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乐福之粟 国人所种?洋人所种?

2018-03-27 十年砍柴 文史砍柴


北京奥运圣火2008年4月7日在巴黎传递时遭遇少数人干扰破坏,而国内网友认为是法国一些政客纵容,于是各大城市爆发了抵制家乐福的活动。一晃整整十年过去了,这是我当时写的一篇评论,发在南方一家报纸上。现在类似文章恐怕很难见报。

 

战国时期儒学还没到独尊的地位,那种患有名分“洁癖”而不饮盗泉的行为不流行。孟子是个很豁达的老头,有一天他和朋友匡章谈起齐国以廉洁著称的陈仲子行为,很不以为然。陈仲子自己没收入,又不吃他哥哥家的饭,因为他认为兄长的俸禄是不义的。


孟子议论道:“仲子所居之室内,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意思是说,你不知道住的房子吃的谷米是伯夷这样的大贤人建造种植的,还是盗跖这样的大坏人建造种植的。所以要把廉洁推到极点,只能变一支蚯蚓,因为蚯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不食人间五谷。


假如孟子还活在当下,接到某些人发来不去家乐福购物的短信,估计也会对那些“爱国青年”做这样一番感叹。因为家乐福的品牌虽然是法国的,可是其在中国的多数员工是中国人,税收也上交给中国政府,超市里卖的货物大多数中国出产。那么家乐福之粟,国人所种植,还是洋人所种植?


因为觉得某国政府或某国一些政要不友好,那么就要排斥挂有这个国家品牌的商品,在21世纪的今天,除了是一种搞笑的行为艺术外,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可行性,又有什么意义,于国于民有啥好处,他们这样的爱国究竟爱的是什么?今日世界不但和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不一样,和上世纪抗日时期也很不一样了,全球化促使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协作的加强,一双鞋子,也许品牌是法国的,皮革是俄国的,设计师是日本的,生产商是中国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去判断一双鞋子的“国家属性”?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被国际化产品包围的社会,用的电脑,处理器多是美国的,网络是美国发明的,手机可能是德国品牌,买的小车也许是日本品牌。他们能发出这种抵制家乐福的短信,本身就是借助于洋人的发明或是产品,否则他们只能寄鸡毛信。这些国家都有对中国不友好的政治人物,难道我们都要抵制?那么中国还有没有一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供“爱国”青年们栖息?如果说,一个多世纪以前,华北平原的义和团兄弟们,因为生长在闭塞的满清时代,没有受过教育,他们那种割电线拒洋货的行为尚可以理解,今天资讯如此发达,还有这样的“爱国”行为,真让人有“今夕何夕”之叹。


家乐福在中国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人家靠服务态度、商品门类和价格。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北京其他一些国资超市购物,车刚停稳,必有人马上来收停车费,而每个家乐福超市都有很大的免费停车场。国有品牌当然要爱,但首先是这些企业要自己争气,靠一种简单的爱国情绪是扶植不起国货的。


对“爱国青年”们此种行为艺术,家乐福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只要合法经营服务到位,哪个能撼动你?有人提议只要来个打折促销活动,“爱国青年”的呐喊立刻会消弭于无形。当然,要吸取上次重庆家乐福因食用油降价促销而引发悲剧的教训。大多数老百姓,更关心是生活必需品是否涨价了,衣食无忧,才有精力去爱国。我认为那些扬言要抵制家乐福的青年,相当一部分还要靠父母生活的小青年,他们的父母,也许在给外资公司打工,或者和外国人做买卖。这些“爱国青年”吃的食品,没准是他父母从家乐福买回来的。


那位陈仲子,看到有人给他哥哥送来一只鹅,很憎恶地说:“要这样嗷嗷叫的东西干什么?”第二天他母亲把这只鹅杀了给他吃,他哥哥讽刺了一句:“你吃的就是那嗷嗷叫的东西。”他一听,立马跑到外面把吃过的鹅肉呕吐出来。


抵制家乐福的“爱国青年”,你们是学陈仲子,把吃过和家乐福这类外资公司有关系的食物吐出来,还是干脆学蚯蚓,吃黄土饮黄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