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医精诚,百年积淀;德济光明,缅怀铭志——沉痛悼念夏德昭教授

中国医大一院 辽宁农工 2022-07-27

“眼科医学讲究的是不懈钻研、开拓创新,使更多的患者由黑暗走向光明。这种光明不仅仅是清晰的视力,它更意味着心灵的光明,因为它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生存的信念。”

——夏德昭


中国著名眼科学专家、医学教育家,东北地区眼科学奠基人,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十一届中央咨监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协第六、七届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辽宁省委员会第一、二届主委,第三、四届名誉主委,沈阳市政协第七、八、九届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沈阳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眼科分会主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主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开创者、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夏德昭同志,于2021年5月20日16时28分在沈阳仙逝,享年104岁。



1918年,夏德昭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的一个小山村。少年时代,夏德昭聪颖好学的性格和对治病救人的志向即展露无遗。彼时,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地区,偌大的家乡竟难以安放下一张求学的书桌。夏德昭在颠沛流离中断断续续地学习,仍一举考上大学(现中国医科大学)攻读眼科,并于1941年毕业后留校,开始了行医、执教生涯。


建国初期,面对大量角膜外伤患者,夏德昭在此前从事沙眼和角膜疾病防治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创新钻研角膜移植治疗方法。夏德昭根据患者病情,开展了部分角膜移植、板层移植、次全移植、次全移植上的部分移植、结膜连板层角膜移植等多种项目。


短短几年间,由他领衔的有关角膜移植有十几篇论文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他所在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组建了拥有上百张病床的眼科,在手术治疗数量、移植种类、治疗效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发展;面向全国开办角膜移植“学习班”,推广相关诊疗技术,开拓了角膜移植治疗研究的新阶段。



事业成绩斐然,夏德昭并不故步自封,而是在治疗视神经疾病领域愈发开拓创新。1959年以后,夏德昭开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葡萄膜和黄斑病及视神经疾病的摸索。结合中医针灸等治疗手段,视神经疾病的综合疗效有了很大提高。


与此同时,夏德昭率先提出了视神经疾病的偏心固视现象,超前、创造性提出了“视力性质分析”的临床眼科新理论,并就该理论在临床黄斑病及视神经疾病的诊断治疗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提高了相关疾病的诊治效果,促进了眼科界对上述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



无论是攻克角膜移植术,还是钻研视神经疾病科研、诊疗,夏德昭的目标从未变过,那就是为了更多眼科疾病患者拥有宝贵的光明。为了这个目标,他矢志学术传承,为眼科医生队伍成长壮大倾注巨大力量。1983年,夏德昭和几位眼科老前辈一同,发起创办了《实用眼科杂志》。去世前,夏德昭仍担任杂志名誉主编,甚至还在撰写论文。



而在医学教育方面,虽然自己的人生历经艰辛波折,但只要有条件,他教书育人不辍。作为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开创者,他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成为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他的言传身教令学生们受益终生。



夏德昭教授于1957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从1981年农工党中央直属沈阳小组组长,到农工党沈阳市委主委、辽宁省委主委,作为农工党在辽宁创建和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带领全省农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履行参政党职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发展践行初心使命。



夏德昭教授作为立场坚定的民主党派人士,始终矢志不渝画出最大同心圆;作为仁心仁术的医者,牢记使命送去黑暗中的光明;作为德高望重的师者,肩负重任传道解惑中拨云见日。夏老用百年经历,将政治信念、医德医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一代代的有志之士,前世典范,后人楷模;名留后世,德及乡梓!


夏德昭教授跨越了一个世纪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部历程,是民主党派的杰出代表,切实承担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


夏德昭教授是民主党派的骄傲,是农工党的骄傲,是医学界的骄傲!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怀念不息,继承不已。



(主要内容来源于中国医大一院公众号、沈阳农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