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法意读书|需求派的落幕与供给派的崛起

2017-01-04 PKU法治研究中心 法意读书

法意导言

在70-80年代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经济议题重新成为时代的焦点。长期主导美国经济政策的凯恩斯经济学走下神坛,供给方经济学替代了需求方经济学而崛起。以里根为代表的保守派一方面在道德宗教议题上保持保守,另一方面在经济议题上自由放任,赢得了一代选民。



一、需求派止步于滞胀


里根的胜利标志着供给派的扬帆启航。迪昂认为里根赢得大选的原因有三个:第一,里根通过在道德宗教上回归传统,在经济上强调自由放任,同时获得了底层的工人和顶层的投资银行家的选票,进而赢得选举。第二,在70年代经济奔溃的背景下,经济议题比宗教议题拥有更多潜在的选民,因为经济奔溃关系到每一个人,而道德议题对每一个人则不那么明显。第三,70年代的大通胀推翻了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美好想象,人们意识到,民主党不一定就意味着好的经济,共和党不一定就意味着糟糕的经济,民主党的新政观念失去选票支持。


  △   沉闷的滞胀岁月里,乐观的里根总统就是希望


迪昂首先梳理了需求派经济学受欢迎的原因。30年代的大萧条让美国人亲身体验到通货紧缩的恐惧,在连就业都无法保障的时候,共和党的平衡预算和通货保值议题根本无法吸引选民,民主党则因为新政的强大的创造就业能力而上台。接着作者阐释了需求派经济学难以为继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凯恩斯经济学让美国人过上了好生活,美国人富裕以后就开始担心通货贬值;另一方面因为80年代的滞胀使得高通胀与高失业同时出现,凯恩斯经济学对滞胀却束手无策。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产生“滞胀”的根本原因。如果说这是滞胀的内因的话,那么笔者对外因有一定的补充。70-80年代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背景,所以可以把美国的滞胀问题放在国际视角下考量。70年代美国与前苏联竞争失利,被迫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脱钩。而同期欧洲的德国复兴带动欧洲复兴、亚洲的日本复兴带动亚洲复兴,美国的三大敌人苏德日同时崛起,美国的应对策略是:团结苏联、牺牲德日。具体而言就是,借着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东风,联合沙特和国内的石油公司,向欧日美实行石油禁运。石油价格暴涨4倍,美苏作为控制世界石油产量的大国自然得利,德日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则惨遭屠杀。但真正的得利者是美国的石油大亨,而石油暴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则需要美国的人民群众来承担。所以,美国在70-80年代的滞胀,不仅是一种内生型通胀,还是一种输入型通胀,不单纯是自身内部经济出现了问题,还有打击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国家利益考量。在加入国家利益维度的考量后,我们也许能够更容易理解,通胀也许不仅是民主党的自主选择,还是被动的无奈。


  △  石油价格波动图:70年代末期油价高企


在大通胀的背景下,共和党告诉人们,大政府应为通胀负责,但作者认为卡特并非一个大政府民主党人,因为卡特控制政府支出,采用紧缩预算政策。民主党反而告诉人们,治疗通胀需要政府更多的调控:如尼克松在71年实行控制工资和物价的政策受到广大选民的支持。然而,两个事件为共和党的反对大政府舆论准备了条件。一是纽约市70年代的财政危机(背景:纽约在长时间以来一直扩大财政支出,建设公共设施、提供公共福利等,这造就了它在二战后经济辉煌,但高速经济增长后,纽约的财政已经严重入不敷出,当时的现状是:纽约市财政只剩下3400万美元,但第二天的开支达到4.77亿美元,纽约政府已经做好宣告破产的准备。故而纽约开始步入衰退,中产迁离纽约,税基下降,财政收入减少,但贫苦人民仍然留在纽约,造成纽约市的福利支出并未减少,这就成了一个恶循环。顺便插一句,在纽约市最困难、许多房产面临破产的时候,正是特朗普二十几岁开始做家族公司董事长、买下许多物业的时候)。二是加利福尼亚州通过抗税条款。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加州的房产税率步步走高,使得抗税难以避免,民主党无意中帮助保守派创造了中产阶级和富人的减税同盟。在过去,就业和福利教导人们政府是朋友,但如今,通货膨胀攀升和税收猛涨教导人们政府是敌人。


二、供给派应运而生

供给派与需求派的分歧主要有三点: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大萧条是由于需求的下降造成的,而供给派则认为供给会创造它自己的需求;凯恩斯主张刺激社会需求,其观点契合了那些下层民众渴望政府合理地再次分配的心理,供给派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供给侧,其观点满足了富人自由放任的愿望和下层民众获得减税利益的幻想;凯恩斯主张财政赤字,打破了政府的清教节俭伦理,供给派主张财政平衡、财政责任。


70年代的滞胀现象让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保守主义经济学开始崛起,其中包括主张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主义,但因其制造了大量失业而失去人心;还包括供给派经济学,主张同时在货币政策上从紧,在财政政策上宽松。供给派质疑凯恩斯经济学的观点,即怀疑大萧条并非由于疲软的需求造成的,而是由于政府的错误造成的。于是,供给派与凯恩斯在关于政府政策观点上出现了分歧,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政府调节扩散购买力,是平等主义的,供给派主张通过减少政府对生产的干预以提高生产端的积极性,是非平等主义的。供给派通过拉弗曲线表达了他们的逻辑:高税率打击了个人努力的积极性,也就是打击了经济增长,进而减少了社会的就业岗位并打击了政府的财税收入。由此,供给派偷走了新政主义的就业逻辑,新的逻辑是降低税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就带来了就业岗位。在这个逻辑的指导下,供给派先后游说国会通过削减资本收益税和基本收入税率。然而,减税计划可能使得财政失衡进而违反了保守派的传统价值。但有三件事对供给派是有利的,一是连任九届的纽约众议员杰克.坎普支持减税计划。二是减税计划给选民们以看得见的利益,尽管最后富人从中渔利最多。三是供给派有给美国人带来了一种乐观主义情怀,里根为选民描绘了一幅减税后生机勃勃的美国蓝图。


  △  拉弗曲线:高税率最终无税可收


供给派想尽办法为他们的做法找一个正当化的理由。一共有三个理由。一是:只要政府减少税收和管制,人民会自己解决问题。二是:供给派只是在经济上自由放任,在道德上还是保守的。尽管经济上自由放任,但这不意味着经济失去了道德,供给学派声称低税收政策将促进诸如劳动、储蓄和投资这样的中产阶级美德。而高税收政策和高通胀反而导致了许多家庭生活的不和谐。道德的腐朽不是自由资本主义导致的,而是由于大众丧失了对资本主义的信仰。资本主义者有一种利他的精神,乐善好施、外向的和勇敢的性情。理由三是:失业补偿促进了失业,反而更不利于穷人,所以总体而言要减少社会福利。

  供给派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政治辩论的进程,社会开始重新衡量政府和企业家的角色。此外,供给派还促使了经济学界把目光从宏观经济学转向微观经济学上。然而,供给派在联合资本主义和传统道德上相当缺乏说服力,因为除了企业家和小商人,新的资本主义者出现了,他们是金融家,一方面通过杠杆收购和市场交易获得大量的利润,另一方面改组董事会,关停改变业务,制造失业,撕裂社区,工人离心(与现在的宝万之争、格力与门口的野蛮人很像)。这些金融资本家的德性与传统的保守派的德性是格格不入的。无论如何,里根都有能力将资本主义和传统德性融合起来,他是企业家精神、资本家精神、乐观精神、自由精神的捍卫者,也是家庭、工作、邻里关系等传统伦理规则的捍卫者。总体而言,资本主义和传统德性的矛盾在80年代从未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因为里根给了他们一个乐观的未来,而事实上美国的经济也迎来了乐观的时期。供给方经济学的方案和意识形态上的内容与里根的乐观主义合璧,通过切实的减税行动,一扫卡特政府的阴霾。从现在开始,美国这艘巨舰又缓缓地向着日不落的方向前进起来。


责任编辑:空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