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论文写作指引(01):如何写摘要

2016-02-09 石头 学术与社会

《船山先生》

2015年7月11日,石头摄于岳麓书院




学术论文写作指引(01):如何写摘要

文/石头


学术论文写作困扰着很多青年研究者,很多青年研究者尤其是学术入门者由于缺乏必要指引,学术生产往往事倍功半。有鉴于此,从本周开始,《学术与社会》将开辟一个连载专栏,每周一篇,逐个介绍学术论文写作的要点指引,分享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干货,帮助大家提高学术论文写作水平。今天推送第一篇《如何写摘要》。

 


由于版权问题,学术文章在期刊网上一般只公开文章的标题、作者、关键词和摘要等主要信息,而其中,摘要信息量最大。因此,摘要如同橱窗,往往决定着检索者是否进一步下载、阅读文章全文。写好摘要也是提高文章传播效度的重要途径。

一、摘要与概要的区别

摘要与概要(或提要)不同,不可混淆。摘要的英文是abstract,有提炼、萃取之意,它是指直接摘取原文菁华词句,然后连缀成段,以简练的语词传达作者的核心观点。摘要最好是有与原文有一一对应的词句,一般不添加原文之外的附加语。由于摘要是要代替原文传情达意,客观上达到“见摘要如见全文”的效果。所以,它不会改变论述主语,论述主语一般就是原文的研究对象。

例如,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摘要如下:

分税制(论述主语就是原文研究对象,石头注)并没有有效地均衡地区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带来的区域差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分税制带来的集权效应引起地方政府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在这种形势之下,地方政府开始积极从预算外、尤其是从土地征收中为自己聚集财力,“城市化”开始成为地方政府的新增长点。由此,分税制集权化的改革带来了一个意外后果,即形成了一种“二元财政”结构格局。

再比如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摘要如下:

作为新双轨制的增量部分,项目制(论述主语就是原文研究对象,石头注)旨在通过国家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等项目手段,突破以单位制为代表的原有科层体制的束缚,遏制市场体制所造成的分化效应,加大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投入。以项目制为核心确立的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形成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级治理机制,并对基层社会产生了诸多意外后果。项目制所引起的基层集体债务、部门利益化以及体制的系统风险,对于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而概要或提要的英文是summary,有总结、概括之意。概要是将整篇文章的大意、思路、主旨概括出来,概要的重点则不是对文章进行压缩、再现,而是以第三方角度对文章进行评述,它的写法有点类似于文献回顾。概要或提要一般是第三人称的,常常使用“本文”作为主语,并且往往外在性地描述作者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常常使用“通过”···“发现”···,概要或提要有时还会添加对文章的评价、概括等附加语,这些是摘要一般不会出现的。

例如,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3期。提要如下:

本文(论述主语是“本文”,石头注)试图通过分析政府行为来观察国家—农民关系的转变。通过对税费改革过程中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考察,发现过去一直依靠从农村收取税费维持运转的基层政府正在变为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基层政府的行为模式也在发生改变,总的趋势是由过去的“要钱”“要粮”变为“跑钱”和借债。在这种形势下,基层政权从过去的汲取型变为与农民关系更为松散的“悬浮型”。

再如,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提要如下:

中国一些基层上下级政府行为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在执行来自上级部门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各种指令政策时,常常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各种手段,来应付这些政策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检查,导致了实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初衷的结果。本文(论述主语是“本文”,石头注)从组织学角度,对这类现象提出一个理论解释。本文的中心命题是:在中国行政体制中,基层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了的非正式行为;这种共谋行为是其所处制度环境的产物,有着广泛深厚的合法性基础。本文讨论组织制度的三个悖论,对这一现象提出理论解释:(1)政策一统性与执行灵活性的悖论;(2)激励强度与目标替代的悖论;(3)科层制度非人格化与行政关系人缘化的悖论。本研究(概括性附加语的主语,石头注)强调,共谋行为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政府官员或执行人员的素质或能力,其稳定存在和重复再生是政府组织结构和制度环境的产物,是现行组织制度中决策过程与执行过程分离所导致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近年来政府制度设计特别是集权决策过程和激励机制强化所导致的非预期结果。而欲改变这一状况,首先需要对政府组织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有力的理论解释。

摘要与提要功能迥异,侧重点不同:摘要是为了让读者在不必阅读全文的前提下即可获悉文章观点,而概要则是为了让读者获悉文章的总体脉络与价值。简单说,摘要是内生性的,而概要则是外生性的。

二、摘要的起承转合

虽然摘要与提要有所区别,但是写作原理却是相通的,多数学术期刊和研究生论文要求的是摘要,这里主要谈一下摘要的写作方法,读者可触类旁通。

尽管读者是先看摘要,再看全文,但是作者却一般是先写全文,再写摘要。因为只有文章完成后,作者才能够清楚摘取的对象是什么。写摘要不妨换位思考,假设作者是阅读者,最希望从文章中汲取的营养是什么?或者说得通俗些,这篇文章的最大“卖点”是什么?在阅读前,阅读者是对文中一无所知,摘要是除了题目之外,释放“卖点”的最佳机会。

摘要的逻辑就是原文的逻辑。摘要虽小,但要能够代表全文,能够尽量展示原文的起承转合。一般来说,摘要不会超过300字,摘要最好不要超过四句:第一句引出研究问题,第二句抛出研究方法与视角,第三句阐明研究内容与论证过程,第四句明确研究结论与文章贡献。当然,这只是一种机械套路,不一定非得生搬硬套,读者可根据具体情况,斟酌损益。

三、摘要是文章助产士

其实,文章写作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淬炼摘要也是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孟子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不应“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想摘得好,首先必须把全文了然于胸,将研究问题、研究结论想透彻。而反过来说,能否言简意赅地写出摘要,也是检验作者是否已经真正想清楚、写透彻的一个重要标志。有时候,也可以把写摘要当成论文生产的助产士,尽量用几句话来概括全文,化繁为简,在摘要与原文之间,几个回合下来,文章一般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本专栏边写边发,欢迎提问!下期预告:《学术论文写作指引(02):如何写关键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