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 | 水系锌离子电池锌负极保护层的研究进展

马子为 电化学期刊 2022-10-12
为满足可再生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高度安全、稳定、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发展。在储能系统中的锂离子电池得到最广泛的应用,但是原料丰度不高和安全性能不足等问题限制锂离子电池长期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许多学者认为水系金属电池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替代方法。由于锌金属负极本身的优点,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成为下一代储能装置的候选。锌是一种廉价、丰富的金属,具有高体积容量(5855 mAh cm-3)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为0.76 V)1。由于严重的副反应和枝晶生长,不稳定的界面等因素极大阻碍了AZIBs的大规模应用。

01

为什么要保护锌负极?



枝晶生长是AZIBs中Zn负极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充电过程中Zn的不均匀沉积,沉积初期Zn2+在浓度梯度和电场双重作用下在负极上获得电子成核,但是由于负极存在一定的粗糙度,由于“尖端效应”的存在,具有高曲率的表面具有更高的表面电荷密度,这产生了更高的局部电场强度。因此,Zn2+能够更快的在凸起处沉积。另外,Zn负极还存在腐蚀和钝化等问题,这是在水系电解质中不可避免的,电极腐蚀和钝化不仅会降低金属Zn的利用率而且会产生不可逆的副产物和气体的析出。Zn负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图1所示。



图1. 锌阳极上的枝晶生长、腐蚀和钝化现象2

Zn负极上的枝晶生长、腐蚀和钝化是不可分割且相互促进的。疏松多孔的枝晶增加负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这提供了更多的反应位点,促进析氢反应和腐蚀的发生,氢气的析出则会影响Zn的形核,导致过电位的增加和Zn沉积不均匀的沉积。析氢反应会促进OH-的积累并且加速Zn负极的腐蚀过程。

02

我们该如何保护锌负极?



基于锂电池广泛的研究表明,表界面的改性能够有效抑制枝晶的生长和副反应的发生。针对Zn负极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表界面改性方法对Zn负极进行保护,其中较为常用的手段就是在Zu负极制备保护层。在水系Zn电池中,锌负极直接与电解质接触从而产生了枝晶生长和腐蚀等问题,通过在锌负极制备保护层减少电极与电解液接触,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电极循环寿命。下面简要介绍采用原位方法制备保护层的研究进展,原位保护层的制备方法包括电化学法、热生成法和化学法等等。
Yang等3采用电化学方法将放入NH4F电解液中的Zn电极电解,在Zn电极表面生成三维互联ZnF2保护层(如图2所示),该保护层的存在能够有效延长Zn负极的使用寿命,主要的作用机理是由于ZnF2存在能够改变Zn电极的润湿性同时有效提高了循环过程中Zn2+的通量,进而形成稳定的Zn2+沉积的动力学进而抑制锌枝晶的生长;还有Cao等4通过在Zn负极表面上电化学沉积ZnP保护层,保护层中的P促进了Zn2+的转移过程,有效延长Zn负极的使用寿命。



图2. Zn@ZnF2电极制造示意图3
制备热生成的保护层可以通过不同的气氛下制备保护层(例如ZnSe和ZnF2)。Yang等5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Zn箔表面制备ZnSe层(如图3所示),研究表明ZnSe的存在能够改善Zn箔的润湿性同时优化Zn负极在循环过程中的电场分布,有利于实现Zn的均匀沉积。Han等6通过将NH4F作为前驱体在Zn箔表面生成ZnF2保护层,研究表明ZnF2是通过间隙扩散的方式使Zn2+向均匀的向Zn负极表面扩散,有利于促进Zn2+均匀沉积。


图3. 锌箔上均匀ZnSe层的CVD生长示意图(a)及宏观图(b)5

Wang等7采用简单的酸腐蚀在Zn箔表面生成磷酸锌化合物,研究表明磷酸腐蚀能够暴露Zn(002),促进Zn的水平沉积进而抑制Zn枝晶的生长(如图4所示)。Xu等8将Zn板浸入CuSO4溶液中,在Zn箔表面生成Zn4SO4(OH)· 5H2O/Cu2O,保护层上的均匀生长Cu2O颗粒调节Zn2+的均匀成核和沉积进而抑制枝晶生长。


图4. 锌电极的晶面选择性腐蚀的示意图7


03

总结



针对Zn负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简要概述在Zn负极原位保护层的研究进展,通过不同方法制备表面保护层进而调节界面性质,从而抑制副反应并引导均匀的Zn沉积。

在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设计精确结构和高离子电导率的保护层,防止Zn2+沉积在电荷聚集区,引导Zn2+通过明确的离子通道进行转移;同时开发新的保护层制备工艺,例如激光刻蚀、磁控溅射等等。


04

参考文献



1.Wan, F.; Zhang, L.; Dai, X.; Wang, X.; Niu, Z.; Chen, J., Aqueous rechargeable zinc/sodium vanadate batteries with enhanced performance from simultaneous insertion of dual carriers. Nat Commun 2018, 9 (1), 1656.

2.Zheng, J.; Huang, Z.; Ming, F.; Zeng, Y.; Wei, B.; Jiang, Q.; Qi, Z.; Wang, Z.; Liang, H., Surface and Interface Engineering of Zn Anodes in Aqueous Rechargeable Zn-Ion Batteries. Small 2022, e2200006.

3.Yang, Y.; Liu, C.; Lv, Z.; Yang, H.; Zhang, Y.; Ye, M.; Chen, L.; Zhao, J.; Li, C. C., Synergistic Manipulation of Zn2+Ion Flux and Desolvation Effect Enabled by Anodic Growth of a 3D ZnF2 Matrix for Long-Lifespan and Dendrite-Free Zn Metal Anodes. Adv Mater 2021,33 (11), e2007388.

4.Cao, P.; Zhou, X.; Wei, A.; Meng, Q.; Ye, H.; Liu, W.; Tang, J.; Yang, J., Fast-Charging and Ultrahigh-Capacity Zinc Metal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1, 31 (20), 2100398.

5.Yang, X.; Li, C.; Sun, Z.; Yang, S.; Shi, Z.; Huang, R.; Liu, B.; Li, S.; Wu, Y.; Wang, M.; Su, Y.; Dou, S.; Sun, J., Interfacial Manipulation via In Situ Grown ZnSe Cultivator toward Highly Reversible Zn Metal Anodes. Adv Mater 2021, 33 (52), e2105951.

6.Han, J.; Euchner, H.; Kuenzel, M.; Hosseini, S. M.; Groß, A.; Varzi, A.; Passerini, S., A Thin and Uniform Fluoride-Based Artificial Interphase for the Zinc Metal Anode Enabling Reversible Zn/MnO2Batteries. ACS Energy Letters 2021,6 (9), 3063-3071.

7.Wang, X.; Meng, J.; Lin, X.; Yang, Y.; Zhou, S.; Wang, Y.; Pan, A., Stable Zinc Metal Anodes with Textured Crystal Faces and Functional Zinc Compound Coating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1, 31 (48), 2106114.

8.Xu, X.; Chen, Y.; Zheng, D.; Ruan, P.; Cai, Y.; Dai, X.; Niu, X.; Pei, C.; Shi, W.; Liu, W.; Wu, F.; Pan, Z.; Li, H.; Cao, X., Ultra-Fast and Scalable Saline Immersion Strategy Enabling Uniform Zn Nucleation and Deposition for High-Performance Zn-Ion Batteries. Small 2021, 17 (33), e2101901.


相 关 推 荐

本刊推荐 | “下一代二次电池”文章推荐(2020-2021)



关 于 我 们


进 入 学 术 交 流 群

《电化学》为各位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欢迎按照研究方向进群交流,编辑部将不定期分享最新研究进展、会议、招聘等各种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