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好地”改造了谁?金融客跨界玩起了房产众筹 | 小而美+100
一米好地创始人冯印陶面对记者时语速快而语言简洁。自称“没有牛逼的故事,只有平稳地创业”。一个“互联网+房产”产品,就在由他召集的年轻团队推动下慢慢成长。
▲一米好地创始人冯印陶。
2015年5月“一米好地”正式上线,截至2015年11月20日募集成功的项目18个,成功募集620万元。房产众筹这个听起来有些庞大而笨重的概念,能否在互联网的“搅和”下被一个传统金融行业转型的初创业者玩转,甚至风生水起?
2007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的冯印陶,继续来到墨尔本大学IT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之后来到西太平洋银行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虽然之后陆续换了几个东家,但是工作7年以来,一直在传统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在该领域的得心应手,并没有使他停止观察与思考。恰逢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席卷而来,给冯印陶打开了新的思路。
他渐渐看到,传统金融行业的活力与可延展性是有限的,突破自我的可能性比较低。“从结构上看,支付这件事从前是银行做得最好,现在则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货币基金做了这么多年,现在也是有个余额宝在市场分羹。小额信贷方面的信用卡,风风火火搞了这么多年,现在出现了P2P,将来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这些‘年轻’的小额信贷产品,都不可小觑。”冯印陶认为,从支付宝、余额宝到P2P的兴起,体现了银行简单产品到复杂产品逐步地被互联网取代的过程。
因为有了对于“收益型产品和股权类型的产品早晚会被互联网新生力量替代”的判断,冯印陶敏感地捕捉到众筹就是未来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行业结合后,比较核心的模式。
正如他判断第三方支付在未来的某天,终会在极大的程度上替代其他支付方式、余额宝之类的产品会迭代传统货币基金、P2P会冲击债券,众筹也将把股权推向一个新的形态,即使现在整体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但他瞄准的是未来。
再加上冯印陶本人对空间改造的兴趣,去年一回国,就开始着手调研,今年2月份正式启动“一米好地”的项目。
其实除了自身兴趣的考量,选择房地产行业与众筹结合,更大的原因在于,冯印陶发现在中国市场,大部分投资者对房地产投资兴致很高。众筹一定有一个核心标的,选择比较容易控制风险的标的会大大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让大众去理解一个新兴行业,比如一种新能源、一项新型科技都有一定的壁垒,而房产和房屋改造比较容易被理解,大部分投资者可以做到对项目一目了然。
目前,一米好地基于PC端和手机版网站做平台,微信公众号(ID:yimihaodi_cn )一方面宣传理念并跟用户保持互动,一方面向PC端导流。
微信作为入口级产品,它低成本且能够有效获取用户的特点,被冯印陶运用作为重要的露出端口。而他的主要力量则放在做空间设计和新空间方面的内容。
对于在平台上发布的众筹项目,一米好地坚持根据客观数据,独立地对项目进行可投资价值测算,严格审查发起众筹人的资格,包括确认其拥有清晰的产权、身份信息真实等,再决定是否在平台上发布项目。
第一阶段冯印陶的策略是,从相对有经验的空间改造方入手,在一线城市先对成熟的核心区域——至少距离地铁站较近的区域,以居住类、低风险类型的项目为主寻求合作。下一阶段则是开展一些面向B端的推广,跟优秀的项目方进行深度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一米好地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旧房改造中来,一些小型的住宅项目,他们希望设计师们能够自己去完成改造——一米好地平台通过众筹的方式帮助解决资金的问题,设计师们自己来完成改造和运营。
这样既可以让设计师能够有机会、能力实践自己的创意和构想,也同时创造出更多的好玩而实用的新型空间。
而关于利益分配,冯印陶自己比较倡导利益共向。因此,一米好地目前是实施后端收费制度,即不论是平台上的众筹投资参与者还是一米好地平台本身,都在项目盈利之后再共同分享利润。
▲众筹项目常德公寓线下活动(演讲人:《张爱玲地图》作者淳子,设计师,著名摄影师席子)。
据冯印陶介绍,目前一个空间改造项目的筹集周期一般是4星期。众筹成功以后,筹集到的钱款会交给项目方或施工方实施改造。等到项目完成,按照项目类型的不同而获得产品或者收益权、分红。收益类型项目每个季度一次分红。
“目前已完成第二轮千万级融资,下一阶段随着合作伙伴越来越多,我们希望在市场推广和团队建设、系统开发上都有一些更大的投入,能有比较显著的功能上的提升。我们对产品是有一些深远的想法的,希望能逐渐实现。在细分上面深耕,也会对产品进行优化。”冯印陶谈到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时如是说。
版权声明: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本文已加原创标识,无需联系我们即可转载,转载时,请注明转载来源及作者姓名。如有其它需求,请联系我们(微信号:Eudora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