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价值医疗“国家队”首发22条建议,为“价值健康”给方案

梁嘉琳 健康智荟
2024-11-0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直播课

历史回放

向上滑动阅览


《医疗/医药反垄断执法前瞻》

《民法典对患者、医生医院、医药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医疗“好差评”模式:医院/医师信用评价与监管》

《卫生技术评估对创新产品的医院/医保/公共卫生准入的影响》

《从医联体到健共体:医疗/医保政策如何协同》

《全人全程的全科医学服务展望》

《国家医保局生物制品带量采购前瞻》



医改脱口秀直播《健康三人行》

历史回放

向上滑动阅览


《医保、医院、医生如何跳出“猫鼠游戏”》

《医疗、医保、医药:患者参与和权益维护》

《医改重点:“保大病”“保小病”还是“保预防”》

《支持社会办医政策如何全面落地》

《保护医疗数据安全、患者个人隐私》

《反商业贿赂,国家医保局医药招采信用评价解读》

《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小微企业、普通市民/患者保障》

《后疫情时期:如何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解读》



新冠疫情期间直播课

历史回放

向上滑动阅览


跨界对话(石琦、王晨光、刘庭芳、韩布新)

疫情防控措施分析(曾光)

数字健康新基建解读(刘尚希)

应急审评审批政策(宋瑞霖、宋华琳)

中央医保改革文件解读(何文炯)

城市应急管理洞察(薛澜)

中美英德战疫国际研讨会(流行病学)

中美英德战疫国际研讨会(社会保障)



想观看上述回放的朋友,请联系管理员微信号“gchl1122”(工作时间:9:00-19:00)。



编者按

10月31日,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指导、由“健康智荟”学术思想平台主办的2020中国价值医疗大会圆满闭幕,本届大会主题为“中国特色价值医疗之路”。出席大会的嘉宾包括——


●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体制改革司、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等单位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福建省医疗保障局、通化市医疗保障局等有关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


● 中日医院、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等十余家国内主要医疗机构的负责同志。


●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德国德中卫生健康管理协会等知名学术机构专家。


梁嘉琳总编辑受大会组委会委托,首发《“价值健康”宣言》。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新时代医改方针的基础上,发布方为各地区、各部门践行中国特色价值医疗工作,提供了可供落地的解决方案。现将宣言摘要版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标题

中国“价值健康”宣言


2020年10月31日

“健康智荟”学术思想平台


正文

自价值医疗理念引入中国之后,得到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响应,先后涌现出一批价值导向的公共政策、产业实践、学术成果、健康宣教成果。当前,以疾病为中心、局限于诊疗环节的价值医疗(Value-based Medicine)向以健康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服务的价值健康(Value-based Health-care)转变。“价值健康”需要推动党政机关、医疗卫生机构、研究机构、产业机构、患者服务机构、传媒机构多方协同,更需要实现价值医疗、价值医保、价值医药“三医联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基于此,“价值健康”跳出单一经济指标,致力于实现更可确证、更为高效、更具经济性、更好服务体验的健康产出,保障每一位公民的法定生命权与健康权,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总体价值,并在医疗保障体系、医药供给体系等方面对其予以保障。


2020年10月31日,中国价值医疗大会组委会在京发布《中国“价值健康”宣言》,郑重倡议如下:


01

患者/公众侧

1、因地制宜的健康促进:根据“健康乡镇”“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等不同应用场景与用户需求,基于适宜的卫生技术(如:中医药保健),开发高性价比的健康促进模式(如:农村标语墙、大喇叭),不搞“一刀切”“一窝蜂”,避免陷入“国外崇拜”“技术崇拜”。


2、多方参与的健康教育: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纳入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为缓解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压力,大力推进退休老人、痊愈后病人参与有偿的医务社工服务,大力普及医务社工、志愿者、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健康促进工作,携手延续新冠疫情防控时期的和谐医患关系。


3、推广“健康银行”:提高公众开展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大力推广基于大数据与积分制的“健康银行”模式,实现自我保健可量化、可储值、可兑现,综合物质激励(如:兑换日用品)和精神激励(社交圈排名),鼓励每个人成为自我健康的决策者和塑造者。


4、健康码常态化运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将全国普及的“健康码”升级为全国流动人口接受健康科普知识的第一窗口,推动城乡居民基于“健康码”开展自我健康状态监测与管理。


02

政府侧

1、支持公众(患者)参与公共政策:为公众(患者)参与医疗、医保、医药等行业主管部门健全体制机制。在立法部门(如:最高立法机关、地方人大)制定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医药产业相关法律法规时,引入患者(参保人)听证环节。在各级卫健、医保、药监主管部门及其直属事业单位中,组建患者服务与沟通相关专员、团队甚至部门。


2、疗效信息向患者公开:在综合监管制度健全、医疗信息化设施发达的部分地区,先行探索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面向本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公开该机构的所有疗效信息,赋予患者自主选择医疗卫生服务的知情权和同意权。


3、实施效果评价:财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医疗保障部门建立健全针对公共卫生工作的效果评价工作,综合过程指标(做了多少)与结果指标(健康效果)。将效果评价结果广泛应用于财政拨款、医保支付、评奖评优、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等方面,加大预防性支出的重视程度与筹资力度。


4、医疗服务价格网上公示与比价:推动价格信息接入当地卫健主管部门牵头建立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允许患者在区域内的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横向比价,推动实现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同病、同治、同质、同价”。


5、持续降低群众就医实际负担:充分总结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的财政、医保兜底模式经验,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有针对性免除医保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充分认识到当前患者自付费用占比(out-of-pocket rate)统计数据与公众认知偏差较大问题,对就医总费用开展全口径统计(包括:诊疗项目支出、其他支出、间接损失)。


6、疗效(健康效果)监测工作联动:在药品真实世界数据/证据(药品监管部门)、医疗服务疗效跟踪(卫生健康部门)、医保诚信体系建设(医疗保障部门)等疗效(健康效果)监测工作之间实现联动,推动数据共享、评价标准一致、监管形成合力。提升疗效(健康效果)监测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时性、准确性。


7、统筹医保与公卫资金:避免“医保侧重大病”与“公卫侧重预防”之间出现割裂与冲突,落实最高领导人重要讲话要求,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特别是在两大资金体系逐步统一发展规划、补偿机制、考核标准,并在保障目录、待遇水平等方面增强协同性。


8、对规划与政策开展健康影响评价:在县级(含)以上地区,全面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健康影响评价制度,重点针对城市规划、部门规章、招商引资政策开展健康影响评价。将“价值健康”指数作为重要参考工具,将评估结果嵌入党纪巡视(地方党委)、执法监督(地方人大)、行政性规章审查(地方政府法制办)等国家治理体系中。


9、基于价值的定价:通过基于价值的医保战略性购买措施(如: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打破不合理的价格均衡之后,鼓励部分省份探索建立医药价值评估与定价参考机制,综合考虑临床疗效、经济负担、科技创新等不同维度,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含高值耗材)的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10、基于价值的支付:对部分满足患者临床需求的高值药品、医用耗材,由医保经办部门与医药企业签订风险分担协议(Risk-sharing Agreement, RSA),附带条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综合临床疗效、长程健康效果、基金冲击效应。探索实施按健康效果付费(Pay for Performance, PFP)机制,对“无效医疗”“高风险医疗”不予支付或收回预付资金。


03

医疗卫生机构侧

1、支持公众(患者)参与医疗决策:鼓励患者参与医疗机构决策。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董事会)增设公众(患者)代表的常设席位。在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关系患者健康权、财产权增减的重大决策时,允许公众(患者)代表列席党委会/院务会并发言。


2、统一患者事务界面与流程: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整合患者事务相关职能(如:纪检监察、医疗质量、医保经办、纠纷调处,等等),设立专门的患者事务部门、团队、专员,设立统一的患者服务窗口、服务台,设立患者服务的统一热线电话、一键式呼叫移动服务终端。


3、提高医患沟通效率与共情能力:探索患者自主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 PRO)机制,充分利用患者候诊的“垃圾时间”,借助移动终端填写患者主诉、非诊疗等必要信息,并及时同步到相关医务人员,辅助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开具生理—心理—社会一体化的“健康处方”。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医院,授权主治医师调阅患者的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社区综治档案、心理健康档案,并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形成医患沟通话术。


4、建立合理诊疗的激励机制:为形成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避免过度医疗的意愿和能力,一方面推进间接控费机制,将不同类型的支付工具用于医疗质控、绩效管理、医保结算;另一方面推进直接控费机制,对单一服务项目开展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合理诊疗审核。将节约出来的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及时足额转为对医务人员的薪酬激励,提升医务人员合理诊疗的积极性。


5、健康共同体:以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县域医共体)为主要载体建设健康共同体,将传统诊疗服务延伸至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为实现上述体系融合,探索机构通、服务通、财务通、采购通、人才通、支付通、数据通、标准通、文化通,等等。


6、组团式服务:基于单一疾病的跨学科、全病程管理,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组建单病种一体化服务中心;推动临床医师、护理医师、药师以及其他健康服务者提供团队式服务,为居民提供医疗干预、心理干预、营养干预、运动干预的一站式服务。


7、提升全科医学能力:完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的培训课程和教材内容,显著扩大公共卫生、人文医学等社会医学内容的比重,显著提高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开展健康促进工作的必备知识与技能。


8、注重数字健康自身绩效:在推进“智慧医疗”“智慧医保”建设的进程中,不贪大全,不标新立异,注重评价数据绩效、信息工程绩效,提升信息系统使用率,提升采集数据的价值产出,助力医疗/医保/医药体系实现价值最大化。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直播课

历史回放

向上滑动阅览


《医疗/医药反垄断执法前瞻》

《民法典对患者、医生医院、医药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医疗“好差评”模式:医院/医师信用评价与监管》

《卫生技术评估对创新产品的医院/医保/公共卫生准入的影响》

《从医联体到健共体:医疗/医保政策如何协同》

《全人全程的全科医学服务展望》

《国家医保局生物制品带量采购前瞻》



医改脱口秀直播《健康三人行》

历史回放

向上滑动阅览


《医保、医院、医生如何跳出“猫鼠游戏”》

《医疗、医保、医药:患者参与和权益维护》

《医改重点:“保大病”“保小病”还是“保预防”》

《支持社会办医政策如何全面落地》

《保护医疗数据安全、患者个人隐私》

《反商业贿赂,国家医保局医药招采信用评价解读》

《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小微企业、普通市民/患者保障》

《后疫情时期:如何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解读》



新冠疫情期间直播课

历史回放

向上滑动阅览


跨界对话(石琦、王晨光、刘庭芳、韩布新)

疫情防控措施分析(曾光)

数字健康新基建解读(刘尚希)

应急审评审批政策(宋瑞霖、宋华琳)

中央医保改革文件解读(何文炯)

城市应急管理洞察(薛澜)

中美英德战疫国际研讨会(流行病学)

中美英德战疫国际研讨会(社会保障)



想观看上述回放的朋友,请联系管理员微信号“gchl1122”(工作时间:9:00-19:00)。



梁嘉琳 | 责任编辑

林小雨 | 视觉设计



学术交流 

梁老师 23317472@qq.com(邮箱)

授权转载

林同学 lxy1897lin(微信号)




  联系研究成果团队

      本文作者团队

      加入读者社群

请长按扫码


点亮“在看”,与更多人分享你的看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健康智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