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马 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

2017-11-02 马 寒 昆仑策研究院

(点击上方【昆仑策研究院】可关注)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党的十九大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深刻回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于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应从五个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


  坚持一个思想基础:坚持和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凭空创立的,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委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开班式上的讲话,将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史划分为六个基本阶段,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处在哪个阶段、又往哪里去”等基本问题,有力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它什么主义”。五年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源与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证和阐述,深刻指明“只有中国特色主义是发展中国”这个朴素的道理,深刻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必须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指明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进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创新是确保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核心问题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既能够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又能够使我们党彻底摆脱西方政党难以自我解决的“钟摆效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正反两方面得出的重要结论。历史地看,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伟大的理论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次飞跃的继续,虽然在内容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但在范畴上依然归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给予了准确的判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进“四个伟大”,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必须在理论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它,即必须发展和创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基础,……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发展和创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包含四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以及贯穿始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使理论始终保持科学性;第二,客观公正地对待我们走过的路,既不能将建国前的历史与建国后的历史相割裂、改革开放前30年与改革开放后30年相割裂,更不能将党领导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近百年的历史与中华五千年悠久文明相割裂,使理论始终保持客观性。第三,准确把握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与历史方位相适应,不能过度超越,更不能滞后,使理论始终保持鲜活性。第四,坚持将理论视野始终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全时域,以发展和创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十二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为重点,拓展马克思主义解决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使理论始终保持前瞻性。回答好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贯穿一条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刚刚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解读十八大报告时就指出,十八大报告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他还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在“7.26”讲话中,他又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的准确判断。党的十九大上,他又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战略判断。回顾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可以看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在治国治党治军、内政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全部工作,都是始终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因此,无论从理论逻辑还是从历史逻辑上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都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


  从历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致开幕词,首次提出“走自己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局面。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九大,7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始终没有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实践上看,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将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全面转向经济建设,正式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大幕以来,党的全部工作和实践指向无不围绕着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的复杂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准确判定“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基础上,深刻解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地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十九大上,我们党又用“8个明确”深刻阐明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这“8个明确”中,第一条提纲契领,尤为重要,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从总任务、总基础、战略步骤和任务目标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布局。可以想象,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历史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将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战略主题和实践主线


  围绕一个中心: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剧中人。任何时期、任何政党或政治组织否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都必将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我们党是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区别以往旧政党和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来源人民、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在推进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过程中,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和伟大胜利,更是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利益实现推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把握的8条基本要求,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同记者见面时,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施政目标;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更加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14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提到了时代的新高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看,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应有五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坚持来源人民,把人民群众作为党的力量之源和存在合法性之基;第二,坚持植根人民,把党的一切工作都放在人民群众的宏大视野下来考量;第三,坚持依靠人民,深刻把握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和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辩证关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第四,坚持服务人民,明确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在服务人民中赢得党和国家事业的勃兴;第五,坚持发展人民,把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基本指向,着力破解影响人民群众发展的一切制度体制约束,使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始终沿着人民群众发展需求的方向前进。


  确定一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庄严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从历史上看,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是一个由探索怎样站起来、如何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为了这个宏伟大目标,自1840年到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80多年间,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社会力量都试图寻找改变中国命运的道路和方法,结果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我们党鲜明地提出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走俄国人的路”,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自此,中国革命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被大大加速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开眼看世界”,以无比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和坚定的决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步伐。党的十八后,我们党又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时代魄力,大力推进“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所有理论研判、战略安排和具体任务也都是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历史使命展开的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解决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这就为我们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维度。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并能自觉坚持新的历史方位上思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第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对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并在这个基础上把握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有较为科学的理解,并在此前提下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现实针对性。


  凸显一个根本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九大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面对复杂的执政环境,我们党还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还存在巨大的执政风险和执政挑战,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决长期制约党的建设的思想理论问题、重大历史界定问题、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等,使全党在思想、政治、行动上迅速团结一致起来,我们党在十一届五、六中全会和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分别制定出台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整党的决定》,开启了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序幕。自党的十三大以后的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都用大量的篇幅来阐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30年间,在党的40多次全会上,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与此同时,我们党在坚持党章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先后7次对《党章》进行了修订。从而实现了在党代会报告、重要全会、《党章》修订和各项具体制度建设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


  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明确了加强党的建设八条具体措施,即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从逻辑上看,总要求牵总管总,是从宏观上对党的建设作出的制度性安排;八条具体措施,是在总要求的前提下,对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的具体任务性安排。总要求的实现是由于特定阶段一项项具体举措来实现了,而具体举措又贯穿了总要求的基本精神。这样就形成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环环相扣的严密逻辑整体。


  总之,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无疑成为了“新篇章”的灵魂和主线,是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行动纲领和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计划博士、郑州轻工业学院校聘副教授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推荐友情关注:


共享国家意识形态中心【思想火炬】微信公众号



共享【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微信公众号


共享【思想大视野】微信公众号


共享【红色文化网(hswh1226)】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