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人只信有交易不信有真情:马克龙是欧版明宪宗还是祁同伟?

2017-05-11 十年砍柴 文史砍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010w5yvs&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不喜欢我形象的可以自动忽略以上视频


有些人只信世上皆是交易,没有什么真爱

 

5月8日,马克龙在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中击败对手,当选为法国新一任总统。这位70后出生的39岁总统,他的妻子布丽吉特·特罗尼厄比他大24岁,以前是其高中老师。他16岁的时候喜欢上了这位当时已40岁的老师。马克龙发誓长大以后要娶这位老师,果然,他言出必行,终于和这位老师结婚了。布丽吉特和身为银行高管的前夫已经有好几个孩子,连孙辈都有了。

 

中国有一首赞颂老师的歌大家可能都听过,“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用在马克龙身上就是“长大以后我就娶了你”。

 

网上关于马克龙家事的段子不少,最有意思的段子是有人以教育行政部门的口吻发布一个公示,告诫辖区所有的女老师说,马克龙只是个案,是不可以复制的,不要效仿,不要伤害男学生。

 

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大家之所以关注老妻少夫的婚姻,是因为在多数人的经验中,一个成功的男士娶比自己年龄小的女性,视为正常;而娶比自己年龄大、已是年老色衰的女性,则是不正常。

 

有一个段子说女人的审美是善变的,不同的年龄层爱的男人形象是不同的,可能在少女时期会喜欢“大叔”型,过了这个时期之后可能喜欢年轻小伙比较多些;而男人的审美标准却很专一,从18岁到80岁都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对于马克龙好像这个规律并不成立,他的妻子现已63岁了。他们两人经常在镜头面前秀恩爱。

 

那么他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比自己成熟这么多的女性呢?我不是马克龙,不能替他回答问题,原因只有马克龙自己说得清。但我相信布丽吉特一定有让马克龙迷恋不舍的地方,我也相信老妻少夫之间有真爱,尽管超出了一般人的经验范围。


很喜欢这张照片

 

可在信奉阴谋论的人看来,事如反常必有妖,只要超出他的经验和知识的事物,他就一定会用阴谋论去分析,而且“利益”一定是支撑阴谋论的核心词。以马克龙的婚姻为例,一位被权力加持的正能量大V写了一篇爆款文,以智叟的口吻告诉人们,马克龙之所以娶布丽吉特,企图的是她娘家的势力。那篇文章把布丽吉特娘家说成几乎是富可敌国、能左右法国局势的巨商,马克龙借妻子娘家的势力在政坛上青云直上,进而问鼎爱丽舍宫。——这简直与《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的经历如出一辙,在剧中祁同伟娶了身为高官女儿的大学老师而飞黄腾达。不知道他和那位唱红歌的女歌星是真爱还是利益交换?


不能断定法国就没有为了往上走而攀附富家女的男子,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不过马克龙和他妻子的婚姻还真不是这位大V所写的那样,已经有人详细地介绍布丽吉特娘家的产业了,那只不过是一个巧克力企业,虽然有些名气,但每年的营业额也就400万欧元左右,而布丽吉特有兄弟姐妹六人。这些资产还比不上一个三流城市的普通房地产商,如果这样的家族都算富豪的话,那么让“一个亿的小目标”王健林情何以堪。

 

即便在铁的事实面前,有人还是愿意相信马克龙娶大他24岁的妻子一定是贪图人家家产之类的。在有些人的眼中,只有利益,哪有什么真情。诚如鲁迅所言: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在大约六百年前,中国有一位皇帝明宪宗,他爱上了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而且终生不渝。按某些人夫人理论,明宪宗图的是何种利益呢?接下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明宪宗与万贵妃的恋情。

 

少年明宪宗在危机四伏中的情感寄托

 

明宪宗叫朱见深,生于1447年,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太子。朱祁镇第一个年号正德,庙号英宗。他当皇帝的时候听信太监王振的话御驾亲征,在和蒙古瓦剌部落打仗时,被包围在土木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蒙古骑兵在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之后要挟大明朝,同时部队深入到北京的城墙下。

 

这个时候于谦提出坚持要守北京,首都不要南迁,如果迁到南京,北方的江山很可能就会丢失。于是他在太后的支持下做了一个权宜之计,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做皇帝,即明代宗,改年号为景泰。这下蒙古部落瓦剌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成了太上皇,怎么处置都不影响明朝的正常的运转。蒙古部落觉得这个人质没有用了,过了几年之后就把明英宗还给了明朝。而此时明代宗已不愿再让出皇位,就将他哥哥囚禁在西苑当太上皇。

 

在明英宗被俘虏的时候,他的儿子朱见深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才1岁多,他的处境就变得非常危险了,当时他的奶奶也就是太后同意让明代宗代替哥哥英宗来当皇帝,无非是想断了蒙古瓦剌部落要挟大明的念想,这并不意味着皇帝的世袭发生改变,即便明英宗最后客死他乡,他的弟弟朱祁钰景泰帝驾崩后,皇位仍应传给英宗的太子朱见深。


可是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当上皇帝的朱祁钰想让自己亲儿子来继承皇位——儿子毕竟比侄子亲。因此,他废掉了他哥哥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侄子朱见深,立亲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这时候的朱见深随时有生命危险,他以前有太子的名分,这个江山也本来是他父亲的,他很可能会被害死。太后考虑到这个情况,就在朱见深2岁时派了一个名叫万贞儿的19岁宫女去照顾并保护他,别的人送来食物,送来的水,都是由万贞儿先尝试。万贞儿她自己也没有孩子,她把这个废太子朱见深也当成自己的儿子来照顾。

 

由于父亲被蒙古人俘虏,后又被叔叔囚禁,废太子朱见深一直没有见到他父亲,从小没有得到过任何的父母家庭之爱。在他的生命中唯可依恋的两个女人,一个是跟他须臾不离的大姐姐——大他17岁的这个宫女万贞儿,另外一个就是他的奶奶,太后,但是没过多久太后也离世了。他将生命中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万贞儿的身上,万贞儿对他也非常好,在这种处处刀光剑影的宫廷里,他唯一依靠的就是大他17岁的宫女万贞儿。

 

到了情窦初开的时候,朱见深就喜欢上了这个万贞儿,产生了男女之情。其实这很正常,这个心态其实跟一些十五六岁的高中生喜欢一个漂亮成熟、对他很好的女老师可能是一样的心态。

 

在明英宗被蒙古人放回北京囚在西苑后数年,景泰帝病了,而他所立的太子——即自己的亲儿子也病死了。这时候明英宗在一些大臣的支持下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夺回皇位,重新登基,改年号为天顺。在他当皇帝不久后,他的弟弟景泰帝驾崩,但明英宗认为他的弟弟景泰帝是篡位,因此并未将他葬入昌平的皇陵。


电视剧中的明宪宗和万贵妃


明宪宗和万贵妃还生育过皇子

 

在朱见深17岁那年,明英宗驾崩,朱见深登基,是为明宪宗。明宪宗继承皇位后,他并未忘记比他大17岁的万姐姐——万贞儿。明宪宗17岁继位时,万贞儿已经是34岁,在古代已属一个大龄女性。


成化二年,万贞儿为宪宗生下一子,宪宗大喜,遂封万贞儿为贵妃,并派出使者四处祷告山川诸神,为皇子祈福。可惜天不遂人愿,皇子未满一岁便夭折了。成化十二年,宪宗封万贞儿为皇贵妃,让其做妃子之首。

 

明宪宗和万贵妃所生皇子的圹志


明宪宗与万贵妃的孩子夭亡后,埋葬在今天北京的海淀区。前年我到海淀文物保护单位——大慧寺参观时,看到大殿后收集到的万贵妃和明宪宗所生皇子的圹志。距今近600年的一个碑,承载了一桩让后人觉得很奇怪的一段恋情,一个17岁的贵妃和小弟弟的恋情。

 

成化二十三年春,万贞儿病逝,享年57岁。宪宗得知万贞儿死后,悲伤地说:“万妃长去,吾亦安能久矣?”。宪宗为万贞儿辍朝七日,万贵妃的葬礼一如皇后之例。数月之后,宪宗悲伤过度而亡,年41岁。——这才叫真爱!

 

许多人可能不理解,后宫三千,不乏靓丽佳人,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大17岁的女子呢?

 

连近600年前的中国皇帝对大十七岁的万贵妃都有如此真爱,为什么不能相信马克龙对妻子是真爱呢?

 

这世上让人不理解的真爱是存在的

 

我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人的情感产生和他所处的背景相关。对于明宪宗来说,在掌握大明帝国最高权力的叔叔景泰帝随时可能害死自己的情况下,只有万贞儿这位宫女,不离不弃地照顾他,替他抵挡一切的明枪暗箭,保护他的生命。和他交流的人只有万贞儿,那当然是他最亲的人。他从依恋之情变成了爱情,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一种感情逻辑。

 

在今天的法国,马克龙不可能像明宪宗那样处在随时都可能被人害死的危机中,需要老师来保护。但很有可能这个女老师曾经给他带来了心中的温暖,让他度过了漫长的青春期,他在老师身上获得了一种安全感,也很正常。

 

将明宪宗和万贞儿,以及马克龙和他这个大24岁的妻子这两个故事做对比,可以看出人类情感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我相信这种跨越年龄的爱是存在的。一个少女,喜欢上一个大叔很正常,那为什么一个“小鲜肉”喜欢一个大20多岁的女性就不正常呢?


在利益精算师看来,娶大自己许多的老婆一定是想攀附豪门


在我看来,惊讶于马克龙和妻子婚姻的人是有男权主义心态的。柳如是嫁给大她36岁的钱谦益,一树梨花压海棠,后人觉得是佳话;反过来,女方比男方大17岁,或者20几岁,难道就不是真爱,一定就是“畸恋”?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男女看得不平等,认为女人是依附男人的。男人有钱有权,有名望,比他小十几岁、几十岁的女子崇拜他、爱恋他,嫁给他,比比皆是,没有任何人觉得不正常,甚至有些人认为本来就是年轻女子贪恋男人的权力、金钱和名望,老男人如果能给小得多的娇妻烧一道红烧肉,则是被赞美的好丈夫;反过来,“小鲜肉”娶了大得多的妻子,就觉得反常了,而其隐含的意思则是认为男人吃亏了——女人人老珠黄后男人还正当年华,如果不出轨不离婚,那一定有问题,这个男的必有所图。

 

利益的精算师的逻辑就是这样的,他们只相信利益交换不相信老妻少夫的真爱。而有些人比如我,还是愿意相信这世上年轻男子与年纪大得多的女子之间有真爱,中国古代皇帝能做到的事,法国总统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人间自有真情在,推荐老友的一本新书:


吾友李礼,京城文化圈知名交际男,帅过马克龙。最近出了一本新著(也是他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张鸣)《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和转变》。看到这个书名,我马上想到了被慈禧下令杖毙的“山巅犯”、吾湘新闻前辈沈荩。


希望了解该书更多信息,请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