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城伊利廊道概念竞赛一等奖【BEE% 景观与城市设计团队】
伊利运河是一条东西向贯串纽约州的运河通道,从阿尔巴尼直到伊利湖边上的水牛城。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曾经作为廉价高效的货运方式 — 船运,逐渐被汽车和铁路等运输方式所取代。伊利运河也从昔日的货运通道变成如今接近六百公里的绿道公园,并被视作对该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生态、娱乐与经济价值的走廊。
本次竞赛的场地—伊利廊道(ErieBoulevard),是伊利运河位于雪城(Syracuse)和德威特市(Dewitt)之间的区段。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区段运河被道路和开发一点点掩埋,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成为绿道公园系统上缺失的重要一环。此次竞赛由雪城市、德威特市、纽约州规划发展部等多方共同赞助和举办。竞赛内容包括两大类别:伊利廊道的规划设计和廊道上的三个场地设计。我们BEE%团队参加了规划设计和其中一个场地设计,并分别获得了优胜奖。
在我们看来,伊利廊道将不只是承担城市通勤的交通空间,更是一个提供良好步行环境、舒适趣味公共场所,多样生态栖息地,和具有多种交通模式的城市系统。
在用地层面上,我们划定出具有潜在生态价值的区域,并整合零碎的废弃地块(同时也是公共用地)来构建生态保留栖息地。然后结合城市规划的中长期目标,梳理道路系统和划定混合用途的街区,并在现有廊道上加入其他交通模式,以此来创建多维的城市空间。根据现有的车流量需求,我们主张把双向六车道变为双向四车道,以此来提供自行车道和更多的绿化。同时,缩短的道路宽度更有利于行人安全穿行,增强居民的步行意愿。
基于场地及周边现有特点的观察,我们把廊道划分为四种空间模式:例如在道路具有较宽绿化带的区域,可以把绿化带设计为具有可达性的公共空间;在绿化带宽度适中的区域,则把它变成收集雨水、串联生态网络的种植空间。所有空间模式中,居民的步行与骑行体验都被放到了最优先考虑的级别,这也为项目下一步的分期实施提供了出发点。
现有道路绿化带只是两旁汽车穿梭的分割地带,我们则把它想象成具有社区属性的绿带公园,结合周边混合使用地块在未来的开发价值,成为居民穿行,停留,娱乐,交际的公共空间。
绿带公园一边高一边低的场地特征成为我们的设计灵感。根据地势的不同来设计多样的流线和功能,使得居民能够感受到不同的空间体验。较低地势区域则成为雨水花园,在收集过滤雨水的同时,还能为场地娱乐和灌溉用水提供支持。这种低洼湿地的再现,也是对运河历史的回忆和挖掘。
绿带公园将具有多样化的娱乐空间,从适合社区集会活动的喷泉广场,到吸引各年龄阶层人群娱乐放松的较亲密场所,再到具有户外课堂功能的种植园。公园的空间和流线被丰富的植栽环绕,为公园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和适宜居民活动的微气候。
绿带公园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它可以成为连接居住区与商业的节点,增强社区活力的公共场所。所以我们把铺装延展到马路上,加强公园与对面街区的联系。我们希望,绿带公园与机动道路、自行车道、人行道、商业空间、生态栖息地等界面成为增进居民体验和使用感受的整体。
获奖后我们团队还参加了竞赛获奖方案展览的开幕式。在活动上,主办方、评委(Stoss的Chris也来了)、雪城大学老师还有热心参与社区建设的居民们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大家都把这次竞赛看作凝聚力量,畅想社区未来发展的起点。这次竞赛的举办,其实也是美国很多城市经历的再城市化的缩影。所谓再城市化,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而是美国城市在生态环境危机、人口健康问题,能源消耗议题,生活模式转变,城市间竞争加剧等等一系列挑战面前所作出的应变和进化。在这个过程中,景观实践开始从过去城市发展参与的跟随地位挣脱出来,成为协调城市各类空间物质变化的载体。
竞赛团队
许书魁
现任纽约melk!景观公司景观设计师
邱世嘉
现任西雅图GCH景观规划公司景观设计师
陈理扬
现任COEN+PARTNERS景观公司景观设计师
姚奇成
现任西雅图GREEN EARTH 景观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