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道丨试问岭南好不好?你说______
从早期文人笔下的荒外之地
到物阜民丰的繁荣面貌
古诗文中的岭南意象焕然一新
反映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
回答了“何以岭南”的本土命题
编户齐民
南越、瓯越、骆越等是先秦时期活跃在岭南的主要人群。秦统一南越后,岭南还有大量处于原始部族社会形态的南越民众并未纳入国家统治范围。岭南地域社会真正融入中国大一统王朝国家之内,是一个相当漫长甚至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
六朝时期,由于中央统治权威的衰弱,岭南“溪洞豪族”势力膨胀扩大,大量民户脱离国家控制。自隋统一江南和岭南,虽然以高凉冼氏为代表的“溪洞豪族”势力仍然制约着中央在岭南的行政管理,但很多民众重新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岭南少数民族势力开始走向衰微。
唐代在岭南设置五府经略使,以“绥静夷獠”,大量“溪洞”地区被纳入王朝国家统治体系中;通过编户齐民,大量蛮夷民众改变为王朝体制下的“华夏”之人;通过“南选”等方式,选用人才充任岭南地方官员,使“溪洞豪族”失去政治基础;通过科举制度,使不少岭南本地人进入仕途,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岭南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各方面发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唐代以后,岭南山区、沿海和平原依然散居着黎、苗、瑶、壮等少数民族,动乱时有发生,如宋代侬智高、明代罗旁瑶等。朝廷设立土官或流官管理地方,继续推行编户齐民政策,管理岭南地区。
曹子建集
〔魏〕曹植撰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刻本 一〇卷
此篇《朔风》应是曹植被贬于雍丘所作。“蛮方”指东吴,古属百越之所,为越人聚居之地。
唐王右丞集
〔唐〕王维撰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洞易书院刻本 六卷
此诗为王维知南选,赴岭南,途径襄阳所作。
“南选”是唐中央在岭南和黔中等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选官制度,每隔三或四年派五品以上朝官为选补使,随同监察御史赴岭南道选拔土人为官。“南选”的实质是要把岭南地方州县官员的选任,纳入中央王朝控制的政治体制中,加强朝廷对岭南道的控制,避免历来都督直接任命州县长官之弊,也有利于当地土民进入仕途,最终造成六朝以来岭南“溪洞豪族”阶层的最后衰灭及岭南社会的深刻变革。
新刻张太岳先生文集
〔明〕张居正撰 明万历四十年(1612)唐国达刻本 四七卷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今湖北荆州)。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内阁首辅。
罗旁瑶起义是明代岭南地区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起义。万历年间凌云翼官广东,平定动乱。罗旁之役后,凌云翼上疏主张开辟州县,招致人口,鼓励农垦。初未被采纳,后张居正改变主张,同意此举,此篇即张居正所写书信。
南迁粤地
移民为岭南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岭南文化呈现出包容多元的特点。秦征岭南,大军留驻,移民实边,乃北人南移之始。南越国“和集百越”,汉王朝从其“故俗”,古越遗民与中原人群日渐相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纷繁战乱使北人南逃。唐安史之乱后,一些避乱人群进入岭南。两宋之际,大量北人南迁,部分人群经大庾岭入南雄,并经珠玑巷徙入岭南各地。宋末,江淮军民退入岭南,兵败后多藏匿于当地。元末,江淮浙赣居民不断南迁,原居闽赣的客家人也再度南迁至粤东北、粤东和雷州等地,珠玑巷移民则继续南迁至珠江三角洲一带。明清之际,流民四徙,原居粤北、粤东北的移民进一步南迁。同治时,受广东西路土客械斗和太平天国影响,部分客家人从粤中部迁至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至此岭南人群构成基本稳定。
庐陵宋丞相信国公文忠烈先生全集
〔南宋〕文天祥撰 清道光刻本 一六卷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状元,累官至礼部郎官,历江西提刑,尚左郎官等职。
南宋德祐元年(1275),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聚兵抗元,后在五坡岭(位于今广东海丰)被俘。祥兴二年(1279)宋臣陆秀夫等正奉宋帝赵昺徙居广东新会崖山,崖山成为南宋最后的据点。元军围困崖山,逼迫文天祥修书招降,文氏拒绝后悲愤写下《过零丁洋》,后从容就义。今深港文氏追文天祥为先祖。
新刻宋学士全集
〔明〕宋濂撰 清刻本 三二卷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金华)人。明早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主修《元史》。
宋濂曾有《惠州何氏先祠碑》《何氏义田遗训记》等,记载元明之际岭南地区最为显赫的东莞何氏家族事迹。何氏家族源自安徽庐江,两宋之际从南雄珠玑巷移居东莞。何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何真,原为东莞地区割据首领,平定广东十余个割据势力,后投明并任一方大员。
文风兴盛
唐代张九龄“曲江流风”的诗文创作,开创了岭南诗风,对其后岭南诗派、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自北宋仁宗起,岭南各州建立州学,南宋时遍立县学,岭南“人文自宋而开”。南宋崔与之与其弟子李昴英创岭南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明代,岭南出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南园诗社;陈白沙创立江门学派,构建白沙心学思想体系。清初,“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和梁佩兰的诗歌创作和理论将岭南诗文发展推至高峰。雍正时期,朝廷开放书院禁令,岭南建设书院之风大盛,有粤秀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广雅书院、万木草堂等多个著名书院,为岭南文教兴盛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白沙子全集
〔明〕陈献章撰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碧玉楼刻本 一〇卷附录一卷古诗校解二卷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新会(今广东江门市)白沙里人,人称白沙先生。
陈献章是明朝中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开创明儒心学先河,创立了“江门学派”,其白沙心学思想直接影响了宋明理学由程朱向王守仁心学的转折,被称为“广东第一人”。
陈献章主张诗乃心声,发抒性灵,崇尚自得,其论诗主张体现岭南地域特色,并对岭南诗家多有启迪。
研经室集
〔清〕阮元撰 清刻本 四五卷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中期高官、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阮氏仕宦显达,但笃研学问,领袖文坛数十年。研经室乃阮氏室名。
阮元历官所至,必以兴学教士为急务要务。在广州任职期间,阮元在城北越秀山创办学海堂书院,并多次亲自讲经释疑,端正士风、 文风、 学风。阮元还主修《广东通志》,该志体例架构全面完善,取材广泛,史料详实,为推动广东文史教化作出巨大贡献。
活在岭南
在经历漫长的人群南迁、国家治理、海洋贸易、文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后,岭南逐渐形成与中原联系密切又独具特色的文化面貌。历代文人逐渐认识岭南、热爱岭南,为此地作诗赋文,记录本土衣食住行、市井百态、家居生活、节庆民俗的生活图景。这些诗文浓缩岭南人文风情,成为了承载独特历史记忆的岭南文化符号。
坡仙集
〔宋〕苏轼撰 明刻本 一六卷
此书为苏轼文集,由明代学者李贽评辑,书中有苏轼谪琼州(今海南)的描述。
苏轼被贬岭南后,对岭南美食多有诗作,他在海南期间尽情享受生蚝、蟹、螺、八爪鱼等海鲜美味并作诗文赞“食之甚美”。
昌黎先生诗集注
〔唐〕韩愈撰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顾氏秀野草堂刻本 一一卷
韩愈被贬潮州后,在诗歌中生动地描述了潮州居民的饮食情形,对鲎、生蚝、海鳐、虾蟇、章鱼、扇贝等多种海产品进行了近乎白描的叙述,并记录了当地人爱食咸酸酱品、食物蘸椒盐、橙酱等佐料的习俗。
曝书亭集
〔清〕朱彝尊撰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刻本 八〇卷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朱彝尊博赡渊雅,精经史考据之学,亦擅诗、文、词的创作及理论,被尊为浙派诗开山祖师。此书收朱氏顺治二年(1645)迄康熙四十八年(1709)所作诗文。
顺治十三年(1656),朱彝尊受高要知县杨雍建所聘,为塾师教授其子,因此过大庾岭来到岭南,写下一系列记述见闻的诗句,其中就有描写当地人以盐渍乌榄角佐粥的描述,今天的两广地区依然有此种吃法。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
传承之道
——深圳博物馆藏集部古籍善本/上
将视角投向“诗文中的岭南”
讲述了一个属于岭南
也属于中国的故事
展览将于3月3日(本周日)结束
想看的朋友
请抓紧时间预约哟~
#今日话题
你是否留意到展览的结束语?
它上央视啦!
五岭外
南海边
一片荔子鲜
浴日亭上望海舶
离人雁南迁
东坡语
韩公篇
诗文传千年
却问岭南今何处
茶语盈盈间
“传承之道”系列展览的结束语
哪个让你印象深刻呢?
评论区等你哟!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30日-2024年3月3日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同心路)5、6号厅
定点讲解时间:15:30
▇ 往期推荐 ▇
◆传承之道丨岭南先民是如何“搞钱”的?来看看他们的经济头脑!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视频号
深圳博物馆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
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