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 | 我校文化艺术学院师生在全国大学生无人机航拍竞赛中斩获佳绩!

变身为采访员 青春成信 2020-08-19
 

青春成信 | 2019年6月18日 | 


再次传来了喜讯

我校文化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老师王文浩

带领学生吴凯锋,肖碧玉,康艾,胡锦萍

参加第四届“科德杯”

全国大学生无人机航拍大赛

获得了学生作品三等奖最佳指导教师奖

PS.(本届“科德杯”竞赛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大学生无人机航拍盛会)

##最佳指导教师奖##

##学生作品三等奖##


下面是影片


青小梅有幸采访到了

王文浩老师和学生代表吴凯峰同学

往下翻阅哟!

采访—指导教师王文浩

Q

您指导的影片《顺其自然》,灵感的来源是什么?

A:灵感来源于披头士乐队的歌曲《Let it be》,需要说明的是,题目或主题在开始拍摄时是没有的,进入后期剪辑时,看着一大堆零碎素材临时起意的。整个影片前期没导演,可以说是后期在剪辑桌面上学生导演出来的。

Q

影片前面部分表达的风暴、画面偏阴暗,中间部分表达反抗,后面部分的释怀,怎么把影片节奏控制得刚刚好?

A:因为素材拍摄比较充分,正如你的提问,在大章节节奏上我们把握住了你说的这个顺序。但当你只有一堆堆零碎素材和不多的时间时,这是可怕的面对!解决办法是将近48小时不睡觉,咬牙拼搏干出来!争吵方案就是克服瞌睡的唯一手段。




Q

您指导的影片《顺其自然》,我们的理解主题是成长与迷茫。您现在处于这样一个年龄阶段,您所认为的成长是什么?

A:这部短片确实是涉及成长的思考,不同环境和阶层的年轻人在成长中都有自己要面对的问题。

短片里两个人物两个空间都是隐喻,女孩和她的玻璃房象征安稳中对未来的愁绪男孩和他的玻璃房象征叛逆躁动中的一无所获


这两种典型青春被封闭在各自的玻璃盒中,都是一种哀伤,女孩象征的一种成长少了突破自己的力量,将在柔弱中凋零自己的未来,但她一直坚信美好的东西,男孩象征的一种成长少了温柔内化的思考,凭叛逆的焦躁戾气的荷尔蒙也注定头破血流。


最后他们都走向自由开悟的绿色原野,这两种成长遇见统一,或许才是充满生机的成长。

影片中这两种成长从没有同框相逢在一起,最后只是给出一种可能的答案:

“你知道所有的风暴的都会过去的 ,总有一天,我们会平和的接受这个世界而不再与它为敌”。

但这就是我们要的关于成长的答案吗?

其实这个成长的答案一样无奈,我们或许去除了把世界为敌的戾气,去除了处处和自己死磕的傻气,然后我们平和了,因为青春也不在了,其实明白了这个道理,很多青年人会抗拒成为这样的结果,比如制作这个影片的我的这些学生就不愿意接受他们推论出来的这个答案,那么,顺其自然吧……



Q

我们了解到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刚刚建立,您认为我们与其他高校相比优势在哪?

A:现在准确说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又分出一个数字影像微方向专业,当然未来的目标是把数字影像微方向建设成独立的专业方向甚至是独立的专业。我们学校在这个领域有非常好的优势

       首先,数字影像是科技和艺术高度结合的学科,在一个理工大学背景下建设这个专业无疑是有良好的科学技术支撑基础。

        其次,我们投在这个专业方向的师资毫不客气说媲美全国专业艺术学院。主要的授课老师比如我和谌力老师都是留学德国名校,学习数字影像相关专业多年的海归老师,拥有开阔的视野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第三,毫不夸张说我是四川第一个在视觉传达专业引入数字动态影像教学的人,2004年即在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开设数字影像课程,我本人在社会上广泛的做相关的商业项目,比如宣传片,新媒体展馆,数字电影....这么些年来,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多种渠道的社会实践和实训项目。
       我们这次比赛能从一千多专业赛手,两百多高校(其中大量的都是影视编导专业,影视院校,无人机航拍专业)中获得较好成绩,说明我们是有底气的,也必将把数字影像专业建设好!

Q

现在短视频是一种新潮,比如VLOG、抖音,您能给想学习视频制作的小白们一些建议吗?

A我认为还是要打好基础,精通影视镜头语言。我个人不支持学生过早去利用大学时间赚钱。

人的最终素质基本就是你在大学时的素质,以后工作后很难有时间精力去认真思考和读书。我一直建议学生沉下心专研,不用去想早日接触社会,我带了十五届毕业生,我的统计是在职场活的最好最有成就感的恰恰是当年在学校懒得打工,热爱读书,喜爱思辨的,对专业有崇高信仰和更高追求的学生。

Q

参加此次比赛,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我一直认为参加这个竞赛的非凡意义在于有效的锻炼学生:在两天之内辗转河北北京天津,在陌生的环境里,无法预测的天候条件下,高强度的体力智力的付出去拍摄素材,既要会飞无人机,也要会导演,表演和后期剪辑,然后只留有最后24小时剪辑。随机发现不一样的景物,急智的创意构想,快速决策的导演剪辑思路.....比课堂教学好太多了!





采访—学生代表吴凯峰


Q

我们了解到参赛团队需5天的时间内完成剧本构思、拍摄、剪辑等全部工作,你认为这里面困难最大是什么?你们又是如何克服的?

A:其实比赛总共用时只有3天,包括编剧、拍摄与剪辑,且必须在相当炎热的天气下进行室外拍摄。而其他各大高校,他们有专业的编导与演员,使用的是电影级别的拍摄设备,而我们只有到处借来的便携拍摄与剪辑设备,竞争压力很大。时间紧迫,环境恶劣,设备简陋,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这些问题都无法克服,大家只能是尽全力去做。

Q

影片开头的特写部分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A: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片段中打火机的声音,点不燃的火,缝上自己的嘴唇,都是作者用影像语言对于主题“顺其自然”的表达。特殊含义的话,看观众怎么去结合全片进行理解了。



Q

您们在拍摄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有趣的事要和我们分享。

A:比如片中气球爆炸的片段是在酒店厕所重复拍了很多次,演员嘴唇都被炸肿了,相当困难…。还有影片中爬坡演员是真的爬不上去,并不是表演。颁奖晚会开始前我们其实在40公里外的市区内吃涮羊肉,后来接到电话通知获奖了,大家马上放下筷子赶回来上台领奖,没吃完的羊肉是这次比赛最大的遗憾…...

Q

参加此次比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除了带队老师回答的,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一个osmo pocket和一餐正宗的北京涮羊肉。(哈哈好真实吖!)



往期精彩回顾

青春无畏·逐梦起航 | 这个暑期,有梦青年与你同行!

英语四六级 | 如何在考前一展神通,小橙助你一臂之力!

考生们,冲鸭 |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文末送影票福利啦)

毕业季 | 今年夏天,留不住的只有你!

儿童节 | 分享成信人的趣味童年照(附零食大礼包福利)

青春榜样 | 正青春,他们用奋斗谱写光荣!

这堂课很有趣!一群“小杏仁”走进成信大科普实验室……


图片素材:文中视频、文化艺术学院官网

文案:刘祥源

排版:雍杰涵

审核:Ton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