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巴比伦柏林》,了解纳粹上台的土壤和气候

十年砍柴公号 文史砍柴 2022-03-21


希特勒年轻时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三流画匠,连国籍都非德国。他如何从边缘人成为纳粹党魁,让以理性而著称的德国人陷入癫狂,进而登上了德国的权力顶峰,成为使几千万人殒命的恶魔,这是“二战”后史家长期关注、研究的一大历史课题。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部德剧《巴比伦柏林》第1季至第3季。这部连续剧拍得很“德国”,场面浩大,制作精良,细节一丝不苟,虽然男人主人公是虚构的,但我以信史视之。我最近正在阅读的一本书《毁灭与重塑:20世纪的欧洲》([美]罗兰.N.斯特龙伯格 著,燕环 译,现代出版社,2022年1月),可算是这部连续剧恰当的学术注解。看完这部连续剧,我大概能了解纳粹上台的土壤和气候。


《巴比伦柏林》的时代背景设置在1929年,德国处在魏玛共和国的繁荣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德国社会民主党与军头兴登堡妥协,于1919年2月6日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选举艾伯特为总统、谢德曼为总理。同年7月31日国会通过《魏玛宪法》,正式宣告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魏玛政府于1919年6月与协约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受到惩罚,失去了一些领土,如洛林和阿尔萨斯交还给法国,被确定赔款额为1320亿金马克。军队的规模受到严格的限制。1924年的道威斯计划对赔款进行了调整,魏玛共和国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毁灭与重塑:20世纪的欧洲》一书中写道:“1924—1930年,战后头五年的噩梦经历在欧洲大部分地区让位于一个更加稳定的时期,马克的稳定、‘道格斯计划’和国外贷款为经济的大幅复苏扫清了道路。在德国,负责任的保守党支持共和国,极右势力逐渐消失,尽管共和国的政治生活从来都不轻松,但议会政权近年来似乎取得了一定进展。1925年,老指挥官保罗.冯.兴登堡当选总统,巩固了共和国的地位。”“能干的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是1924年稳定政局的策划者,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担任了德国外交部长这一要职。”


在《巴比伦柏林》中,出现了兴登堡和施特雷泽曼这两位魏玛共和国极其重要的政治家形象,这部连续剧真实地表现了这一时期德国的经济隐忧、政治冲突和社会种种弊病。虽然,共和国的支柱:议会民主、三权分立、新闻自由已具备,但其基础是不稳固的。各派政治势力蠢蠢欲动,社会民主党是一个比较弱势的执政党,处理国内冲突和矛盾顾此失彼,进退失据。国内贫富悬殊,阶层撕裂,剧中的富人骄奢淫逸,柏林街旁处处可见失业的工人和进城的农民举牌找工作;民族主义者和容克地主、大资本家抱团,一直想恢复德国的荣光,一洗战败屈辱;数量庞大、战斗力强的蓝领工人是德共的基本盘;纳粹开始崛起,吸引着年轻的一代,并在各个地区布局,纳粹从社民党那里争夺企业家、知识分子、农民,从德共那里争夺工人。


1929年的柏林,集繁华、颓废、堕落、罪恶于一身,它是权贵富豪的天堂,是穷人的地狱。这年4月,在柏林市中心的米特区,一家名为“巴比伦”的电影院开业。这家影院挺过了经济危机、纳粹上台、柏林会战及战后德国的一系列时局动荡,到了今天仍然存在。在西方宗教经典中,作为豪华奢侈的代表词“巴比伦”,也寓示着邪恶、污秽、不敬神、唯利是图、堕落的罪恶,此种气质和魏玛时期柏林的的城市精神暗合。——这或许是电视剧命名的来由。


电视剧的男一号拉特.格里安是一位家在科隆的警察,他的父亲是科隆警察局高管(后升任局长)。他和哥哥阿诺爱上了同一位女人黑尔嘉,黑尔嘉最后选择嫁给了哥哥。兄弟俩一起参加“一战”,在一次战役中,德军战败,拉特奉命撤退,而未能带走受伤的哥哥。战争结束后,哥哥阿诺被宣布失踪,而进入警队的拉特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依赖成瘾性药物控制病情发作。寡居的嫂子黑尔嘉成了他的情人,使他良心上背负沉重的十字架。


拉特被派往柏林办一桩公差,追缴一盘电影胶片。原来他父亲的老友、科隆市市长几年前来柏林寻欢作乐,自己在和失足妇女真刀实枪表演时,找来地下拍黄片的摄制组拍摄成胶片。再次竞选在即,他令科隆警局派拉特到柏林警局,加入到风化组(即主管色情业的部门)去找到那部胶片。


当时柏林的电影业(包括地下小电影和摄影棚公开拍摄的电影)由黑道大鳄、亚美尼亚人埃德加控制。《毁灭与重塑:20世纪的欧洲》其中有一章“祖先秩序的解体:战后的文化与思想”,分析了“一战”后电影业的繁荣对欧洲的影响:“电影是组织的一种胜利,他们制造了一种艺术产品,其技能类似于工厂装配线,而工厂装配线此时正成为商品生产的主要方法。制作一部电影是为了使一个由建筑工人、画家、演员、摄影师、电工、特效专家组成的庞大团队同步。电影的大众市场使得人们可以在这些精心设计的组织中进行巨额投资,在某些‘场景’中创造出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这段论述在该连续剧中得到了形象而精彩的展现。


与拉特搭档的中年警官沃尔特.布鲁诺是一个世事洞明、黑白通吃、深谙官场潜规则的老油条。他也是“一战”余生的退役军人,对拉特一开始戒备心甚重,后来对拉特总算是鼎力相助,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地头蛇的优势帮助拉特找到那盘电影胶片并销毁。拉特很伤心地看到不仅仅科隆市长也包括自己的父亲,出现在那部黄色动作片中。


对父亲很是失望的拉特,也因为主管政治警察部门的参事本达器重他,他决定留在柏林警察局成为其正式警官。在追查那盘电影胶片中,拉特卷入由一列神秘货运火车引发的系列杀人案,他隐约地窥探到背后各种政治势力的影子,信任他的本达指派他继续追查下去。那一列挂了十几个车皮的火车由苏联驶入德国,报关单上显示装载的全是杀虫剂,货主是德国最大的钢铁制造企业尼森公司。货车在苏联的车站编组时,有人将一个装满黄金的车皮加在里面,这些黄金是俄国大革命时旧贵族藏匿起来的财富,想利用这列火车鱼目混珠,运送出苏联。


主导此事的是流亡在柏林的俄国小提琴家阿里克谢.卡达克夫,他是托洛茨基的忠实追随者,在柏林建立了以某印刷厂为据点的“托派”组织“红色堡垒”。他企图将这一车皮的黄金转道德国,运到托洛茨基正逃亡在该国的土耳其,作为推翻史大林的经费。火车进入到德国后,卡达克夫的情人、自称是白俄后代的女歌唱演员索诺金娜实则是由克格勃控制的间谍,她向苏联驻德国大使馆告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苏联使馆派出秘密武装人员闯进印刷厂,将里面的人员全部杀掉,领头人卡达克夫正好出去上茅房,逃过一劫。


各派势力得知一车皮黄金的秘密后,都垂涎三尺想占为己有,包括黑道的埃德加、苏联外交机构,还有一个地下组织——“黑色国防军”总部。拉特在案件侦查中发现,搭档沃尔特是一个地下组织的重要人物,这个组织由总参谋部里鹰派和一些民族主义立场的退役军人组成,他们绕过《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在秘密建立一支非法军队,其设备之先进超过现役部队,且和苏联政府达成秘密协议,在苏联建立基地培训德国空军飞行员,那一列名曰运农药的货车其实所载的是化学武器(毒气)——苏联暗中支持德国扩军当然是针对法国、英国和美国的。


女一号夏洛特生长柏林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家里姐妹很多。她漂亮而聪明,做事刻苦而坚韧。为了养家,她白天在柏林警局做临时工,晚上去夜场伺候客人,甚至与人上床挣钱。夏洛特天生具有当刑警的潜质,后来成为一名正式警察,并作为拉特的助手协助其办案。两人一起经受了一次次暗算,一次次死里逃生,成了生死之交,彼此也暗生情愫。拉特的嫂子黑尔嘉带着儿子(即拉特的侄子)来到柏林,本想与拉特正式成为夫妻(因为其夫阿诺失踪十年已正式宣布死亡,但其实还活着,恕我不剧透),两人却产生了冲突,她投入到尼森公司少东家阿尔弗雷德的怀抱,其子小格里安加入了纳粹的少年冲锋队。


拉特的上司本达参事是一位犹太人,他信奉法律至上,希望德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因此对“黑色国防军”的做法很痛恨,指令拉特搜集证据,想通过司法程序来组织德国再次发动战争机器。然而,持本达这种想法在当时的德国很少,支持这种意见的报社就“黑色国防军”的事情写成报道,记者(也是个犹太人)遭遇追杀,纳粹暴徒聚众砸了报馆。当拉达将“黑色国防军”的事报告施特雷泽曼时,说其获得的证据足以让半个总参谋部的军官绳之以法,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外交部长,告诉他这事不是什么秘密,国会上下都知道这事,并说:“我所谓的和平调解,为的是不让新的协定建立在道德耻辱以及对我们祖国的经济压制上。”早就觊觎拉达职位的国务秘书温特,指使纳粹党几位青年人对其动手。纳粹青年利用美男计,引诱了本达的女仆,设局让女仆在其书房安装炸弹,本达和其女儿炸死。


《巴比伦柏林》第3季第12集,拉特找到如愿以偿当上政治警察部门负责人的温特,对他说你策划了杀害本达,并操纵司法提前处死女仆以灭口,我都知道,但没有证据拘捕你。温特反过来给拉特上了一课,告诉他自己的犯罪行为是一种正义行为。温特说:“私人的利益对我来说不值一提,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犹太人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者清理行动中受益的是我们的国家,这项任务要为重建德国的未来指明方向。但我不指望你也有这样的远见,你不过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警察罢了。”因尊重法律而妨碍“民族大义”,在温特眼里就是“循规蹈矩”。


第3季最后一幕是1929年10月24日(黑色的星期四),纽约的股灾波及到柏林证券交易所,许多散户的财富一夜归零,好些人是贷款买股票。拉特接到报警后赶到交易所,看到他一位因炒股破产的同事警长罗姆(非常嫉恨他)正持枪威胁一位交易员,而早就预测到股灾而买空卖空大赚一笔的尼森公司少东家拥抱着黑尔嘉,在楼上隔着玻璃自得地看着这一幕。


这一幕宣示了魏玛共和国的黄金时期结束,大萧条接踵而至,德国的失业人口急剧增加。左支右绌的社会民主党已经无力应付这样的局势,一个强硬的执政党以及其党魁将走上前台,德国的土壤和气候已经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我想到了第一季中,克格勃的女间谍索罗金娜女扮男装在夜店舞台之上,唱着“尘归尘,土归土,浮生若梦,徒手随风”,有着强烈的隐喻性。

 


因微信修改规则,请各位朋友点击文末“在看”或“赞”,方能下次收到本公号的群发。若将本公号设为星标,那再好不过了。】


精彩回顾

策马归故里,曾是我的少年梦想
游子只是想回到父母身边过年,怎么就成了“恶意返乡”?
岳荣贵最值得关注的不是他的辛苦,而是其未来和下一代的命运
吾湘年味即腊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