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灵魂因思考和阅读而高贵 | 湖南一位老读者来信

2018-03-15 十年砍柴 文史砍柴


一晃,我告别出版行业快三年了。


必须承认,我曾经不是一个优秀的出版人,这和我本人的懒惰相关,也和我当时供职的出版社因有中小学语文教材这个旱涝保收的产品而没有开发其他图书的压力有关。


昨天上午,我接到前东家语文出版社收发室的电话,说有我一张汇款单,让我速去取走。这么久了还有人往那里给我寄稿费,感动。


语文出版社离我现在的办公地点不远,步行20分钟即抵达。灰色的楼还是旧时模样,院内两株玉兰树刚刚含苞,还没有绽放。今年华北的春天来的有些晚。


招揽我进语文出版社的王旭明社长,已于去年底退休。曾经交往密切的几位有才华的年轻同事也先后跳槽了。对语文出版社来说,最要命的是去年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恢复了“一纲一本”——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本”,语文社那套教材退出课堂,这可是十多年来语文社赖以生存的“独木”。而今独木断了,带来的后果几乎是天塌了。


拿到汇款单,找到前同事寒暄几句,带回我离开语文社后一些人寄来的书籍和信件。有一位湖南老先生,一年前给我寄来他已经出版的一本书以及还未出版的一部书稿,附信一封。我读后感动之余,又有些羞愧。我在语文出版社时曾策划一套“草根读书人列传”,计划将一些声名不著、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读书人的故事讲出来,可惜出了2本后我就离开出版行业了。


我当不起这位读者那么多的溢美之词,我庆幸故乡还有这样虽处偏僻之地而不放弃阅读、思考和写作的前辈,可证吾湘斯文未断。这位先生只读了小学,其思考的深度,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觉意识,对比一下,恐怕会令今天许多有硕、博学位的人感到汗颜。


我愿意把这封信抄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尊敬的李先生:


近好。我当然不认识您,原在《杂文选刊》上看到多篇以“十年砍柴”为笔名的杂文,后又购得你写作的《曼德拉传》一书,还有于《炎黄春秋》杂志社邮购的《蹉跎坡旧事》一书,那书你是责任编辑。去年初,我在朋友处借得《找不回的故乡》一书,这书你确实写得好,我作了一些笔记。朋友将我喜欢这书的事告知在广州做事的儿子,他儿子即从当当网将此书邮购送我,今春我再拜读一遍。如此对你便有了大致的了解,原来你是1971年出生的,我比你痴长19年啊!


时下像你这样写文章的人不说凤毛麟角,但也不多。我最敬佩的是你的思想与文风。我们这年龄阶段的,听歌功颂德的声音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所以自改革开放后,千方百计寻找个性的杂志书籍阅读。诸如老作家、老学者沙叶新、白桦、刘宾雁、资中筠等人的书,近年来大右派子女章诒和、章立凡的文章也特别的深刻,与你同辈人傅国涌的书也写得好。


我只(有)小学文化,数十年间一直坚持自学,长期订阅《炎黄春秋》《随笔》《杂文选刊》《文学自由谈》《同舟共进》等杂志。读以上人的书或杂志,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思想上得到了启蒙,开阔了视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就在于国人的觉悟和启蒙,更在于高层的妥协和让步。这当然是八字还没一撇,射雁者,雁还在天上,然作为读书人还是要树立信心。你在《车过桃源,想起宋教仁》文章中说到,过去的读书人都具血性,现在的读书人怎么了?实际上知识分子做到思想自由、精神独立而不做犬儒都有很大难度。我虽贫困,但我还是做到不写所谓正能量一类的狗屁文稿。


接着要说一下寄书与书稿的事,《民间人物漫记》一书,尽是些故人往事,普通人只能写普通人,此也盼你的指正。《苦难的老战士》书稿,其心愿就是向社会呼吁一下。我也是个退伍军人,作为退休职工,每月有将近3000元的待遇,可怜只苦了在农村的同辈复员军人,他们大多贫困。实际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各级政府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市县乡欠款总额达十几万亿,钱都被官场浪费和贪占了。我对老军人有一种同情心愿,故成此书稿。我看了你写的书和编辑的《蹉跎坡旧事》一书,自认为我写的书虽远不及你的文风文采,然在思想认识上也似乎大体一致。故将书稿寄给你。这就取决于你的看重了,这不同于做生意,即使在你处不能出版,也不至于蚀本,大可不必当回事。

 

祝编安!

 

 

                                                             XXX  呈上

                                                2017年3月22日草就



往期精彩文章


观影有感 | 持刀的日本武士另一只手拿算盘

法院书记员醉打纪委书记背后的县域政治生态

故乡十年最大变化:父母走了,我进入人生的下半场

从陶澍走出大山说起:寒门子弟改换门庭真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