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这老师“不好玩”整的事儿却“好玩”,Ta是谁?
在一些人眼里,成华区双林小学教师王维令是个“不好玩”的人——不爱打牌、打麻将,烟酒不沾……总之就是不好玩。
不过,在另一些人的眼里,王维令又是“好玩”的人——生活中风趣幽默,课堂上很少板起面孔说教,在看似“嘻嘻哈哈”中让孩子们汲取知识……他希望能以“好玩的教育”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帮助学生在成长路上走得更加幸福。
“每课一诗”推动“以玩促学”
在惯常思维中,爱学习、成绩好和爱玩是对立的。王维令却高调地推行着“好玩的教育”。他说,玩是人的天性,尤其对儿童,玩是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能让儿童拥有兴趣、收获知识、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王维令重视“好玩”,不求功利,将“班本课程”定位于:用玩的方式吸引孩子们参与好玩的班本课程开发,以玩促学,在建构践行中编制班级的“精制文化编码”。在教学中,他结合语文课的特点,提出“快乐语文,诗意课堂,学好语文,我心飞扬”的口号,教孩子们利用语文课堂尝试“每课一诗”展示活动,建设六三班特有的诗意课程。
“每课一诗”即每篇课文学习的某一环节,他都要腾出10分钟左右时间引导学生创作:用诗歌概括课文内容或提炼课文主题,用诗歌抒发学后感受或填补文本空白……“每课一诗”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来发展到了学生合作创编、独立创编,再发展到人人争先恐后创作、精彩纷呈展示……
时机成熟后,他又发动学生运用诗歌形式进行诗意班级特色建设活动,分组写班歌班训、班级公约、课堂三字经、安全三字歌。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班级建设热情和集体荣誉感,也让班级工作赢得了家长们的参与和认可。
培养敢于“怀疑一切”的学生
王维令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次,带学生到学校科技馆体验,刚踏进馆门,大家就被一株长相奇特的植物吸引了,纷纷猜测这是什么。他灵机一动,马上向学校写借条,把这株名叫黄金果的植物请进教室,并联合科学老师,利用科学课、语文课、班会课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探究之旅。活动最后还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别了,我的黄金果朋友》。孩子们写下这些天来和黄金果相识相知相伴的心路历程,以及了解到的黄金果的秘密,写出这次体验之旅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启示。
“我深深地记得,你第一次来到教室时同学们惊奇的表情、兴奋的目光。你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的神秘而陌生,回家后每个人都在网上查找着你,有人成功地找到了你,才知道你叫黄金果……是你,培育了我们的追问和探究能力;还是你,让我们知道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知道了对事物要敢于怀疑,敢于猜测,然后千方百计去验证……”这段日记很有代表性,在每个孩子的体验过程中,科学知识、技能、方法、思维和精神的种子,已经悄然在心中生根发芽。
从此以后,在王维令的课堂上经常会响起这样的声音:“我要补充”“我要质疑”“我要反驳”“我有新发现”……
“好玩的教育”让学生终生受益
每学期共同精读一至三本书,是王维令班的“保留节目”,读哪些书都由同学们商讨决定。去年“《三体》热”,六年级八班的学生们表决通过:这个学期就读这套一共3本、近70万字的科幻小说。为了提升大家“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合作”的三大能力,他按照每周一个活动的速度进行推进,从读书到细节研究再到赏读欣赏,同学们收获连连。到第12个活动“创作指导——从《三体》看如何写科幻小说”时,孩子们已经有“磨刀霍霍”的创作欲望了。
于是,顺势开始了第13个活动“头脑风暴——成立创作小组,选择题材进行循环科创小说创作”。班上42位孩子7人一组组成“创客小分队”。这一写,好多同学都一发不可收拾,经常兴冲冲地跑来对我说:“王老师,写科幻小说真好玩。我一写起来就没完没了。我的小宇宙爆发了!”最终,孩子们完成了6部总字数15万字的科幻小说。去年,这本科幻小说已正式出版。
(来源:成都日报记者 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