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聚焦 | 让文明厚植河北城市底色

2017-05-09 文 | 刘凤敏 胜芳新闻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文明城市创建,没有旁观者,谁也不能置身其外。我们每个人都要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让文明浸润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5月4日下午,河北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研究河北省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指出,要切实增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建立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城市,全面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向纵深发展。(2017年5月5日《河北日报》)

当前,文明城市创建已经进入新的全面推进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缺一不可,少了哪个方面都不能算是文明城市。一座文明城市,只有软件、硬件同向发力,人的素质与城的品质同步提升,才能运行高效有序、发展充满活力、文化特色鲜明。从河北情况看,全面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就要立足河北实际,树牢新理念,把握新要求,不断增强市民文明意识,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努力把城市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真正让文明厚植河北城市底色。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市民文明意识,建立崇德向善的城市。近年来,河北各地对创建工作抓得比较扎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市民整体素质水平、公共交通秩序、城市环境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还存在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贴乱画、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不遵守公共秩序等不文明现象,还存在行人乱穿马路、乱闯红灯、开车争道抢行、违章超车、乱停乱放、随意调头等违法违章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文明形象,成为文明城市创建中的沉疴顽疾。在舆论谴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养成文明规则意识,通过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宣传,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创建等主题实践活动,让文明行为成为市民的一种自觉,厚植城市崇德向善的底色。

  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魅力,打造城市气质,建设文化厚重的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是道德的滋养和源泉,涵养和提升一座城市的气质,不仅要抓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还要抓好城市功能提升、产城融合、精细管理,更要突出优化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独特魅力。现实生活中,人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是其历史建筑、文化遗存,文化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觑,各地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同步推进城市文化、精神文明等软件建设,突出城市的功能品质、发展活力、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彰显城市的文化内涵,培育打造文化厚重的城市气质,留住城市记忆。

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民创建、靠民创建、共建共享,建设和谐宜居的城市。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文明城市创建的每项具体任务,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能带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实际上,群众便捷的一小步,就是城市文明的一大步。因此,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注重细处着眼、实处发力,多办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多想群众之困,多解民生之忧,多谋富民之策,使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教育更加普惠、看病更加方便、出行更加便捷、生态更加文明、精神更加愉悦,使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文明城市创建,没有旁观者,谁也不能置身其外,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增强文明意识,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让文明浸润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打造新高地,展示新形象,推动新发展,让文明成为城市永恒的底色。

制作团队

主编:李 直

责编:高建雨 辛 懿

校对:贺瑞瑞

编委:韩东言

编审:王兵伟

总编:王兰香

立足河北,放眼全国
网评时事,理性表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