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伟和他的西十区:在 “装逼”的票务产业链里,他们做成了行业第一︱穿越
上海滩十里洋场,哈尔滨路278号A座,是一栋典型的上海老洋房。这处虹口区政府支持创意产业的物业,如今布满了万众创新的星火。
这里驻扎着林林总总的创业公司,尽管规模不大、并不起眼,但绝对值得重视——进入一家公司,跟那个叫“创始人”的家伙攀谈,这个穿着格子衬衫、戴着宽边眼睛的年轻人可能会告诉你,他的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内某个细分领域的领头羊,目前正在进行第几轮融资、整体估值多少千万美金、业务每月正在按100%的速度增长。
▲西十区创始人李明伟。
李明伟就是这众多“创始人”中间的一个,他的公司名字叫“西十区”,目前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在线票务交易平台。
李明伟,典型70后,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西十区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从一名在财经媒体浸淫多年的从业人员,到2008年创办《中欧商业评论》,2012年底正式创办西十区,中间经历了数度探索、实践和转型。
2001年,硕士在读的李明伟,未毕业就已经加盟当年创刊的《21世纪经济报道》。彼时,中国加入WTO,新兴产业蓬勃而起,李明伟也赶上了财经媒体的“黄金时代”,从“健力宝事件”到“达能·娃哈哈之争”,他也从一名在校生成长为一名资深的财经媒体人。
2008年,从《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总监的岗位上离开时,该报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大财经报纸,而李明伟的下一站,是加盟总部位于上海的中欧商学院,职责是负责创办《中欧商业评论》——一份专注于商业案例研究的细分领域的杂志。
从2008年开始到2011年底,《中欧商业评论》已经实现“两年打平、三年盈利”,发展势头也不错。2012年,投资方正式对管理团队提出希望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规模,做英文版,另外一度要收购《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第三是要引进一些外文图书。
李明伟当时的判断是,如果这几件事继续投入下去,起码还要付出三、五年时间和精力,而当时,《中欧商业评论》工作经验,让他看到了文化产业与移动互联网机遇,他觉得中国的文化产业刚好爆发,就象5、6点钟的太阳,是朝阳产业。
回顾创办《中欧商业评论》的过程,李明伟自认为这次属于半创业,并且效果不错,最为关键的是,2009年开始,他接触到了源于美国和英国的两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并由此萌生了将这一模式引进到中国、创办中国票务交易平台的想法。
这就是2011年西十区创办前的故事。西十区的创办经过与模式,下文将进行详细阐释。这里首先要交待的,是西十区今天取得的成绩——
说起票务交易,大众想到的是大麦网与永乐票务,但西十区是能够将这些票务机构集合起来的地方。简言之,西十区就是一站式票务买卖交易平台,李明伟将之概括为票务交易的“B2B2C兼C2B2C”平台,客观形象可以概括为“演出行业的去哪儿+天猫+淘宝”。
西十区对标公司是美国最大票务交易平台stubhub以欧洲最大的二手票务交易网站viagogo,目前stubhub年交易额已经达到了30亿美元,而西十区去年销售额6300万人民币(下同),今年预计超过1.5亿元。
而从2011年创办至今,西十区已经完成3次融资,包括两次天使、一次A轮,目前A+轮也即将完成了。2011年第一笔天使资金,200万,第二笔500万,700万资金30个人用了3年。A轮的时候有三个基金想投西十区,但最终核心团队选了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金额达数千万,目前正在进行A+轮融资。
如上所述,李明伟2009年接触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案例,那就是stubhub和viagogo。
2000年的时候,票务交易网站StubHub.com在美国诞生,stubhub的联合创始人是弗勒。当时stubhub与Ebey有竞争关系,Ebey希望收购这家新兴公司,但弗勒一直不同意,直至2007年,Ebey以3.1亿美元收购stubhub。公开资料显示,stubhub去年做到了30亿美元销售额,毛利率25%。
而viagogo,则是stubhub联合创始人去英国创立的票务交易平台,2007年8月上线之后再一次获得成功,第一年就获得7000万美元融资,viagogo目前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票务交易枢纽,绝大部分演出赛事都将之作为首发平台。
李明伟觉得这两个案例在中国有成功的必然,而且中国没有同类型的平台模式——
中国的文化商演票务市场相比欧美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人的文娱生活也逐渐丰富,中国演出市场的爆发与智能手机的应用正在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内票务市场为例,2010年,电影票房收入101亿元,演出市场规模108亿元;2011年,电影票房收入130亿元,演出市场238亿元;2012年,电影票房收入170亿元,演出市场358亿元;2013年,电影票房收入218亿元,演出市场460亿元。
这些数据还有两个特点:首先,很多票从二级市场出,因此公开的票房收入是保守的,实际上这两年文娱商演的收入增长迅猛。
按照李明伟的测算,中国在线票务交易市场落后欧美起码10-20年,规模只有美国的1%。换言之,还有600倍的市场空间。
基于这样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以李明伟为主的三名创始人2011年9月份决定做中国版的stubhub:2011年10月创始团队到位,11月就确定了天使投资,12月公司注册成立;2012年1月公司第一个员工到位,5月西十区网站开始上线,8月开始正式运营。
至今,西十区已经正式运营3年多。从一天只有3单成交到10单,再到一天1000单,从2013年2200万元交易额,到2014年6300万元交易额,到今年的1.5亿元,西十区快速成长起来。现在西十区每一天光沉淀资金数额都已达到几百万元。
而之所以成功地将将stubhub模式引进到了中国,李明伟认为有赖于现场文化产业快速增长。文化产业每年有几万亿的市场,现场文化也越来越火爆,李明伟要做的就是细分领域里面的模式。
“票务交易网站肯定是我们最大。”李明伟说,国内目前还有很多票务网站,但是,西十区强调自己是一个交易平台,可以整合所有票务交易机构。例如周杰伦的演唱会我们可以有多个人或者机构来比价、卖票,此外。西十区给个人或者机构提供销售渠道,通过系统打通对接或者申请vip帐号。
“我们更像去哪儿网+天猫+淘宝。现在中国票务市场的情况是,机构和个人手里有票,但是没有专业化的售票入口,西十区与上游的合作两种方式,既可以系统对接,也可以自主登录销售,”李明伟说,“票务产业是个‘装逼’的产业,西十区可以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觅食者。”
票源丰富与佣金低是目前西十区的两个特点。“市面上有的演出我们都有,别处有的我们便宜,别处没有的西十区也有因为西十区是一二级市场打通,并整合了原本竞争的各大市场主体,并且票也可以按照市场化走势定价。”
目前,正在进行A+轮融资的西十区最新估值有4-5亿人民币,明年就完成全国布局,然后快速发展提升做新业务。李明伟透露,明年西十区在全国票务市场布局完成后,将启动另外一个重量级产品。至于具体是什么产品,他表示暂时保密,但肯定是新的业务模式,而且与演出票务是强关联的业务。
西十区的盈利模式是成交之后收取佣金,目前是单项收费,以后会提供求购或者拍卖等增值服务。李明伟介绍,创业前半年是从票代做起,先得有票,解决平台的“鸡和蛋”的问题。而这些市场切入口的确认、商业模式的选择等,均与以前的媒体工作积累的经验有关。
相对于58同城、天猫等综合性平台,西十区提供的可以说是专业的票务解决方案,对卖家和买家有个性化设置等功能。目前,西十区入驻的大小卖家用户有8000多个;手机客户端从3月底开始上线,用户已经超过130万,基于此,西十区开发了一款卖家APP,正在做外测。
“最困难危险的时期已经过去。”李明伟认为西十区商业模式的验证已经成功。
李明伟回忆,创业初期公司每个月只有5万元的市场费用,通过渠道合作,让所有主办方、场馆都成为西十区的客户,目前西十区已经成为上海商演市场最强势的合作伙伴。
“别人晚上5点下班,我们是凌晨5点下班。”李明伟说,搭建网站的时候,公司只有8个工程师,他们要求公司买了两张折叠床放在办公室,有时候就直接在办公室过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66mzb5yq&width=500&height=375&auto=0
▲九度视频李明伟专访。
资源整合完毕之后,品牌开始树立起来。李明伟透露,这期间主要还是靠低佣金完成初期客户积累。现在客户基本上都会主动来找西十区,例如开心麻花、新帝传媒等,都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将他们的系统与西十区打通。
尽管还没有正式盈利,西十区已迅速转入扩张期。扩大规模的方法是迅速开通分站,以前只有上海站,今年3月底开通北京站,7月开通广州站,目前已经有10个分站。这些都是城市站点,北、上、广、深,天津,杭州,南京,重庆,武汉,成都等,采用“背包客”打法,不设办公点,派人出差到当地招商,回来统一运营,目前只有北京广州开设了分公司,明年覆盖50个站点,完成全国布局。
票务市场的竞争激烈,也在倒推西十区的模式创新与增值服务,例如今年西十区主打的尾票市场。这些尾票临开演3天之内就可以卖,采取现场取票,效果很好,卖出了常规票期间的2-3倍,推广成本则降低到了1/2-1/3,所以很赚,例如周杰伦演唱会,如果常规的时候一天只卖300单,进入尾票一天可能售出600-700单。而这一块市场,还只有西十区一家在做。
李明伟的目标,是要做中国的文化地标,第一步首先是要做成中国最好最大的票务平台,他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梦想。
版权声明: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版权归无冕财经及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我们(微信号:EudoraTian),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