失,还威胁到村民的人身安全。


在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支持下,仙岩村决定启动河道改造工作。但这也意味着,不仅要拓宽河道,还要将沿河的房子拆迁并做好拆迁农户的安置工作,其中的工作量之大不言而喻。


孙斌深知这项工作的特殊性,于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调研了全村各户的基本情况,一家一家上门沟通,努力为农户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后,他统筹安排项目计划,协调项目进度,和村委、村民们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短短两年时间,仙岩村面貌焕然一新。原有河道完成了拓宽改造,沿河还修建了长约3.5公里的游步道,漂亮的路灯、凉亭、绿化带、形象墙等装点着这个小村庄。傍晚,村民们沿着游步道散步、聊天,一路欢声笑语,十分惬意。


“建设美丽新农村,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道路还很长, 我愿意一步一个脚印,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家乡,将仙岩村建设得更好,让乡亲们有更多的幸福感。”孙斌说。


郑德心

“老牛阿德”勇救晕厥男孩

“我开了10多年车,从来没有像那一次这样紧张……”7月19日,当章先生夫妇拿着锦旗来感谢孩子的救命恩人时,闲林派出所万景村警务站辅警郑德心和同事回忆起半个多月前救人的场景,还记忆犹新。


6月28日中午,郑德心与同事结束巡逻任务,打算回单位休息。途中听到后方车辆一直按喇叭,还传来呼救声,于是郑德心连忙靠边停车询问情况。“当时孩子状态比较糟糕,妈妈情绪激动,带着哭腔一直在喊孩子名字。”原来是3岁男孩高热晕厥,急需送医抢救,郑德心当即开车带着母子二人奔赴医院。


正常情况下,从事发地点前往医院至少要20分钟。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郑德心和同事们立即联系医院提前做好准备,同时摇窗喊话,引导社会车辆注意避让。将孩子送到医院时,郑德心紧张得全身是汗。所幸孩子抢救及时,苏醒了过来,郑德心和同事才安心离开。


10年辅警生涯,郑德心总是敢于担当、挺身而出。为更好地管理辖区约1.1万人的流动人口,他每天几乎都是9时上班,22时下班,在辖区各地来回奔波。反诈宣传、教育宣讲、安全警示……他的身影总是忙碌。不到40岁的郑德心,两鬓头发已经白了一大半。同事们给郑德心起了“老牛阿德”的绰号,在他们眼里,“阿德这只牛”就是闲林最美辅警。


陈金璐

志愿服务展青年党员风采

陈金璐是瓶窑镇西安寺村人,也是瓶窑老街商户联合党支部书记。自2020年瓶窑老街商户联合党支部成立以来,陈金璐就积极投入服务群众工作。


陈金璐策划了以“瓶窑老街流动党群服务”为主题的活动,发动老街非遗传承人、残疾人之家、老街商户党员、各界爱心人士定期开展服务活动,为老街居民游客提供方便。内容除理发、量血压、修理等之外,还有老街公益义卖,义卖收入的10%用于助老助残助困。自2020年8月以来,该活动已连续开展了23期,累计志愿服务超过7000人次,义卖收入约30000元。


此外,陈金璐还积极参与组织成立区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志愿者服务队,首批招聘非遗志愿者39名。志愿者广泛活跃于各类非遗体验基地和非遗展示馆,帮助非遗传承人开发非遗课程、策划非遗活动、联络非遗企业、宣传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累计举办与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相关的非遗活动21场、非遗讲座15场、非遗专题展览3场、非遗演出5场,服务群众达3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宣传队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暑期以来,陈金璐等一批志愿者还自发组织开展“非遗悠游”线路体验、“非遗进万家”等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


杜国强

老党员助力文明创建

杜国强是区民政局一级主任科员,是一名“60后”老党员。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奉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基层干部风采。


2021年8月,杜国强加入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区级督导组。作为文明督导员,他主动学习文明城市创建知识,主动承担督导任务,在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学校、景区景点等文明城市创建重点区域巡查,发现不文明行为通知相关单位和企业整改,劝导市民群众文明用餐、光盘行动、不铺张浪费。一年四季,每次督查他总是主动报名,并全身心投入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


在2022年第二季度全市抽检工作中,杜国强是区派成员中的其中一员。夏季天气炎热,白天督查,晚上加班,杜国强作为团队中唯一一个“60后”,仍然尽职尽责,按质按量完成工作。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到隔离点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今年3月,在仁和街道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他深入疫情防控一线,维护现场秩序,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密接人员,常常工作到凌晨。


工作之余,年过半百的杜国强还经常与年轻人一起参加乒乓球、排球、登山等活动,因为身体矫健、技术水平高,经常被年轻的同事唤作“师傅”。他说:“练就强壮的身体,便于我更好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徐瑶

创新传播科普 讲好良渚故事

1991年出生的徐瑶是良渚博物院的一名文博馆员。2020年初,全国新冠疫情暴发,良渚博物院也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在这样艰难节点上,徐瑶创新工作方式,在无先例的情况下,徐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想法,投身于良渚文化云上直播的工作中,仅2020年度就配合完成了数十场科普直播的拍摄、视觉设计、视频剪辑工作。她从博物馆云上直播入手,结合跨界艺术融合、无差别传播的理念,丰富了良渚博物院公共教育与展览策划内容,使良渚文化走进了更多人的心中。


此外,她在良渚博物院开创夜游活动品牌“良博奇妙夜”、跨界活动品牌“良·雅·集”,并在立足良渚文化的基础上,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领域,进一步开拓了良渚博物院的文明传播职能。她还结合国庆等节庆节点,策划“来!祝福我的国”等品牌主题,加强了良渚博物院以及良渚文化与普通受众的链接度。


结合已有的《良良》系列儿童绘本,徐瑶策划并参与实施“良良漫游记”等课程活动品牌、儿童剧、科普短视频等创新活动内容,与同事一同探索实施“绘本+”世界遗产教育新理念,开拓了世界遗产儿童教育的新模式。2021年,“绘本+”全域遗产教育理念光荣入选亚太遗产中心(WHITRAP)《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优秀推荐案例,在第44届遗产大会边会中重点展示。


喻锦萍

爱生如子 快乐“孩子王”

喻锦萍是黄湖镇中心幼儿园的一名教师,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扎根在教学一线。30年幼教教坛的耕耘,她用母爱呵护学生,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一个个可爱的孩子。


15岁的小天(化名)是喻锦萍从托班带到大的孩子。在小天2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他便跟随父亲来到了余杭。从托班到大班整整4年,在小天父亲出差的日子里,喻锦萍就把小天带到自己家中照顾他。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关注和爱护,因此喻锦萍在教育小天的同时,更多地在生活上关心他,感情上亲近他,思想上开导他,慢慢地,小天和喻老师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幼儿园毕业10余年来,小天与喻锦萍的联系不曾间断过。2020年9月的一天,得知小天因胃出血住院,且患有抑郁症,喻锦萍心急如焚,赶到医院看望小天。小天出院后,为了更好地调理他的身体,她把小天接到家中悉心照顾,最大限度地满足他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要。她还多次和小天爸爸沟通,促使其改变教育方式。


经过两年的悉心照料、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小天又恢复了曾经活泼的样子。“孩子们的天真笑容让我很快乐,孩子们的点滴成长让我很快乐,家长的信任认可让我很快乐。”喻锦萍说,当快乐的孩子王是最初的梦想,也会是最终的坚持。


中泰交通警组

暴雨中的别样风“警”线

6月4日,中泰辖区突降暴雨。由于雨势大,持续时间长,辖区多路段出现积水,不少车辆被困。雨情就是警情,中泰交通警组全体队员冒雨紧急出击,疏导车辆、清理积水、加紧巡查,用实际行动为广大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在勘察329国道积水情况时,中泰交通警组队员方宜龙与许龙飞巡逻至杭徽高速九峰出口高速下方桥洞,发现高速桥洞下方积水严重,而且有一辆车涉水抛锚在水中。担心有人被困,方宜龙与许龙飞快速奔至桥洞下方,跳过护栏,不顾危险冲入及胸的积水中。此时雨势还在不断加大,高速涵洞下的积水也在快速上涨,两名队员艰难跋涉到被困车边时,积水已经到达胸口。经查,发现车内有一被困人员,于是两名队员齐心协力将车门拉开,并将被困人员营救到安全地带。


当日晚高峰,雨势不减。中泰辖区的大小道路上,交通警组队员的哨声此起彼伏。车辆穿透雨线艰难行进,轮胎卷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在这场暴雨中,队员挽起裤腿、撸起衣袖带头站在雨中,高效指挥车流运转,身着雨衣、吹响哨子,车辆在指挥中有序通行,成了暴雨中别样的风“警”线。


马海建

第107次献血 为生命接力

马海建(图左)是仁和街道渔公桥村的一名85后厨师。6月21日,历经5小时的采集,马海建成功捐献了18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也成为浙江省第792例、杭州第240例、余杭区第2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是马海建第107次献血,他说:“非亲缘性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这是106次修来的缘分。”


从2014年一次偶然的无偿献血活动开始,马海建开启了8年的爱心献血历程。2018年,马海建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行列。2020年,他曾与一位患者初配成功,但最终没有捐献成功。直到今年3月份,他再次接到初配成功通知,到了5月份高配也成功了。8年来,马海建6次捐献全血,100次捐献血小板,再加上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他的累计捐血总量达到了41886毫升。


最初献血只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后来在血液科病房看到白血病人对生命的渴望,马海建对“献血救人”有了更深的体悟。从那时候起,坚持献血就像使命刻进了他的心里。


为了让身体达到最佳捐献状态,马海建每天坚持锻炼。每天清晨5时,在公园里总能看到马海建的身影。他还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让献血记录达到200次以上,给更多人带去爱和希望。


凌丽霞

带动村民共致富

凌丽霞(图右),中共党员,现任余杭鹿山茶厂总经理。2000年,凌丽霞进入茶厂,学习茶叶种植、加工营销知识,并多次到科研院校求教。在此期间她结合现代经营理念,跳出传统营销模式,带领茶厂走上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的轨道。


为更好地助力鸬鸟镇西部富美、共同富裕,凌丽霞毫无保留地将经验进行分享。“共同富裕是‘成群结队’的富,而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富。”从2013年开始,她着手开展各类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培训,至今共服务加工户480余户,打破了原有茶叶散户自主加工茶叶品相差、销售困难的困局。不吝啬、不藏私、不垄断,凌丽霞以成本价帮助散户进行高标准茶叶代加工,精美包装成品,使散户产品也能有高质量,为散户开启致富之门。她还计划成立合作社,全面组建完整的供应链,以品牌、产品、品质三大维度,实现有效帮扶。


用心做企业,热心做公益。在加入鸬鸟镇“爱心姐姐”行列后,凌丽霞多次参加爱心帮困活动,给鸬鸟镇的多名困难妇女儿童提供支持。今年上半年,鸬鸟镇突发疫情,抗疫物资短缺,凌丽霞在第一时间捐赠大批防疫物资,并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投身到一线防疫工作中。


白洪奎

在奉献中诠释大爱 在平凡中彰显伟大

白洪奎1934年12月出生于径山镇双溪村原竹山村,是一名老党员。在原竹山村村委工作的40多年,他开垦过荒山,带领全村百姓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参加过抗山洪保水稻战斗,捍卫村里的粮食安全;廉洁自律,为百姓树立优秀的榜样。正是这样,白洪奎给大家留下了“胸怀全局、两袖清风”的印象。


“我们党员干部心中要有‘人民’二字,要时时刻刻关心群众,在处理事件中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秉公办事,公平公开公正。”白洪奎经常这样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白洪奎早已想好去世后要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今年7月,他的女婿找到径山镇红十字会,讲述了岳父的想法。就这样,在家人的支持下,白洪奎如愿签署了遗体捐赠申请表。9月15日,老人离世,他的遗体无偿捐献给了医学科学事业。区红十字会为这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举行了特别的告别仪式,并为其家属颁发了遗体捐献证书,今后,老人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我这一生无愧于心,最后的时间里,我想再为国家做一点贡献。”白洪奎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到生命终止,初心不改,炙热情怀,以奉献为新时代写下生动注脚。


林夏兰

40年坚守谱写孝老爱亲故事

林夏兰(图左)是闲林街道桦树村人。1979年,林夏兰的母亲因患眼疾而失明,父亲和哥哥在外打工,姐姐身体多病,年幼的她便用柔弱的双肩挑起照顾母亲和姐姐的重担。她不仅要在家里要忙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还要去田地里帮着干农活。


1995年,林夏兰结婚,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一边操持着家务和农活,一边在外打工挣钱。尽管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林夏兰对母亲的牵挂也从未放下。隔三岔五,她就回娘家看望母亲。“要么做点饭菜、买点好吃的水果送过去,要么帮我母亲擦洗身体、清洗衣服,虽然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我还是牵挂着我母亲,总想着多去看看她。”


2009年,林夏兰的哥哥因车祸意外身亡,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林夏兰将二人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她也辞去了工作,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贴补家用。每天早上不到4时,林夏兰就开启一天的忙碌。但无论多忙,她都把父母的衣食起居都打理得仔仔细细。父亲重病卧床期间,她在床前照顾两年多,直至老人安然离世。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母亲虽然常年卧床,但精神状态很好,邻居们都夸她孝顺。


长年累月的劳动,林夏兰落下了腰痛的老毛病。尽管如此,她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平时还会在抖音上记录分享她的生活。


周君佳

为重病父亲撑起一片天

周君佳是鸬鸟镇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教15年,她始终保持满腔的热情与认真负责的态度,其间还曾赴贵州省天柱县支教。若不是去年周君佳父亲重病,同事们都不会知道,瘦小的她从19岁那年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周君佳是家中的独女,父亲在2003年时得了脑梗死,还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因为这样的经历,彼时19岁的周君佳比同龄人更加懂事。2015年,父亲因甲状腺结节做手术,术后出现严重呕吐反应,周君佳不停地给父亲擦拭,直到症状缓解。当时,她怀孕才一个月,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夫妻俩把怀孕的事悄悄瞒下,一直到父亲出院才告知。


去年,周君佳的父亲再次因为脑梗死住院。在父亲住院的三个月期间,她白天上班,下班回家带孩子,晚上还要再赶去医院看望。夫妻二人不仅花光所有的积蓄,还背了不少债务。父亲出院后,她把他接回家,并配好呼吸机、血氧监测仪、测血糖仪和测压仪,为其做日常检测。周君佳特地学习按摩,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父亲至今都没有生褥疮。她还自学插拔导尿管,当起“家庭医生”,为父亲缓解尿潴留的病痛。


喂药、换尿袋、擦身、按摩,这些已经成为周君佳每天的必修课,但她从未有过抱怨。她说,只要老爸在世一天,就会好好待他,让他少受点苦。


吴天余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孝老爱亲好女婿

吴天余(图右)是百丈镇溪口村村民。10年前的一天,独自在家的岳母突发脑血管意外,紧急送往医院后,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吴天余贷款100多万交手术费,甚至准备变卖自己唯一的房产筹集医疗费。在医生的努力和吴天余的坚持下,岳母从“鬼门关”被拉了回来。


出院后的岳母失去了自理能力。这一次,吴天余再次扛起了重担。由于岳母的饮食要格外注意营养均衡,吴天余便细心为其做好“定制早餐”。大小事处理完毕后,吴天余才敢安心去上班。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岳母的晚饭,给岳母喂食。


为了让岳母尽早康复,吴天余经常在空闲时间上网查阅利于老人康复的相关知识,并主动学习基础护理技巧。平日里,只要是听到周边有医术高明的医生,他就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去咨询走访。


在细心照顾岳母的同时,他也不忘严格教育孩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孩子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成为孩子学习的典范。每每提起吴天余,邻里无不竖起大拇指:“吴天余就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


严惠群

新疆女孩的“余杭妈妈”

严惠群是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2012年夏天随旅行团到新疆那拉提景区旅游,不经意的一瞥让她与小小的阿丽娜尔结缘。


“当时许多牧民的孩子一边放羊,一边招呼游客和羊合影。远远地,我看到一个脸颊晒得红扑扑的小女孩,怯生生地站着,不敢和游客搭腔,我走过去,递给她钱,和她照了张相。”严惠群觉得她和孩子之间有种莫名的缘分,于是通过导游联系到了阿丽娜尔的家人,得知她一家人靠父亲放牧为生,便表达了想要资助孩子的愿望。“以前我也为山区孩子捐过款、做过慈善,但没有一对一帮助过一个孩子。当时就想,有这个机会蛮好的。”严惠群说。


此后,严惠群时常给阿丽娜尔打去电话,还给她寄去学习用品。平日里,严惠群也时常为阿丽娜尔寄去新衣服、新鞋子。逢年过节、小女孩过生日或取得好成绩时,严惠群也会送去礼物和祝福。四年级时,听说她家离学校距离很远,严惠群立即转钱,托老师买了辆自行车给她送去。


为了了解阿丽娜尔学习情况,严惠群成了孩子班级微信群里的“编外家长”,并与每一任班主任保持联络。这样的陪伴延续了10年,今年8月20日,18岁的阿丽娜尔如愿考上了新疆师范大学,严惠群用十年的坚守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徐吉利 朱立新

出击灭火守护群众安全

“不好了,起火了,快来人灭火啊!”3月15日下午14时许,仁和街道计家坝一辆堆放着大量电瓶车配件及废旧轮胎的货车燃起了熊熊大火,蔓延的火势随时会引燃上方的高压线,并殃及近在咫尺的居民楼,情况十分紧急。


正在附近疫情防控点值守的徐吉利(左)、朱立新(右)听到呼救声,立即飞奔赶到现场。根据多年的消防经验,朱立新判断出火势正处于猛烈燃烧阶段,依靠灭火器已不能扑灭,于是立刻组织现场群众用自来水管喷水,并通过水桶、脸盆接力运水等方式灭火。徐吉利负责车头,朱立新负责车厢,二人分头行动,配合默契。短短15分钟,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就将明火扑灭,有效阻止了火势蔓延,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朱立新是退役消防战士,徐吉利也曾服役2年。二人退役后在余杭街道的村社一线担任党委委员。此轮疫情中,他们作为志愿者在仁和街道疫情防控点工作,已连续在封控区开展卡点执勤、巡逻、运送物资等工作60余小时。


“作为志愿者,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消防灭火,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徐吉利说。


朱鸿斌

是驾驶员更是急救能手

朱鸿斌是区第三人民医院径山分院急救点驾驶员。9月28日8时20分左右,朱鸿斌下班途经径山镇漕雅线时,发现一名女子晕倒在路边,侧边还有一辆电瓶车翻倒在地,现场血迹斑斑。出于职业敏感,朱鸿斌立即下车查看情况。


朱鸿斌检查伤者情况后,发现伤者出血较多,虽然呼吸平稳,但无意识。“醒醒,醒醒!”朱鸿斌一边呼唤伤者,一边指导周边围观群众,“情况紧急!快联系120!”


朱鸿斌一边向接线员说明情况,一边用随身携带的救治物资为伤者加压止血,同时还不忘指导现场群众有序疏散。尽管刚刚结束12小时的急救班,但是秉着“生命重于一切”的信念,朱鸿斌忘记疲惫,用心救治。仅仅过去几分钟,救护车和民警抵达现场,众人协力将伤者抬上车。经检查,由于救助及时,伤者情况稳定,朱鸿斌这才长出一口气。


类似的救援不止一次,酷暑严冬,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朱鸿斌和其他120工作人员一样,始终坚守在急救的岗位。“容不得我多想,生命经不起等待。”这是他最常说的话,虽然不是医者,但救人也成了他一生的使命。


井霜

耐心劝解 救助轻生女孩

7月25日傍晚,中泰街道罗兰花苑的保安井霜(图右)正在进行日常巡逻,突然,对讲机里传来了物业服务部的反馈信息:5幢楼顶有人站在玻璃栏杆处,疑似轻生。


5幢有18层,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井霜立刻赶到5幢楼顶查看。只见一个小女孩在栏杆边孤独地站着,非常危险。担心影响到女孩的情绪,井霜轻声询问女孩是否需要帮助。


一开始,女孩对于井霜的到来很抗拒,井霜不敢靠近。经过几番劝说,小女孩终于袒露心声。女孩13岁,家就住在5幢,因为朋友比较少,所以平时比较喜欢玩手机。当天父母见女孩又在玩手机,便一气之下将其手机摔碎。女孩还说,父母对妹妹太过于偏心,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所以心里很难受,便有了轻生的念头。


听完小女孩的话,井霜一边安抚小女孩的情绪,一边联系同事告知现场情况。最后,在井霜的安慰下,小女孩终于同意在其陪同下回家。为防发生意外,井霜一直陪着女孩,寸步不离。等到见到女孩家长后,井霜细心劝说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之后才匆匆离开。


 刘颖专题调研建设城市新中心“交通畅达工程”相关工作 第五届余杭区道德模范名单公示!有你认识的吗? “奋进新征程 一起学金句”记者宣讲⑥



来源 | 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阮伟康

编辑 | 刘一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