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浒传》中的人物喝的什么酒?

十年砍柴公号 文史砍柴 2020-09-08


酒是江湖人士的标配,江湖世界亦是酒肉世界。《水浒传》是一部写造反、招安的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写喝酒的小说。从第二回史进出场开始,几乎处处可见饮酒。


那么,《水浒传》中人物喝的什么酒呢?从书中举不胜举的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描述来看,他们喝的几乎都是没有蒸馏过的酿造酒。“大碗喝酒”固然写出了梁山水泊人物的豪放、爱酒性格,但若是蒸馏产生的高度白酒,哪怕只超过30度,一碗接一碗喝,早就醉死若干位好汉了。从生理构造来说,古人和今人没什么区别,众人当中有酒量大的,有酒量浅的,但比例大致差不多。今人身体对酒精的承受程度不会比古人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今天的读者不了解那时候人喝的是酿造酒而非蒸馏酒,看《水浒传》中写这些人喝酒,单从描写的“酒量”来说,肯定让人咂舌。


第二回中史进的庄客王四,奉命去少华山山寨里向朱武、杨春、陈达送礼。三头领写了封回书,“赏了王四五两银子,吃了十来碗酒。”王四下山时碰到山寨里相熟的小喽啰,“又拖去山路边里,吃了十数碗酒。”因而倒在林间草地上睡着了,被打野兔的猎户李四发现,窃走了银两和山寨头领的回信,去华阴县县衙告发领赏钱。这王四爱酒,即便酒量大,如果是高度的蒸馏酒,小三十碗喝下去,早就不省人事了,哪能睡一觉,风一吹还醒过来。


史进离开少华山去渭州寻找师父王进,遇到了鲁达,一见如故,颇为投机,又与武术开蒙师父李忠重逢。三人去潘家酒楼上,要了个包间。鲁达是熟客,酒保问打多少酒,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古代一角是四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一石共120斤。一升为1.2斤,一角酒为4.8斤。四角酒为19.2斤,三条汉子喝。还只是第一轮要的酒,如同今天我们喝啤酒一样,如果喝嗨了继续加酒。若不是后来因为金翠莲的哭诉,打断了三人的酒局,他们再上四角酒很有可能。由此可见,鲁达三人喝的应该是度数低的水酒。


对酿造酒来说,酒精20度差不多就是天花板了,因为酵母在高浓度的酒精下不能持续发酵,蒸馏酒克服了这个技术难点,将酒精(乙醇)从酒醪中蒸馏成气体,酒汽经冷凝成液体,便有了高浓度的烧酒。也有资料说非蒸馏的酿造酒能达到35度,那应该使用了更高明的技术,在宋代大概多数酿酒人无此本领。


在中国古代,宋代达到了经济、文化、科技的顶峰,单说酿造酒的技艺,也远超前代。北宋时期的沈括《梦溪笔谈》中谈及汉代的酿酒:


汉人有饮酒一石不乱,予以制酒法较之,每粗米二斛,酿成酒六斛六斗。今酒之至醨者,每秫一斛,不过成酒一斛五斗,若如汉法,则粗有酒气而已,能饮者饮多不乱,宜无足怪。


同等重量的粮食,出酒越多,酒精度便越低,即民间所说的“寡淡”。宋代最淡薄的酒,出酒量不到汉代的二分之一。所以沈括说汉代的酒只是“粗有酒气”。唐代的酒,度数也普遍不高,“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这位酒中仙喝的大概也就是3到5度的酒,一斗的酒精含量相当于六大扎精酿啤酒,今天有这酒量的汉子亦不少。


不过宋代“酒之至醨者”,和今天的高度白酒相比,也只是“粗有酒气”。看《水浒传》中写喝酒,大概有这么一个现象,越是繁华都市中的高档酒楼,其售卖的酒度数便越高。反之亦然。这也符合一般的经济规律,酿造酒度数越高,需要的粮食就越多,对工艺要求也越高。今天我老家乡下人请人喝酒,常自谦地说“请到我家吃杯寡酒”。


《水浒传》中鲁达到五台山做了和尚,法名“智深”。一日他独自出山门,遇到一条汉子挑一担酒,上山送予庙里的勤杂工人吃,被鲁智深夺下来。“地下拾起旋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多时,两大桶酒吃了一桶。”


鲁智深酒量再大,一桶酒能喝下去,这酒多半是简单地过滤一下醪糟留下汁液,说其是酒精饮料更合适。所以喝了解渴,寺庙允许在里面的工人饮用。晁盖智取生辰纲时,跟随杨志押送珠宝的军汉喝了晁盖一伙放了迷汗药的酒,着了道。这酒的功效也主要是解渴,相当于夏天喝冰啤酒。


武松景阳岗打死猛虎之前,进路边小酒馆喝酒。店招上写着“三碗不过岗”,这广告语难免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说明这个店的酒比寻常市面上的酒度数高,喝着过瘾,成为店家的卖点。武松喝完第一碗便说,“这酒好生有气力。”武松前后一共喝了十五碗,宋代酒店里喝酒的碗,我以为类似日本江户时代武士喝酒那样的敞口浅碗,十五碗大概四、五瓶一斤装的黄酒。对武松这样酒量大的壮实汉子,确实算不了什么。给他换成同样多的烧酒,估计烂醉如泥了,还打什么老虎。


《水浒传》虽是元末明初的人所写小说,然故事背景是宋代,作者在细节上尊重历史。这部小说可以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参看。《东京梦华录》中提到汴梁有一处豪华酒楼曰“潘楼”。鲁达和史进在渭州吃酒去的也叫潘楼,大概是仰慕京师,以京师名酒楼命名来招揽顾客。《东京梦华楼》中的樊楼则在《水浒传》中出现多次。宋江带人在元宵夜进汴梁找李师师的关系,希望向徽宗传达想被招安的愿望。宋江和柴进进了樊楼,“寻个阁子坐下,取些酒食肴馔,也在楼上赏灯饮酒。”在京师核心地段最豪华的酒家,且进了一个临街可以赏花灯的包厢,肯定花费惊人。


陆虞候在高衙内指使下,用调虎离山计支开娘子身边的林冲,拉着林冲上樊楼喝酒。书中写道:“唤酒保分付,叫取两瓶上色好酒,希奇果子按酒。”两人只上两瓶酒,可见樊楼里的酒更酽。两人喝酒用杯而不是碗,林冲只喝了八九杯,出酒店去旁边巷子里解小手。返回时碰到来报信的使女锦儿,说林冲娘子正在被高衙内骚扰。——可见在那时候,再高档的酒家也无法自备厕所。毕竟距离抽水马桶发明还有好多年。


宋江被刺配江州后,和戴宗、李逵两个马仔去酒楼喝酒。江州是今天的江西九江,宋代江西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而江州又是江西诸州物华天宝之首。三人上了临江的琵琶亭酒馆。”酒保取过两樽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开了泥头。”宋江和戴宗用盏喝,独李逵面前摆了个碗盛酒。这个酒应该品质好、度数较高,类似今天浙江较好的黄酒,或者日本优良的清酒。


几天后,宋江独自一人上了浔阳楼,要的是:“一樽蓝桥风月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般肥羊、嫩鸡、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一个人喝酒,要了这么丰盛的下酒菜,真是奢侈。何况宋江还是个刺配的犯人,他的钱从哪里来的?看官心中应有答案。


这里的一樽酒,不是寻常所理解的一大杯酒,应该是一小坛或一大壶。“樽”在上古即“尊”,甲骨文是一个人双手举起一个酒坛,盛酒器也,且容量不小。后来才加“木”为“樽”或加“缶”为“罇”。上回宋江、戴宗、李逵三人才喝了两樽,李逵还是海量。这次宋江一人喝一樽闷酒,他的酒量一般般,所以很快酒醉了,酒壮怂人胆,便在墙壁上题写了反诗。


▲甲骨文“尊”,“尊敬”本意指奉酒表示敬意


一般认为中国在元代才开始有蒸馏酒,是蒙元军队中的阿拉伯人传到中土的。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烧酒非古法,自元时始创。”近些年有人提出中国蒸馏酒的历史要早于元代,甚至有人说汉代海昏侯墓中出现近似蒸馏器的文物。一些网友据此说《水浒传》中的武松景阳冈喝的酒、宋江浔阳楼喝的酒,是蒸馏酒。


我没有看到有说服力的史料证明宋代乃至更早就有蒸馏技术在酒业上的应用。不能因为白居易诗中出现“烧酒”这个词就断言唐代就有蒸馏酒了,同样的字不同的时代,其涵义往往差别甚大。如唐、宋时期的“白酒”,所指的酒是酒糟和酒液分离后,漂在酒上面白色的微生物未能过滤干净,比起“清酒”档次要低一些。《水浒传》中的白酒亦是这般。即便宋代中后期中土有人以蒸馏法酿出酒来,也未形成产业,进入市场。否则宋朝文人那么喜欢记载,宋代的史料很是丰富,这样重要的科技进步一定会有更多的、详细的记录。


一些精心制作的酿造酒,如今天市面好的的“加饭”“花雕”,酒精度在18~19度左右,寻常人喝三碗也会踉踉跄跄走路(何况酒家还有夸大的成分)。一位酒量平平的汉子喝上一小坛黄酒,“不觉沉醉”也属正常。如果宋江喝的是蒸馏出来的烧酒,这一小坛下去,就不是“临风触目,感恨伤怀”了,而是直接烂醉倒地,那就惹不出借着酒劲题反诗的大祸了。


【十年砍柴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往期精彩文章


“被神秘”的帝王生死

少年曾国荃的自尊心:在兄嫂家也是寄人篱下

曾国藩:机会,藏在你对自己、对外界的认知里

一位湖南母亲的京华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