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翰林恳亲之旅的利益交换

十年砍柴公号 文史砍柴 2019-10-02

▲湖南洞口县(清代属武冈州)高沙曾氏宗祠


道光十九年(1839),翰林院庶吉士曾国藩在老家湘乡休假。其中四月至七月,八月至九月,他出门拜访湘中、湘南一带的曾氏宗亲。其名义是修族谱——宗族出了个翰林公,以其声望修谱能让人信服。另一个目的则是众筹去北京做官的路费。

 

看过《范进中举》的人就知道,一个穷书生成了举人,就有那么多人巴结,何况曾国藩是中进士、点翰林。在清代,翰林最为清贵,是“储相之地”。多数宗亲愿意尽力解囊,也无非出于利益算计。

 

在曾国藩中进士前,去北京参加会试筹集旅费异常艰难,没多少宗亲愿意帮衬,其1837年冬准备第三次进京应试,差点没能筹够费用误了行程。其年谱记载:

 

十二月,公谋入都会试,无以为资,称贷于族戚家,携钱三十二缗以行,抵都中余三缗耳。时公车寒苦者,无以逾公者。

 

一旦高中进士,且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锦绣前景在望,那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族亲此番愿意拿钱资助,是对本族的这位新翰林有所求。要么是希望曾国藩能凭借翰林的身份为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要么是买长线股,希望新翰林日后发达有所回报。

 

曾国藩这番恳亲之旅,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次典型的、以人情来往为面纱的利益交换。

 

前半年曾国藩造访的是湘乡(凡文中所言湘乡县,指当时的县境,包括今天湘乡市、双峰县、娄底市娄星区和涟源市部分)东南的衡州府和郴州诸县的宗亲,下半年造访的是湘乡县西部及宝庆府州县的宗亲。每到一地,他先拜曾氏宗祠,大多住在祠堂里,偶尔住富裕的宗亲家中。

 

四月初六,曾国藩从族伯曾希六家出发,初八日到松陂曾祠,并顺便扫墓三处。在此地曾老爷想不通味的宗亲发了脾气,其在四月初十的日记中写道:

 

是日,松陂祠未具贺仪。又前年,父亲至此祠送匾,伊言当送钱来家贺,后食言。今又言贺仪八月送。又前日要余扫墓,情理不顺,余盛气折之,祠内人愧畏。

 

这个祠堂管事的宗亲大约有点鸡贼。宗亲之间,有喜事互相道贺、互壮声势是当时的常态。前年曾父到此地为松陂祠送匾,此番翰林老爷又为松陂祠曾家的祖上扫墓,而此地宗亲竟然诳曾国藩,接连食言,想把贺仪欠着。也就是说,他们违背了族亲间人情来往的不成文规则了。曾国藩发火了,当地宗亲羞愧而害怕,果然于十二日送“押钱陆十四千”,并请人从中斡旋说情。毕竟,翰林老爷前程远大,得罪不起。

 

曾国藩祖上是由衡阳迁湘乡,其在衡州府宗亲较多,且关系亲密。此次衡州府拜宗亲,他的足迹涉及衡阳县、衡州府城、常宁县、耒阳县、永兴县。

 

此行曾希六陪伴了数日。希六是曾家的恩人,如前文所述,曾国藩第三次进京参加会试,盘缠不够,衡阳县做煤炭生意的宗亲曾希六慷慨解囊,帮曾国藩度过难关。后来曾国藩对曾希六一家投桃报李,帮他在京中活动,捐了个官。——有顶子的商人,在地方与官府打交道,方便得多,安全系数亦得以增强。这个传统至今尚存。

 

一路走宗亲、拜宗祠、收贺仪,得到赞助的曾国藩还有义务为宗亲壮声势,排忧解难,交涉官府。在耒阳石湾,曾氏宗亲请曾国藩出面替曾氏的公寓上匾,原因是:

 

寓已赁与伍姓人开店。伍姓强悍,有霸占之意。曾氏修屏门为悬匾地,伍人坏碎,又彼此殴打、告官。余片书与宋公,宋亦未甚究。是夜,又做书让宋公也。竹台寺曾氏寓,邀下半天挂匾。

 

耒阳石湾曾氏宗亲把宗族公产租给伍姓人开店,租客强悍,欺负房东,竟然想霸占。两姓人到了斗殴、告官的地步。此番曾氏族人想请本族的翰林老爷出面,来威慑伍姓。曾国藩出面挂匾,伍姓人再强悍,断不敢造次。

 

曾国藩为此写信给耒阳县令宋凤翔,为自己的族亲说话。宋凤翔,字于庭,苏州人,虽然只是举人出身,但学问很好。他和著名的学者刘逢禄是姨表兄弟,两人的舅父为著名的经学家庄述祖。曾在其日记中写道:“(宋)博通能文,颇有著述。”

 

在为宗亲关说之前,曾国藩已和宋县令见了面,宋宴请了他。新翰林过境,地方官碍于情面要会见一下,请吃顿饭,这大约是官场通行的规则。曾作《题宋于庭<洞箫词>后》两首,并派人送到宋县令的衙署。可这种铺垫似乎没起什么作用,宋县令没给他的面子,“宋于庭有复书来,不以余言为然”。大约宋县令对新翰林插手自己辖区内的纠纷,颇为不悦。也有可能是曾只听宗亲的一面之词,未必是真实情况,两姓兴讼已久,宋县令想必了解得更全面。

 

在耒阳,曾国藩拜谒了他的文化偶像杜甫墓及祠堂。史载晚年杜甫飘零到耒阳,当时江水暴涨,杜甫断炊多日聂氏县令乘船出迎,并赠牛肉和白酒给杜甫。杜甫不久后就死在船上。当地的杜甫墓应该是衣冠冢。

 

这一年阴历七月半,即民间的中元节之前,去湘乡县东边衡州府、郴州拜会宗亲的曾国藩回到了荷叶塘的家。因为湘中风俗,七月半必须在家“接老客”,将祖先的魂灵迎回家供养数日再送走,以显孝道。

 

七月二十二日,拜祭祖先完毕后的曾国藩再次从家外出,往西边走,拜会宝庆府的曾氏宗亲。

 

八月一日,曾国藩抵达湘乡县最西边的大泉冲曾家(今为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村),此地往东走不远,就是宝庆府邵阳县的辖地了。第二日,他走了五十里路,来到了邵阳县牛克祖曾祠(今属邵东县流泽镇),住在家境殷实的宗亲曾锦城家。在牛克祖曾国藩应宗亲曾瑞堂之请作《慈荫亭记》。

 

曾瑞堂兄弟少年丧父,由母亲李孺人抚养成人,李母督促兄弟读书自立。后兄弟家境富裕,在母亲七十大寿时想大大庆祝一番,母亲不许,令其兄弟将祝寿的钱用来修建凉亭,供路人休憩。亭曰慈荫。文中曰:

 

瑞堂又言:其母好行善事,如乡里造桥、修路,或有贫穷无依及亲戚以窭告者,必力全之。今之设此亭施茶,盖母志也。

 

不知道曾翰林这篇文字润笔几何。今天邵东县流泽镇曾氏,读书经商亦很有成就。

 

在宝庆府,曾国藩行经了邵阳县、府城、武冈州、新化县(包括今天的邵东县、邵阳市城区、隆回县、武冈市、洞口县、新化县),拜谒的宗祠有邵阳县牛克祖宗祠、岩公祠、云公祠、书院祠、銎公祠;武冈州的花园曾祠、巷口曾祠、高沙市曾祠、马鞍石曾祠;新化县的窝山曾祠、采莲曾祠、洋溪古塘曾祠、新化城南门曾祠、科头曾祠、官庄曾祠。然后出新化境经过安化蓝田镇(今属涟源),进入到湘乡上里,到杨家滩拜访刘元堂夫子。他当时可能想不到,多年后,杨家滩刘氏众多子弟加入湘军,跟随他南征北战。

 

宝庆府的恳亲之旅中,曾国藩仍然是想办法关照宗亲,或为宗亲站台添色。如在宝庆营(宝庆城的驻军),他见到了同出自衡阳曾氏的下级军官曾国正,多加勖勉,并且“复至两营及协镇都督处,托其照拂”。

 

在新化县杉木桥曾氏,正遇上做过河北献县知县的曾功杰的丧事,曾国藩送了一副挽联:“壮岁宫袍,耆年昼锦;陔南丛桂,蓟北甘棠。”对于挽联高手曾国藩而言,这副联非常一般,用的是套话和俗典。上联讲死者壮岁在外做官,晚年衣锦还乡;下联讲故乡庭院桂树簇拥,而曾经为官的蓟北百姓如《诗经.甘棠》中的百姓怀念召公那样怀念曾功杰的德政。


这是可以理解的事,他与死者没有私交,对其不了解,死者也不是什么高官名宦。此类挽联也只能应付,没办法出彩。

 

这些宗祠今天大多已经不存在了。我的朋友、洞口县高沙人曾人雄告诉我,高沙市曾氏宗祠还完整地保留着,且是整个湖南规模最大的宗祠。未考证此话真假,若有暇当去这个祠堂参观。历经劫波能保留下来,实在太不容易了。



往期精彩文章


曾国藩日记中的鸦片战争:天朝不跟蛮夷一般见识

英雄怕见老街坊:最讨厌康有为的人为什么是他

华山脚下唱秦风

佃户的权利|读曾国藩一则日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