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言计划 | 黄述飞:技术,技巧,技艺:创造与偶然

创言计划 archrace
2024-08-30



引言:可以说,建筑学科内每一次重大进步的催化剂都是由于技术的平行进步。近些年在建筑领域内引入的数字化已经触发了新的生成设计技术、新的数字制造工艺和新的高性能建筑技术。然而,技术也必须被理解为当代文化产物的一种形式,它不是目的(解决方案),而是手段(激发)。在本次演讲中,SDA合建筑事务所创始人Alvin Huang黄述飞将分享他们的探索性实践,这是一个屡获殊荣的设计研究事务所,他们利用技术作为挑战传统套路的支点,并通过一种形式跟随性能的理念尝试撬动建筑设计的新边界。


「技术,技巧,技艺:创造与偶然」现场实录

现场图 ©MENG建筑创作院


以下为分享实录的主要内容:


感谢孟院士团队的邀请以及各位到场,我们是SDA合建筑团队,去年下半年在国内正式设立分公司。
 
我叫李旸,是SDA中国项目的负责人,今天是双语讲座,由Alvin Huang黄述飞和我共同完成。
 
开始之前,我先抛砖引玉问大家三个问题。第一,你是否感觉自己在某种建筑类型/平面布局/构造方式中已经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或者说套路,能够套用在所有类似的工作中?第二,如果你还没有找到最佳的方案,你是否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或者某个人,能够找到所谓的最佳解决方案?第三,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你认为明天的最佳方案还会和今天一样吗?
 
以上就是我的问题,下面有请Alvin。
 
大家好,我是Alvin Huang黄述飞,是SDA合建筑的创始人和主创设计师,也是南加州大学副教授,研究生院建筑系主任。
 
我们将介绍一些实践案例作为内容展开,在此之前我想先聊聊设计这件事情。

两栋大楼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图上的两栋建筑大家应该挺熟悉的,他们都位于洛杉矶,左边是Diller Scofidio + Renfro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布洛德博物馆(The Broad),右边是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的迪士尼音乐厅。
 
布洛德博物馆建造后,在一年内有超过80万的访问者前来参观,大大超过了他们最初设计的预期。参观者的平均年龄约32岁,比美国的国家平均年龄小14岁。超过25%的参观者是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此博物馆。
 
这张照片是Alvin站在两座建筑中间拍摄后,发布在了社交平台上的。在排队进入场馆时,他发现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都打扮得很精致。

社交媒体平台 ©图源网络

Instagram在美国是非常流行的一个社交媒体平台,这是在其平台上搜索The Broad Museum这个标签所展示出来的页面。可以看到大家来到博物馆,并不专注于拍摄作品,而是将建筑和作品当做一个背景板,进行一些自拍和场景互动。隔壁的音乐厅也有相同的情况。

体验感成为新时尚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社交媒体平台,这类平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了解和体验城市的方式。通过一些调查数据可以知道,在千禧一代的年轻人中,有约3/4认为体验比事物更重要。73%的人都认为体验就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有61%会选择将他们的经历和体验在社交平台上做分享。78%的年轻人会通过他人展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体验经历来互动及探索。说明现代社会的民众大多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了解到自己生活的城市有这样那样的生活场景,并产生兴趣,而去现场打卡。

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人们对设计的观感在发生变化,大家更注重的是一种体验,而不是物件本身。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也满足逻辑自洽的话,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建筑,让空间产生记忆。

塑造场所记忆性的因素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尝试解构一个场所的记忆性,可能有以下四种因素。一是满足感,它能够满足你的预期,二是惊喜感,它能超出你的预期。比如说你来到一家餐厅,原本你已经预想到自己会吃到一道多么好吃的菜,当你吃到跟你想象中的味道相似的菜时,你就能得到满足。当你吃到超乎想象的美味或者与想象的味道不同时,就会产生惊喜感。
 
三是它对你影响,可能是物理上的接触,也可能是通过氛围、生活方式或是其他认知,对你造成影响。最后一个因素是回想,即当你结束了某个体验,它是否还会在你脑海中回荡。


塑造场所记忆性的设计重点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如何打造这样有场景记忆性的空间?着重圈出来的这两点就是我们认为作为设计者可以重点尝试的方向。我们希望打造整个空间的惊奇性,超出框框条条的束缚,以及通过一些不同的方式使得空间可以影响和连接使用者。


#001 REPORT 
CHELSEA WORKSPACE

CHELSEA WORKSPACE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接下来我们直接进入案例。这个项目位于英国伦敦,我们尝试在其中做了一些突破与结合,把家具、艺术品和整体空间结合起来,通过局部的流转,将二维化的平面组织变成三维化的空间氛围。
 
设计容纳了非常多的功能性考量,比如文件的储存和打印机的设置,都能自然地隐藏在这个形体当中。所有的构建都在工厂里预制,通过CNC切板运输到现场进行实际组装。

项目细节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在设计中我们做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即怎么样通过一些设计策略实现材料的最大化利用。这些形态不完全是出于美学上的考量,还能提升75%的材料利用率。

材料组装示意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物件搭配在一起实现了比较好的细部观感。
 

#002 REPORT 
DATA MOIRE

DATA MOIRE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个项目位于美国旧金山,是高科技公司IBM沃森展示厅的艺术装置项目设计。
图案生成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图案生成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IBM的主营业务是信息技术及机器学习板块,它的业务中包含了很多数据挖掘及数据分析这一类的工作,所以我们的设计策略是分析IBM的一些销售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流形成的热谱图形成一个三维的面,再压缩回二维形状,最终形成一个特殊的图案。


建成效果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建成效果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装置实际上是两层预制切割的传统金属板,他们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流动性的效果。当你在这个装置周围走动时,会认为它是动态的。

#003 REPORT YPMD PEDIATRICNEUROLOGY CLINIC


YPMD PEDIATRICNEUROLOGY CLINIC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个项目是南加州橘郡的一个儿童神经康复诊所,我们深入了解这个学科领域后发现,它的治疗方法涉及到色彩感知等感觉统合疗法,这也给了我们设计上的灵感。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非常想挑战的一个延续至今的,所谓的最佳方案,那就是在诊所中设置等待室。
剖面设计尝试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重新想象了一个空间,它能自身产生很多乐趣供儿童玩耍。同时我们还想尝试一个概念,那就是可使用的剖面(Occupiablesection)。我们可以通过加厚墙体产生多种可能性及功能性的剖面形态。 我们做了很多测试,去尝试让加厚了的剖面形成很多动态的、有趣的空间,以便使用者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它。


流线示意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在平面上对来往人员流线做了区分,工作人员、医生和患者、家属避免产生流线上的冲突,那么原有的所谓等待区,可以有新的创作自由做成更有乐趣的空间。
剖面示意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从这张图可以看到,我们最终通过折板形成了加厚剖面的使用空间,这些折板都是可折叠的,同样也是在工厂预制后运到现场进行装配。
前台实景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前台的背景板也是我们设计的展板,图案来自人脑的CT扫描图,形成艺术性的展板。
诊所实景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所有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无障碍方式,不是以生硬的方式出现,而是通过由高到低的自然形态变化,满足无障碍的需求。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这些形态虽然很多变,但他们都源于一些固定的模块。
诊所实景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个空间还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小患者们非常喜欢这样的空间,当他们来到这里后,经常玩得乐不思蜀,不愿意离开。不过这也变成了医生们幸福的烦恼。

#004 REPORT THE GROOVE @ CENTRALWORLD
THE GROOVE @ CENTRALWORLD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是我们在泰国曼谷完成的商业项目中央世界THE GROOVE,是对曼谷最大型的商业综合体-中央世界购物中心进行的扩建项目。
项目周边 @ CENTRALWORLD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可以看到,原有的中央世界广场是一个非常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它容纳了很多门店,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客流量。广场前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和小商小贩的摊位,形成了拥挤的城市生活景象。 我们在做这个加建项目时,主要的设计意图是过滤掉过于繁忙的城市生活场景,打造城市绿洲,营造一些平静的生活片刻。
参数化工具的展现效果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面对这个项目,我们的设计策略是打造一个相对不同氛围的城市广场。我们没有采取从原有的大体量中掏空的传统做法,而是把几个不同体块和不同广场的尺度进行虚和实的堆叠和组合。在尝试组合的过程中,我们大量运用了参数化工具,这些工具能够根据我们设计的算法进行调节和优化,以一种数据化的方式实时地体现空间数据和经济投入之间的变化,让我们设计团队和甲方能清晰地看到不同的堆叠方式在功能、流线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产生的不同效果。
最终体量形态 @ CENTRALWORLD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经过各方的权衡,我们确定了一个最终的体量形态,这个体量形态能够做到空间的流动性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同时建筑立面的虚实关系指向性更强,能跟广场的通透性进行配合。
立面图案 @ CENTRALWORLD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立面的材料是有背光系统的集成铝板,图案来源提取自城市的繁忙场景。
建成效果 @ CENTRALWORLD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建成效果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最终的建成效果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它跟周围景观做了很好的融合,这也是我们结合算法及人为推演后的成果。
室内建成效果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是我们室内中庭和半室外中庭的场景。
立面效果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是立面细部及穿孔铝板细节。

#005 REPORT 福建土楼梦幻剧场项目
福建土楼梦幻剧场项目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是位于福建永定的项目,目前正在建造中。历史悠久的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而永定县是福建拥有最多土楼的地区。
灵感来源—福建土楼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的灵感自然是来源于土楼,但正因如此,设计也很容易受到限制。因为当下的社会和建造土楼当年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本防御性及密集聚居导致的空间关系已不完全适用。但我们希望保留土楼中代表着客家人团结协作的向心及互联等空间特点,同时挑战如何重新诠释土楼封闭和内敛的空间关系,形成新的空间组织。


设计分解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设计分解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设计分解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设计分解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的设计策略是重新塑造场地,让场地迎接建筑的到来。我们对土楼进行了新的演绎,让它从完全内向型的空间关系逐渐自然地向外开放。
数字化模型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数字化模型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运用参数化的手段以及数学模型,将这种完全内向型的形态和空间关系很自然地过渡到外向的形态,形成一个莫比乌斯环的形态关系,旨在融入周围景观,达到同时兼具空间向心互联及开放性的特点。
这样的形态也给了我们契机去融合所有的功能块,从最顶端的剧场表演空间自然地过渡到中间的商业空间,再顺着这个形态以及整个地形向下而去,形成酒店的住宿空间。
项目现状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个项目现在已进入结构封顶状态,建筑是基座混凝土,上部是钢结构。

#006 REPORT PURE TENSION
曲面研究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接下来我们想谈谈我们做的一系列设计实践研究。我们从弗雷奥托等建筑师做的泡沫实验中汲取灵感,探讨最小曲面的概念以及形态。
曲面造型研究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将弗雷奥托等人做的一些尝试进行数据化的演绎,在电脑上利用运算能力做了很多力学模拟,比如从一些比较实的体块进行形态的放松,最终形成极小曲面。

#007 REPORT PURE TENSION PAVILION
PURE TENSION PAVILION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在一个项目中得到了一次实践的机会。这个项目是与沃尔沃合作的可折叠式太阳能充电亭。这个纯张力亭可以折叠后装入电动车内,展开时可以利用太阳能为电动车进行充电。
设计竞赛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是由沃尔沃发起的一个设计竞赛,为他们的油电混合动力车V60制作一个便携式展亭,要求是可以一天内组装起来,并且能够放进运输集装箱中。
模拟运算过程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个项目中我们希望进行更彻底的自我挑战,不只是完成竞赛要求做一个为汽车停放的终点式展亭,而是希望做一个能够与汽车一起旅行的组件。所以我们的目标更进一步,希望这个展亭能够折叠放置进车辆后备箱中,并且通过嵌入太阳能板,使得它能够反馈于车本身。

模拟运算过程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的设计策略从结构的推导开始,找到一种可折叠可压缩的形态。我们在电脑进行了大量模拟运算以及建模,确保它的受力支撑和力学分析符合逻辑,不产生问题。同时我们还做了很多装配式的研究,在工厂完成构建的预制,通过膜结构的自身张力拉伸成我们需要的形态。

模拟日照分析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做了充分的日照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反馈了整个设计,找到其中能最大化接受太阳能辐射的形态以及这种形态中最能接收到太阳能照射的部位,同时我们也依据分析得出最佳的太阳能板尺寸和布局。
这样的曲面膜结构其实都是经过平面的模块化定制形成。
完成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整个项目是在14年完成的,在当时的技术下能够在45分钟内实现整个装置的现场搭建,8个小时内便可以将电动车充满。

#008 REPORT 广州南沙贸易中心设计
广州南沙贸易中心设计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个项目是我们在广州做的竞赛,塔楼设计灵感是中国南方古代文化文物“学者石”(Scholar's rocks,也称“拱石”)。
体量生成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在这个项目中想挑战传统的办公楼设计套路,利用空中花园和其他的空中平台以及一些有机的立面实现非对称的设计。这些有机立面能够遮挡一些光照,实现整个塔楼的节能,而且不遮挡视线,当然这也是通过参数分析实现的。
“学者石”的设计理念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学者石”的设计理念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深入研究了学者石的形态特点,他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代学者的喜欢,就在于它“瘦、皱、透、漏”等形态特点。这些特点被我们拿来放在建筑的立面肌理上进行抽象化的演绎。我们将“学者石”的独特形态化为建筑语言,形成建筑空间。比如说“瘦”和“皱”反映在建筑的体量形态上,而“漏”和“透”这两点,除了表达在立面遮阳板的肌理上,还可以形成空间花园,实现空中搭接的效果,还能自然形成其他的建筑功能空间。
“学者石”的设计理念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依旧是通过一些数字模拟,做了很多方向的分析,比如日照方面,我们通过对建筑楼板进行一些挑出以及独特的遮光板立面肌理,进行不同角度的调整,反馈出不同的效果,从而进行形态的设计调整,最终实现整个建筑的能耗降低75%。

#009 REPORT UXMAL ARTS DISTRICT CENTER ART GALLERY ANDEVENT SPACE
乌斯马尔艺术空间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乌斯马尔艺术空间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最后我们要分享的项目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洛杉矶艺术空间项目,这个项目位于艺术区综合体内,处于大楼当中最核心的位置。这个艺术空间落成后,将作为洛杉矶郡博物馆,即洛杉矶最核心的艺术场馆的卫星延伸场馆。 项目名称以古老的玛雅遗迹乌斯马尔(Uxmal)命名,它的名字有两重意思,一是它被建造过三次,也是直译过来的意思,第二层意义是,来自未来的建筑。
综合体效果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综合体效果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栋大楼就是刚才提到的综合体,除了乌斯马尔艺术空间以外,它还有很多不同的功能空间,包含一些住宅和酒店的空间,下部是原有的商业空间。而我们的建筑就夹在当中的玻璃体量中。
「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Getty Images
我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达明安赫斯特的很多艺术作品,比如说著名的「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将一个有机体封存在盒子当中。 另一方面我们的灵感来源于磁场和漩涡当中自然形成的一些形态,以及数理空间当中能够推演出来的模型。
综合体效果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这是我们的初步的模型探究,做一些体量去结合我们刚才提到概念。


建筑分解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该项目有一个大的方向性概念,即一个建筑当中的建筑。我们将整个建筑当做场地,需要在这之中打造我们的项目。我们的项目有两个非常核心的景观点,一边能直接看到洛杉矶的市中心,一边能看到洛杉矶艺术区的核心地带。所以我们围绕这两个景观点,做了一个带有螺旋形的建筑体量形态。
乌斯马尔遗迹符号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另外一重的灵感来源就是乌斯马尔遗迹当中自带的符号,这些古代符号的共性以及独特的美学特点,吸引我们深入研究。
符号的分类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从不同的古代文明当中找寻有代表性有深层文化含义的一些符号,通过分析这些符号,我们发现了很多共性。虽然符号五花八门,但是各种文化符号中都有相同的门类。比如说代表能量、代表运势等。所以我们将他们分门别类,做了很多的分析和模拟研究。
曲面的优化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曲面的优化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曲面的优化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根据之前得到的曲面进行切分,将不同的曲面切分成更小更细的块,以便易于制造装配及结合我们想呈现的图案。
建筑平面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建筑效果图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我们的设计策略是创造一个独立的展览空间,让它跟其他空间形成一个急剧的转换感。此外,由于这个艺术空间不规则的体量,和其他功能之间产生的空间也可以自然地形成一个进入之前的等待空间。由于这里将举办很多讲座或集会性的活动,这样的等待空间也会有相当高的使用率。


#010 REPORT Q&A
Q:请问你们在做室内、艺术、商业或者超高层等各种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建筑时怎么平衡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找到设计的发力点? A: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做某一种建筑类型的专家。我们的理解是,如果我们成为了某种建筑类型的专家,就代表我们会经常做这种类型的建筑,那么自然就会去寻找到一种所谓的“最佳解决方案”,并且会在之后的项目中不自觉地重复使用这种方式,这跟我们追求的理想会有所偏差。 我们希望能够脱离掉这样的思维定式,即在不同类型的设计当中去找寻共通的方式。实际上,我们在做某任何一种建筑类型之前,也会去学习和了解这种建筑类型已有的设计方式,但我们想做的并不是去重复它,而是在提取其优点的同时去挑战它,尝试一下除此之外的其他解决方式。 以上是我们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统筹│陶虓文案│郭安娜影像│孔辰承编辑│郭安娜


本文由 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 授权archrace发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黄述飞Alvin Huang 黄述飞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华裔建筑师。他在建筑、设计和设计教育方面屡获殊荣,不断探索技术与文化之间的交叉点,创造出挑战传统套路并表达普世价值的创新设计作品。他倡导设计文化中的公平、平等、多样性和包容性。他的作品涵盖了从高层塔楼和大型综合体到临时展馆和定制家具的所有规模。他是SDA合建筑的创始人和主创,现任南加州大学副教授,研究生院建筑系主任。在创立 SDA 之前,他曾在 Zaha Hadid Architects、Future Systems、AL_A 和 AECOM 等公司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毕业于伦敦AA DRL和南加州大学。 他的设计作品被广泛出版和展出,并获得国际认可,在各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获得50多项荣誉,包括被Images Publishing评选为2015年全球50位50岁以下创新者之一,2014 年被建筑师杂志评为“Next Progressive”,被时代杂志评为 2013 年 25 位最佳发明家之一。他曾受邀在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瑞士、以色列、新西兰、印度、新加坡、泰国、日本的多个机构担任评论家、客座讲师和主题演讲者。
李旸现任SDA合建筑事务所中国项目总监,负责中国项目管理及商务推广。2015年李旸曾作为实习生入职SDA合建筑美国事务所,2019年再次加入SDA合建筑之前,他还曾在MAD建筑事务所洛杉矶工作室、Brooks Scarpa等著名建筑事务所工作,参与过洛杉矶卢卡斯叙事博物馆、加州山景城谷歌(Google)总部等著名项目,且主导了多个建筑事务所的中国商务拓展和项目管理。李旸毕业于同济建筑系和南加州大学March.1硕士项目,是优秀毕业生且毕业设计获学院官网收录。除了建筑实践外,他还曾多次在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数字化相关课程,且受邀参与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优秀校友讲座系列。

创言计划创言计划是由MENG建筑创作院主办,archrace及粒子普拉斯ParticlePlus共同协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每期活动邀请不同的建筑师进行分享,旨在提供一个积极、开放的交流平台。我们期待有更多从业者加入到交流中来,一起为今日建筑发掘更多可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rchrac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