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过大年|春节去哪里?来南陵体验“年味之旅”
又闻马灯锣鼓响
珠冠、锦袍、长须、美髯,换上村里10年前玩马灯时的服装,36岁的董翠林扮起马灯角色“刘备”。配合着“咚咚锵锵”的锣鼓节拍,董翠林在30余个手擎彩旗、标枪、羽扇等道具的同村年轻人中穿插,游刃有余。
“我住在许镇镇上,每天镇上村里两头跑参加排练,已经坚持一个星期了。”董翠林从小在南陵县许镇镇董村长大,却是第一次参与马灯表演,感觉既新奇又振奋,“许镇马灯是市级非遗,作为年轻人,应该为弘扬传统文化出点力。”
在排练广场的另一边,8位不到10岁的小孩两手各举着铝制的“云朵”,在同村长辈的指导下,歪歪扭扭地摆出一个“天”字。董雷雷的7岁儿子也在其中,看着儿子晒得红扑扑的脸蛋,仿佛看见自己小时候玩马灯的场景。“这个叫玩云,分四次用‘云朵’摆成‘天下太平’四个字。”今年,董雷雷一家三代都参加了马灯表演,各有分工,55岁的父亲和董雷雷加入了后勤队伍。
除此之外,有过玩马灯经验且年轻力壮的董雷雷还有一份“兼职”,“扮演丑角,不需要排练,但要有基本功,得把人逗笑,这个一般人扮演不了。”排练间隙,看着儿子沮丧的表情,董雷雷把儿子抱起来安慰,“多练练就好了,爸爸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从元旦后,每天下午1点到3点多,傍晚5点到8点多,共两场排练,一直到腊月三十正式开演。”团长董金辉是这场马灯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也是总负责人。他介绍,今年村里年轻人回来得早且多,为了丰富这些年轻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了增加村民的凝聚力,董金辉与几位老伙计提议今年玩马灯,得到一致赞同,而村里此前最近一次玩马灯则要追溯到10年前的2013年。
许镇马灯是流行于许镇镇圩区的民间驱除疫鬼的傩祭活动,糅合了音乐、彩绘、戏曲等多种民间民俗文化和竹制纸扎技艺,舞蹈阵式灵活多变、舞姿优美、语汇丰富,是芜湖市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
董村位于许镇东部郑潭行政村内,青弋江沿村而过,是典型的圩区,全村人口近180户,约700人,在周边自然村中属于大村。“十年来第一次玩马灯,这一次,我们要唱一个热闹、开心又团结的灯。”村长董宏义说,整个腊月,董村老老少少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全都发动了起来。“参与人员多,今年我们光后勤就有近70人,大部分是村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负责安排指导年轻人排练、烧水送水、维护治安等。”“阵容大,有角色的马多,别的村只有10余匹马,我们村共有23匹。而且衣服全是新订制的,一套要3000元,很精致。”“有秩序,后勤人员专门订制了红马甲,印上董村专用标识,人多时一眼就能看到,这也是第一次。”“喜庆热闹,昨天村里每个路灯都挂上了彩旗,排练广场上方拉起了彩球,到了腊月三十这天,我们还要挂氢气球和彩球,横幅也全部拉出来。”……细数着村民们为马灯表演所做的准备,董宏义的语气中不乏自豪。
穆桂英破天门阵、四马亲嘴、八卦嘴、荷花嘴、大团圆……1月10日,记者在排练现场了解到,每一册马灯根据步法和动作的特点,都起了形象又生动的名字。“一共有100多册,表演时根据情况变换玩法。”董金辉说,腊月三十正式表演时,先在本村表演,然后沿着村庄绕一圈,俗称“圆水”,再到村里每家每户绕一圈,也称“开光”。一般从下午1点开始,住得分散且面积大的村子,可能要通宵。累了,演员们也不卸妆,趴在桌子上睡一觉,第二天继续。从大年初一开始,就要“出灯”——应邀去别的自然村玩马灯,这些自然村一般会在腊月下请帖。出灯可远可近,据董金辉透露,往年甚至去过湾沚区的村庄,这样热热闹闹的场景将一直持续到元宵节。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马灯表演者全是二三十岁青壮年的原因。“腊月三十‘圆水’和‘开光’仅走路都要走小20公里,年纪大了根本吃不消。”董宏义笑着说。下午,冬日暖阳温柔地洒向排练广场,锣鼓阵阵、人声鼎沸,年味十足。在里三层外三层村民的注目下,30余个青壮年一丝不苟地排练着。“这些小青年过年回乡有事干,大家齐心协力办一件事,挺好。”董宏义笑着说。(原文载于2023年1月20日《芜湖日报》)
来源:芜湖日报
往期推荐
芜湖过大年| 春节去哪儿玩?芜湖精品民宿发来邀请函
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瑞雪红梅 乡聚过年,来芜湖这四个村!
戏曲名家聚江城 梨园花开新时代
回顾2022,芜湖这份“成绩单”很亮眼!
关注“欢乐芜湖”全媒体平台账号
了解更多文旅资讯
微博 抖音 视频号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