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谱学电化学与锂离子电池研究组博士后招聘启事

彭章泉 电化学期刊 2021-05-2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谱学电化学与锂离子电池研究组(DNL0307组)

博士后招聘启事


一、研究室简介

谱学电化学与锂离子电池研究组(DNL0307组)成立于2020年7月,隶属于燃料电池研究部(DNL03研究部),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材料界面电化学研究组。组长为彭章泉研究员,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谱学电化学与锂离子电池研究组面向高比能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技术,立足基础电化学,建立先进谱学电化学研究平台,集合多种谱学分析技术优势,形成功能互补与增强,实现对电化学界面复杂反应过程的多角度、多维度、相互印证的深入解析。基于对电化学界面复杂反应过程的全面、深入、可靠认知,正向设计适用于高比能电池体系的电极材料、电解质溶剂、导电锂盐等。以全新的能源材料设计为基础,构筑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高比容量、大倍率充放电、长循环寿命)的高比能电池体系。


谱学电化学与锂离子电池研究组的研究方向有:


1、现场谱学电化学

现场谱学电化学技术可极大地拓展谱学分析仪器(包含: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质谱、核磁等)的应用空间,使其从结果分析扩展到过程分析,从表征工具提升到研究手段。现场谱学电化学技术是界面电化学过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手段。能源界面电化学的过程分析包含界面物种的化学分辨与界面过程的时空分辨,单一现场谱学电化学技术无法满足复杂界面电化学过程分析的需求。集合多种谱学分析技术的互补性优势,实现多种原位、在线谱学技术的联用,可对复杂界面电化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并能极大促进针对电化学界面研究仪器的发展,如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响应时间、更好的能量和质量分辨率等。


图1. 谱学电化学研究平台示意图


2、电催化

结合现场谱学电化学技术、固态离子学研究方法、DFT计算电化学、同位素标记手段等多种先进表征手段,对能源界面电化学反应中的反应中间体、反应产物实现精准的谱学识别与定量分析,系统解析能源界面电化学相关电催化反应的基元反应步骤、反应位点、受限因子等。电催化反应包含:(I)水系电解液中的HER、OER、ORR、CO2RR、NRR等;(II)有机系电解液中的ORR、OER、CO2RR、NRR等。


图2. 谱学电化学结合理论计算研究氧气电极反应原理


3、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

基于对能源电化学界面反应原理(包含基元反应步骤、反应位点、受限因子等)的深入理解,正向设计适用于高比能电池体系的电极材料、电解质溶剂和导电锂盐。以全新的能源材料设计为基础,构筑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高比容量、大倍率充放电、长循环寿命)的高比能电池体系。


图3. 高比能金属-空气电池


代表性研究成果

[1] Z. Peng, P. G. Bruce* et al., Oxygen Reactions in a Non-Aqueous Li+ Electrolyte,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6351.

[2] Z. Peng, P. G. Bruce* et al., A Reversible and Higher-Rate Li-O2 Battery, Science, 2012, 337, 563.

[3] L. Guo, E. Wang*, P. G. Bruce*, Z. Peng* et al., Unlocking the Energy Capabilities of Micron-Sized LiFePO4, Nature Commun., 2015, 6, 7898.

[4] Z. Peng*, Y. Xu* et al., Direct Detection of the Superoxide Anion as a Stable Intermediate in the Electroreduction of Oxygen in a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ontaining Phenol as a Proton Source,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8165.

[5] J. Wang, Z. Peng*, et al., Identifying Reactive Sites and Transport Limitations of Oxygen Reactions in Aprotic Lithium-O2 Batteries at the Stage of Sudden Death,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5201.

[6] Y. Zhang, Z. Peng*, et al., Amorphous Li2O2: Chemical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0717.

[7] B. Sun, Z. Peng*, G. Wang* et al.,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Spheres for High-Performance Na-O2 Batteries, Adv. Mater., 2017, 1606816.

[8] B. Zhou, Z. Peng*, et al., A High-Performance Li-O2 Battery with a Strongly Solvating Hexamethylphosphoramide Electrolyte and a LiPON-Protected Lithium Anode, Adv. Mater., 2017, 1701568.

[9] B. Tong, Z. Zhou*, Z. Peng*, et al., The Salt Matters: Enhanced Reversibility of Li-O2 Batteries with a Li[(CF3SO2)(n-C4F9SO2)N]-Based Electrolyte, Adv. Mater., 2017, 1704841.

[10] Y. Zhang, Z. Peng*, et al., High-Capacity and High-Rate Discharging of a Coenzyme Q10-Catalyzed Li-O2 Battery, Adv. Mater., 2018, 1705571.

[11] Z. Zhao, Z. Peng*, et al., Achilles' Heel of Lithium-Air Batteries: Lithium Carbonate,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3874.

[12] J. Li, Z. Peng*, E. Wang* et al., Tackling Grand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with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J. Am. Chem. Soc., 2018, 140, 10629.

[13] C. Sheng, Z. Peng*, Y. Chen* et al., Disproportionation of Sodium Superoxide in Metal-Air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9906.

[14] J. Zhang, M. Armand*, Z. Peng*, G. Wang*, et al., A Versatile Functionalized Ionic Liquid to Boost the Solution-Mediated Performances of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Nature Commun., 2019, 10, 602.

[15] X. Fu, Z. Liu*, J. Liu*, Z. Peng*, et al., A High-Performance Carbonate-Free Lithium|Garnet Interface Enabled by a Trace Amount of Sodium, Adv. Mater., 2020, 2000575.


承担/参与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1825202,能源材料界面电化学,2019-01至2023-12,在研,主持

[2] 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NAF\R2\180603,Li-O2 Electrochemistry on Single Crystal Electrodes,2018-10至2021-09,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21575135,微分电化学质谱原位研究非水溶剂锂-空气电池中的氧气电极反应,2016-01至2019-12,已结题,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1545129,微分电化学质谱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联用原位研究CO2电化学还原反应,2016-01至2018-12,已结题,主持

[5]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60414034GH,非水溶剂锂-空气电池的基础研究,2016-01至2018-12,已结题,主持

[6]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条件与平台建设项目,20150623002TC,多通道电化学在线质谱研究平台,2015-01至2017-12,已结题,主持。

[7]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09010401,锂空电池电解液稳定性检测技术,2013-07至2018-06,已结题,主持

[8] 中国组织部,国家专项人才计划(青年项目),第四批,锂-空气电池,2012年,已结题,主持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92045302,碳基小分子电化学高/低温联合转化的催化基础与电解技术研究,2021-01至2023-12,在研,参加

[10] 中国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0104401,动力电池复杂构效关系评价技术,2018-05至2021-03,在研,参加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21733012,金属锂|固态电解质界面的反应与动力学,2018-01至2022-12,在研,参加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21633008,多组分协同团簇基新型PEMFC催化剂研究,2017-01至2021-12,在研,参加

[13] 中国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100103,600 Wh/kg固态锂空气电池,2016-06至2021-05,在研,参加


团队介绍

彭章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2003年,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学),分别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洪堡奖学金,2004-2006年,超快光谱电化学),丹麦奥尔胡斯大学(2006-2007年,自由基电化学)和英国圣安德鲁大学(2007-2012年,固态电化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2020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能源材料界面电化学”研究组组长;2020-至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谱学电化学与锂离子电池”研究组组长。研究兴趣:能源材料界面电化学。在Science、Nat. Mater.、Nat. Chem.、Nat. Commun.、Angew. Chem.、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国际权威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


王佳伟,博士,副研究员。2007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2017年1月起被聘为副研究员。2020年7月起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兴趣:能源界面现场谱学电化学研究。近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J. Phys. Chem. Lett.、J. Energy Chem.等国际权威专业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件,其中授权专利2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


孙苛,博士,副研究员。2009年于复旦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并于2015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1月到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开展博士后工作;2018年10月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开展博士后工作;2019年3月加入美国Quantuscape公司担任研发科学家;2019年9月加入美国麻省固能公司担任研发科学家。2020年11月起回国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兴趣:电化学电源器件的开发和原位表征。近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 Adv.、Adv. Mater.、Energy Storage Mater.等国际权威专业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许军元,博士,副研究员。2008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4-2016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葛庭燧”奖研金博士后。2016-2020年,伊比利亚国际纳米实验室Senior Research Fellow,电催化组长。2020年11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成果和荣誉:学术论文发表在包括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ppl. Catal. B: Environ., ACS Nano, ACS Catal., J. Mater. Chem. A, Chem. Sci.等国际期刊,其中高被引论文4篇,他引超百次论文7篇;授权中国专利2项,国际专利1项;“葛庭燧”奖研金,JSPS Fellowship。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低温水电解、金属(锌、锂等)-空气电池:氧气电化学;(2)中高温固体氧化物金属空气氧化还原电池。中国科学院专项人才计划B类择优(已过所内评审)、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海外优青等项目申请中。


马力坡,博士,工程师。1997年于南京理工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2020年7月起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工程师。研究兴趣:电化学储能器件相关的在线电化学质谱研究。自2004年开始,一直从事质谱相关的设计、改进、维护工作。现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二、招聘岗位

研究组:谱学电化学与锂离子电池

研究方向:

1.先进谱学电化学技术开发与应用;

2.计算电化学;

3.固态离子学(锂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应聘条件:锂二次电池表界面反应机制研究相关方向;固态离子学/固态电化学;或具备现场谱学电化学(拉曼,红外,质谱,核磁,同步辐射等)研究经历;或具备有机合成化学特别是有机氟化学研究经历;必须具备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并且已发表相关高水平代表作。

招聘人数:5

三、待遇保障及未来发展

(一)博士后基本待遇保障

1、研究所为在站博士后(统招统分)缴纳社会保险(五险),建立住房公积金。

2、博士后年收入(税前):28万/年起(包括:住房公积金及省、市补助),平均年收入30.4万,最高年收入>76万(根据2020年12月数据统计)。

3、优秀博士后支持计划:每年组织2-3次遴选,资助等次:10万/年、20万/年、30万/年(资助期2年)

4、外部支持:

1)辽宁省优秀博士后奖励:20万(博士毕业学校全球排名前200);

2)出站博士后来辽工作奖励:30万(博士毕业学校全球排名前200,博士后在站期间工作单位不限);

3)国家博新计划:20万/年(国内博士);

4)国际博士后交流计划引进项目:20万/年(外籍、海外博士);

5)中科院PIFI项目(外籍博士):25万/年。

5、博士后同事业编制职工同等享受子女入托、入学待遇,子女可进入中国科学院幼儿园、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综合排名全市前十)和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综合排名全市前十)就读。

6、设施完备的博士后公寓,可以拎包入住。

(二)博士后未来发展

博士后即为特别研究助理,出站后留所工作不受招聘1:3比例限制,通过考核后择优入事业编制。

1、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具有事业编制身份,依法缴纳五险二金(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享受公务员医疗待遇。

2、符合申领条件者,研究所给予20万元购房补贴;对于具有国内外知名大学授予的理工科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出站人员,经大连市人才认定,给予30万元安家费。

3、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博士毕业学校全球排名TOP200),可享受辽宁省优秀博士后来辽工作奖励30万。

4、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可申请“大连化物所优秀青年博士人才计划”,择优评选,可直接聘为副研究员,研究所给予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并提供50万元个人租(购)房补贴。

5、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可申请“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际英才计划”,择优评选,由研究所提供资助,公派前往国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学习交流。资助金额20万—40万/年,资助期1—3年。

四、联系方式

彭章泉:zqpeng@dicp.ac.cn 

刘畅(人事处):

liuchang@dicp.ac.cn

0411-84379103  


关于我们


相关推荐

《电化学》期刊各方向文章专题推荐



电化学期刊

您的关注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