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数风景背后的父亲,最后回到了故乡

十年砍柴公号 文史砍柴 2020-09-08

▲诗人袁复生

吾友袁复生的一首诗,由湖南著名音乐人“民谣老赵”谱曲并演唱。岁末年初,歌声上传至网易云音乐,我在书房静静地坐着,听了好几遍。眼角湿润,心思回到五年前我家乡那个春天的子夜,感朋友之高谊,念父母之深恩。

这首题为《春天池塘的告别》的诗还有一个副标题:“致十年砍柴”,和我大有关系。

2015年清明节后两天,在故乡扫完墓刚回到北京的我,接到丧报,久病的父亲突然在老宅中去世。我又立即返回故乡,依照湘中乡间的习俗,料理父亲的丧事。

一些朋友听闻后,分别从北京、上海、长沙赶赴山村吊唁,他们大多数是第一次来我的故乡。有几位从外地赶到长沙时,已是夜幕降临,他们一商量,由长沙的一位朋友开车,连夜奔赴位于邵阳城西北约30公里的山村。

袁复生在这辆车上。复生小我十岁,亦是在邵阳乡下长大的农家子弟,我是新邵县的,他是洞口县的。复生就读武汉大学时,即诗名甚著,其写诗多用笔名“小古”。他大学毕业后,在《潇湘晨报》任职多年,参与创办《晨报周刊》。复生是该报文化副刊的核心人物,对优秀图书和优秀作者之推介不遗余力,《潇湘晨报》的书评在全国业界影响颇大。我亦深受《潇湘晨报》和复生之恩惠,因此得以相识,并成为好友。

复生一行赶到我父亲的灵堂时,已是子夜时分,农历三月的湘中山村深夜,依然春寒料峭。后来我得知,他们按照导航驱车到了我家所在的行政村辖区时,便不知所往,一个行政村好几个自然村,颇为分散,又加上天黑漆漆的。他们给我打手机数次,无人接听。同为“宝古佬”的袁复生熟知湘中丧仪,说砍柴是孝男,肯定在行丧礼,没有时间看手机。——确实如其所料,当时我们兄弟及孙辈在道士的带领下,正在绕棺。这绕馆的仪式,从开始到结束,一般两、三个小时,不得有片刻空闲。所有人的手机不可携带在身,以示虔诚。

因为复生算是本地人,只有他听得懂方言。于是由他去敲开老乡的门,问明我家的具体方位。车经过一段两边无房舍的山道后,翻越一个两山交汇的垭口,垭口处有一口堰塘。他们一行便看到了我家院落的灯火明亮。

几位朋友在我父亲的灵柩前拜祭后,送上赙仪,小坐片刻,又开车连夜赶回长沙。我重孝在身,未能送他们出村口,愧疚至今。

数日后,料理父丧完毕,我回到了北京,袁复生给我传来了他写的诗:

           春天池塘的告别


  越过山头就是光亮昼夜的院子

  流过池塘就是等待发芽的稻子

  大米如此孤独

  在祭坛沉默呼吸

  这是寂静时刻

  远方的兄弟穿过河流和隧道

  相逢于清凉的宁静悲伤

  少年跳上竹筏

  少年爬上货车

  无数风景背后的父亲

  最后回到了故乡

  ——2015年4月12日

中国古代社会,朋友交往,有酒食征逐,有年节问候,有相互帮衬。而最被看重者,乃是对方家有丧事,朋友能吊死问生。

先父生前很重朋友之谊,我小时候常听他说的两句话是“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他曾告诉我人世间有“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对朋友最重要的是真心诚意,而不是说好话逢迎朋友让朋友高兴,这样的酒肉朋友不能长久。

我性格狷急,有时和朋友在一起说话不顾场合,尖言快语,伤朋友自尊。但自认为诚信待友尚能做到,庶几不负父亲的教诲。

复生的这首诗,体现了交朋待友之古风。然而又远不止此,我以为诗歌表达出乡村青年相似的心路历程。诗里面提到的“大米”,既是实指,也是一种文化意象。湘中办丧事,稻米是非常重要的道具,许多场合都会出现。祭奠时盛在盘中摆在供桌上;道士做法师时,用其洒泼来消煞祈福;出殡时亦抛洒稻米来慰孤魂野鬼;仪式结束时酬劳道士、师公,钱币必须摆放在茶盘的稻米上递给对方。南方乡村,稻米是主粮,也是农人最重要的财富,农人的一生和稻米紧紧相连。这大概是稻米在农人婚丧嫁娶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吧。

父亲曾经是血气方刚、总想离乡闯荡的儿子;儿子终将成为厌倦漂泊回到故乡的父亲。“跳上竹筏”“爬上货车”是实指,亦有寓意。南方乡村的男孩子要挣脱父亲和村庄的羁绊,离乡必然有反叛与冒险的成分。离乡的路径无非旱路与水路,所以是未经允许“跳上竹筏”“爬上货车”,而不是买票坐大巴、乘轮渡。

南方乡村千百年来的代际循环,也许到我的父辈就戛然而止了,他们是埋骨于乡即“回到了故乡”的最后一代。我和袁复生这代人,恐怕将来无缘叶落归根了。民谣老赵录制这首歌时,以廖也青吹奏尺八为前奏,很是般配。尺八的声音苍凉、辽阔而悠长,用以演绎故乡这个主题再合适不过了。如苏曼殊诗中所言:“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感谢复生,感谢老赵,感谢五年前从遥远的都市赶赴我父亲灵柩前祭奠的朋友。


【作者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往期精彩文章


与团头何九叔相比,法医邓水生的良心哪去了?

管理物业奴仆成主   维权无门贵胄为僧

史进落草:处在兵匪之间的民团

读杜甫《冬至》:长安是大唐士人心中的锡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