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维翰与白水洞

十年砍柴公号 文史砍柴 2020-09-08

▲白水洞风光


白水洞是湘中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地处新邵县严塘镇,清代为邵阳县北路,距邵阳市约30公里。此地峡谷纵深,风景秀丽,群山环绕,有悬崖飞瀑,有幽深的溶洞和宽阔的湖面,春天野花满谷,夏季绿树成林,秋深红叶遍叶,入冬雪霜覆盖。


明代洪武年间,吾族始迁祖李千由吴地迁至邵阳。大约在宣德、正统年间,有李海(字伯涵)偕弟李清由东陂冲迁居至白水洞。谱载,兄弟“披荆榛,辟草莱,扩而充之,渐成沃土”。


清末,这一支出了一位高官、诗人、画家李维翰,其字辈为“孝”(谱序为:忠孝承先德,基锡洪材炳),为千公迁邵第二十世孙(余为二十六世“洪”字辈)。其父李厚培(字朴安),是一位私塾先生,通医术。李维翰字艺渊(也写成“艺垣”),官至署江苏淮扬海(管理淮安、扬州、海州三府州)道道员,道台为正四品,雅称“观察”,故人以“观察公”尊称之。他出生于1839年(道光十九年),当在1915年以后去世(吾族民国四年三修族谱时,寓居上海的艺渊公尚为之写序),身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及民国。


李维翰于同治壬戌年(1862)中举,是科湖南乡试主考官为宗室爱新觉罗.绵宜。终其一生,他与这位黄带子座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其父朴安公六十大寿的寿序,即恳请绵宜撰写。乙丑年(1865)会试不第,被选为宁乡县训导,后投笔从戎,为湘军从事后勤工作,步步升迁为知县、同知,光绪年间做过江西省临江府、南康府知府,管理过江西、湖南的盐政。李维翰所处的时代,正值太平天国席卷中国,湘军乘势崛起,作为湘系的官员,他的途亦得利于湘军的坐大。他和同时代湘系官员、名士来往颇多,但由于他从未进入湘系两位领袖级人物曾国藩、左宗棠的幕府,长期处在湘军官僚群体的边缘。和诸位同乡大佬相比,他属于功不高、位不重、名不显的人物。今距其辞世也就百来年,此人已然湮没于历史尘埃中,即使是同族后辈,知其名者也寥寥无几。


故乡白水洞这块美丽富饶之地,宦游在外的李维翰一直魂牵梦绕。在其担任临江府(今江西樟树市)知府时,其父母仍然健在,住在老家。因临江府相传是老莱子的故里,老莱子为春秋时人,很孝顺,七十岁仍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逗父母发笑。“彩衣娱亲”作为孝道故事流传至今。李维翰遗憾自己不能在家乡奉养双亲,于1884年在临江府建“慕莱亭”,筑室名之为“慕莱堂”,并请名流题咏,汇编为《慕莱堂诗文征存》。


这部诗文集的编撰长达十数年,其间他经历了父母去世在家丁忧。复出后宦游赣、湘、吴等省,每到一处,他必请当地文人雅士为诗集写稿,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此书付梓,共计十卷。书名早在前些年请两江总督曾国荃题写(曾国荃已于1890年去世)。曾国荃对李维翰并不亲近,大概只是碍于同乡的面子而已。李维翰曾在贵州做过官,后去了湖北,。胡林翼官场手腕娴熟,任湖北巡抚时和满族权贵、湖广总督官文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可惜胡林翼英年早逝,李维翰顺理成章投靠官文。同治五年,曾国荃任湖北巡抚,尚有百战余生的锐气,看不惯官文的颟顸、昏庸,上奏参劾官文,其中一条是“冒保私人也”,指控官文以保举为私惠,“李维翰,保至蓝翎同知”。夸大功绩而保举自己的小兄弟,在晚清官场,实在是司空见惯之事,曾九帅亦如此。可怜的艺渊公,不幸做了两头大象打架时被殃及的小动物。


这本诗文集由郭嵩焘写《慕莱堂记》为序,其中云:“艺渊以不得迎亲,构慕莱堂于临江。孝思之感,发微而达远。其益修吏治以慰邦人之望,而斯堂以永老。”湖北蒲圻籍(其家所在的村庄后来划归湖南省临湘市)的贺寿慈撰写了《慕莱堂跋》。贺寿慈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做过军机章京,官至左都御史、工部尚书。


为慕莱堂题写诗文而收录于这部集子的达二百六十余人,不乏当世显宦名流,如刘坤一、王先谦、王闿运、杨彝珍、恩寿、李经羲、张鸣珂、陈宝箴、谭钟麟、江标、俞樾、俞廉三、皮锡瑞、易顺鼎、瞿鸿禨、赵舒翘、缪荃孙、端方、张百熙、黄自元、景善、德馨、廖寿恒,等等。


从《慕莱堂诗文征存》可一窥李维翰交游之广,于同辈人的诗文中亦看出他是一位官声不错的循吏(当然这种应酬文字有水分)。值得特别题写一笔的是,鉴湖女侠秋瑾和她的父亲秋寿南亦有诗词收录其中。时在1893年,秋寿南从常德厘卡局调湘潭,在长沙小住,李维翰是他的顶头上司,秋寿南的父亲秋嘉禾(今日绍兴秋瑾故居名“嘉禾堂”)与李维翰同年中进士。上司向他征集诗文,他当然要倾力奉承。秋寿南在诗中曰:


三湘气节素所敦,移孝作忠靖兵氛。

江东子弟三千俊,中有卓荦更不群。

邵阳观察人如玉,青莲才调三冬足。

文战秋风冠巍科,一麾出守惊流俗。


秋寿南将李维翰之才调比拟为李白,有些肉麻。秋瑾填了一首词《临江仙.题李艺垣慕莱堂集》,录如下:


忆昔椿萱同茂日,登堂喜舞莱衣。而今风木动哀思,音容悲已邈,犹记抱儿时。    

南望白云亲舍在,故乡回首依依。慕莱堂上征歌辞,弟昆分两地,愁读蓼莪诗。



这时李维翰的双亲已经作古,秋瑾以李维翰的口吻来想象故乡,感念父母之恩,意境很美。秋瑾时年十八岁,尚未与湘乡王廷钧成婚。少女情怀总是诗,这首词和宦海中年男的父亲一味奉承上司的文字,意趣大为不同。


对故乡邵阳白水洞的族人,李维翰一直尽其所能进行关照,这也是那个时候为官者的基本道德,回报桑梓与族人。二修族谱时由李维翰主事,谱局设在片石庵。他出资在白水洞兴办了义学,请贺寿慈撰写《白水李氏义学记》,作为父亲李厚培七十大寿的寿礼。因朴安公“每见族中子弟有因家贫废学,不克卒业者,口虽未言,心常不能无憾。”


对于白水洞的风光,李维翰常对友朋谈及,并收集了历代吟咏白水洞的诗文结集,送给显宦、名士过目。邵阳秀才杨太灏《白水洞记》,安化罗绕典(进士出身,官至云贵总督)《游半山岩片石庵》,湘乡人彭洋中《游白水洞》,做过宝庆知府的山西太谷人杜瑞联(咸丰二年进士,官至云南巡抚)《清溪九曲》,以及其父李厚培《白水洞十二景唱和》皆收录其中。瞿鸿禨(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赵舒翘(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庚子事变后因支持义和拳被赐自尽)没有到过白水洞,读这些诗文亦有题咏。如赵舒翘诗云:“读完白水洞中诗,始信桃源非戏词。


戊戌变法时,湖南的维新运动走在全国前列,当时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前后任的督学使江标和徐仁铸等湖南高级官员都是开明之士,积极推进维新,一些年轻的维新鼓吹者梁启超、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亦聚集在长沙。作为主管湖南盐政的李维翰,亦是支持维新运动的官员之一。时务学堂创办时,有九位校董:熊希龄、王先谦、蒋德钧、李维翰、谭嗣同、黄自元、张祖同、陈海鹏、邹代钧。邹代钧是新化籍舆地学家邹汉勋(与江忠源一起战死在庐州城)子孙,与李维翰同为宝庆府人。


戊戌变法失败后,接着是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到西安。南方数省幸有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人倡行的“东南互保”,得以免于战火。李维翰离开湖南,去金陵投靠宝庆府同乡、两江总督刘坤一。


刘坤一在1898年12月的《特保贤明人才折》中举荐过他:“又江苏试用道李维翰,局度严整,才具优长。先在江西,署南康府事,颇有政声。及来江南,历办湖南盐务、皖南茶厘,认真整顿,均有起色。凡有益于地方之事亦复孜孜为之。”当淮扬海分巡道道员出缺时,就委任李维翰署理该职。李维翰六十三岁(1901年)初度时,刘坤一撰写寿序言,肯定其政绩:


“(淮扬海道)其地苟非其人,莫能治也,光绪庚子秋淮扬海道需代,遂以吾乡李君艺渊观察权之。时北事孔棘,警耗踵至。东南党人,谋为乱既败,遁之四方,尤阴相煽。江淮间故多伏莽,窥隙伺便,蠢蠢欲动。”“君之识练才敏,为真能沉机而定变也,逾三月,民大和,遐迩交颂。”


当时督抚只能命官员署理某职,若要正式任命,一定要朝廷批准,而其关键是首席军机大臣的意见。皇帝不过履行一个御批手续,对军机处的人事建议一般不会驳回。1901年,朝廷任命了一位正式的淮扬海道,此人是晚清名臣沈葆桢的儿子沈瑜庆,他这位署理只能腾位置,靠边站了。


不得已,他央求刘坤一给首席军机大臣荣禄写一封推荐信,他进京活动,走荣禄的门子。在“东南互保”中,荣禄和刘坤一内外配合默契,两人交情颇深。许多官员央求请刘坤一写信向荣禄推荐自己,刘坤一驳不开面子,只能照办。其在光绪二十七年二月给荣禄的一封信中曰:


近来官场风气,江河日下,外间请托甚多。因知公与坤一至交,凡有道员进京赴引,莫不苦求荐远,辞不获已,只得姑予一函。尊处自有权衡,不以此为轻重,可则予之,否则置之。


意思是说,我是不得已给这些人写推荐信,该怎么办,请荣大人自己权衡,别把我的意见当回事。官场之虚情俗套,由此可见一斑。所以拿到刘坤一的推荐信,只是去拜见荣禄的路条,具体工作得自己去做。1902年的夏天,李维翰持推荐信进京(这年10月,刘坤一去世,他对李维翰的关照几乎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送部引见,投拜在荣禄门下。可半年过去了,并没什么动静,而同被刘坤一推荐的湖南同乡易顺鼎已由荣禄关照实授广西右江道道员。于是,1903年春,李维翰给荣禄写了一封态度非常谦卑的求官信:


窃受业栖迟江介廿有余年,常欲一慰严瞻,藉偿景慕之愿。客夏赴引北上,屡次抠谒崇阶,仰蒙训诲,许列门墙。成全之心,溢于辞色。受业辱蒙恩眷,远迈寻常,岂复以向隅为虑?惟是我师政务殷繁,诚恐一时不及省记,则衰年日迫,图报无自,辄用怃然。前阅邸抄,易道顺鼎已得右江,拔茅汇征,曷禁跃然。自喜我师权提造化,必一视同仁,不遗在远。高厚之德,直当戴以终身。惟闻四月以后又增特科,人员恐愈形积压,不能不图早著。


仅仅写信肯定不行,他又派自己的儿子李静以为荣禄祝寿的名义,送了一批厚礼。其于信中曰:“又有陈者:我师揽揆嵩辰,受业远隔龙门,不克亲捧霞觞,特命小儿承斝,就近恭献芹仪。”


但李维翰的运气太差,荣禄在1903年4月11日去世,接任的首席军机大臣庆王奕劻是个狮子大开口的饕餮之徒,李维翰对荣禄的投资算是白费了。这一年沈瑜庆升任湖南按察使,又把位置空出来。大概是在瞿鸿禨的关照下,他又回到署理淮扬海道的职位上,1905年卸任,此时李维翰已经六十七岁了,应该是正常致仕。瞿鸿禨还是位少年书生时,经过宁乡,受到了宁乡县训导李维翰的款待。


李维翰致仕后,寓居上海达十余年之久。他何时去世,葬于何地,俟考。不过按当时风俗,官员在外乡去世,大多要归葬故里。李维翰在世时,其丹青为士林称道,以其底稿制作瓷板画的瓷器,至今尚在市面上流转。


附:市面上李维翰的两件作品


浅绛彩山水人物纹象耳琮式瓶

题识:春陔兰兄大人雅品

落款:艺渊弟李维翰;己卯(1879年,光绪五年)秋日,仿王石谷画法,艺渊于昌江


按:“春陔”应为字号。与李维翰同时代的人,号春陔的有瞿鸿禨的父亲瞿元霖。瞿元霖咸丰元年举人,曾入乔松年幕,中年回到长沙养老,光绪八年卒于乡。兰兄即换兰谱的结拜兄长。若此人真是瞿元霖,那李维翰和瞿鸿禨的交情就太深了。



彩绘瓷笔筒

题识:铁生尊兄大人清玩

落款:艺渊弟李维翰


何金寿,字铁生,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同治元年(1862)榜眼,授编修,同治九年出督河南学政。


【十年砍柴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往期精彩文章


悼念何国述老师

从公子、衙内说起

从书落壳到王秋赦:混子逆袭的路径依赖

鸳鸯作为贾母私人秘书的悲哀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