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吉利汽车(0175.HK):一个传奇,还是一个泡沫?

2016-11-07 小风吕敷 港股那点事


 

▌一、吉利汽车:一个传奇


在今年的自主乘用车市场上,以及汽车股的股票里,吉利汽车可谓最耀眼的明星

 

最新数据显示,吉利今年前10个月的销量累计超过55万辆,其中10月份继9月份创下了历史单月总销量的新高之后,再次刷新记录,单月销量达到9.6万辆。

 

在实体市场捷报连连的同时,其股价也节节攀升,从年初的3.9元至今已经轻松翻倍(见下图)。



 

与此对应的是,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汽车较高保有量影响,中国的汽车市场过去6年的日子其实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销量增速从2009年开始断崖式下跌,2011年虽然终于稳住了,但是增速低位徘徊,一直低于预期。尤其是去年,去年前八个月汽车销量累计增速逐月下滑,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直到9月才开始回升,10月份政府推行购置税减半政策救市,车市才勉强扭转颓势(见下图):



 

尽管政策带动了短期销量的回升,可是由于众车企对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过度高估,造成经销商库存超标,不论国产车企还是外资巨头均身受不同程度的损伤,车市、股市基本都是哀鸿一片(见下图):



 

就是在过去几年如此凄风苦雨的车市与股市里,吉利汽车完成了销量、股价的迭创新高,简直是一个逆天的存在,说它是个传奇毫不为过。

 

那么,它到底是个可以延续的传奇,还是一个短期耀眼的泡沫?它与其它车企有何不同?

 

▌二、吉利汽车:它是如何做到的?


那么,吉利汽车是如何在车市寒冬里从夹缝中长起来的呢?

 

一切源于一场屌丝逆袭的跨国婚姻:“非洲”屌丝趁欧洲公主落难的时候强力出手,并花了5年的蛰伏时间,助其很好地适应和融入“非洲”本土。

 

第一个大动作:非洲土著“乘人之危”,赢娶公主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美国汽车巨头首当其冲,由于其过分依赖汽车金融而遭受重创。9月当月,北美汽车市场销量降幅达到26.6%,创造了17年来最大的下跌纪录。当时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几年一直下滑,到了08年金融危机更是出现巨额亏损,成为福特汽车的巨大包袱。

 

在国内车企都还在担忧金融危机何时是头,犹豫观望的时候,在汽车行业深耕十余年的吉利显示出了自己的眼光与魄力,看准机会,在欧美车企在沼泽中挣扎之时做出震撼世界的举动——全资收购世界技术最先进的车企之一:沃尔沃轿车。

 

艰难的谈判历时两年,吉利最终在2010年完成对沃尔沃轿车的收购。




事后来看,这是一笔无比划算的买卖:因为吉利从沃尔沃得到的最大财富,是其知识产权、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因为这18亿美元买下的是沃尔沃汽车全部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购物清单为3加工厂、1万多项专利权,完整的研发体系、供应链、员工培训体系、安全试验中心、大型试车场以及遍布全球的销售与服务网络。拥有了国际化品牌的专利技术和高素质研发体系为吉利日后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大动作:摒弃过去 全盘吸收 迎接新生

过去吉利汽车无论在价格还是品牌上一直给人的感觉都是草根平民形象,虽然当时手握三大品牌,但是都属“屌丝”级别,谁也扮演不了一锤定音的豪华高端角色。有了沃尔沃,在其品牌阵型立马填补上一张王牌,吉利在行业内的品牌竞争力也大大提升。

 

尽管当时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自主品牌发展,可是作为民营企业的吉利,要走出国门,打进世界的梦想还是无比艰巨。然而,只有成功进入国际发达市场,企业才能壮大发展。有了作为豪华品牌阵营一员的沃尔沃,吉利就相当于得到了一张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在收购沃尔沃之后的5年里,吉利一直蛰伏,除了不断默默吸收日月精华以外,还一直酝酿着一场变革,一次腥风血雨的革命——革掉自己的命

 

2014年4月18日,时任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的孙晓东在吉利的战略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其全新的品牌架构,帝豪、全球鹰和英伦汇聚为统一的吉利品牌。



 

品牌归一就意味着在渠道上动了一次大手术,这是一次巨大的冒险,是一场豪赌

 

按照孙晓东的预计,经销商重新整合得花上1-2年时间,紧随其来的就是销量下滑和经销商更迭。尽管在发布会上同时推出的三个全新平台还有足够强的吸引力,但是首款全新车型要到2015年才能推出。因此,2014年吉利的结局最终也以悲剧收场,而孙晓东也以离职承担了这次改革的代价。

 

孙晓东所做的一切,以及吉利4年的蛰伏,却都打下了实实在在的基础——这才是吉利5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原因。

 

在2014年吉利宣布统一品牌的同时,也推出了3个新技术平台——KC平台,FE平台和CMA平台。其中KC平台和FE平台都是得到沃尔沃技术支持下的研发的全新平台,目前畅销的帝豪系就是出自FE平台,而博瑞则是出自打造中高级轿车的KC平台(见下图):



 

CMA平台就更有来头了,这是首个真正意义上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平台(其实还是沃尔沃主导研发,该平台除了开发吉利的L品牌以外,还会开发沃尔沃的S40系列轿车),因为CMA平台是由CEVT欧洲研发中心精心打造的。2013年2月吉利和沃尔沃在哥德堡成立了CEVT,三年过去了,CEVT团队人员已超过1700名,其中包括200人的原萨博团队。

 

万众瞩目的CMA平台在上个月底发布了首款产品Lynk&co(见下图),看到真容后想必大家都在流口水了吧(卡宴车主:怎么这小伙子有点脸熟呢?)。



 

换句话说,经过5年的蛰伏、消化、吸收、融合,今日之吉利,早已不是吉利了——它完全抛弃了自己,革了自己的命,它实际是中国版的沃尔沃。

 

从帝豪到博越,再到如今的Lynk&co,质量比其他自主品牌的车好多少先不讨论,至少从外观设计上已经跑赢他们几条街了

 

事实上,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看好吉利和沃尔沃这次联姻,到后来最多也是觉得吉利车的质量可能在得到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以后会好一点。但是到了现在,你不得不佩服吉利,在吸收先进造车技术的同时,连审美都爆升几十个等级

 

当然,在娶回公主6年之后,吉利车除了外观帅气以外,质量上也大有提升。以博瑞为例,其身上承载了沃尔沃的技术基因,博瑞定位为中高级轿车,由原沃尔沃设计副总裁彼得-霍布里操刀设计,技术上也采用了部分沃尔沃绝招,在设计、安全和车内空气质量管理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特别是在安全技术上,博瑞搭载了包括城市预碰撞系统、ACC智能自适应巡航控制、PAS半自动泊车辅助系统等在内的volvo七大安全科技(见下图)



 

再想到博瑞以自主品牌的身份突破15万元的价格天花板,这不得不让比亚迪、奇瑞和北汽等一干自主品牌眼红。


▌三、婚姻的7年之痒:吉利汽车面临的挑战


今年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第7年,从目前看来,吉利前面是一条通往汽车帝国的康庄大道。收购沃尔沃,使其有了国际车企的身份,消化沃尔沃则为吉利带来了品牌与品质的跨越式提升,其股价也证明了大家对吉利的未来充满信心。

 

不过,在光鲜的业绩下,吉利仍有隐忧。

 

首先,它也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

 

吉利曾经为了控制风险,设置了65%-70%的资产负债率“安全底线”,但这条安全底线并未守住。据数据显示,2012年度、2013年度和2014年度,吉利控股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64%、74.35%和74.90%,虽然2015年的资产负债率下降到74.41%,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沃尔沃是吉利成功转型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吉利最大的风险恰恰也是沃尔沃。对比一下吉利收购沃尔沃前后的三年时间的负债总额:2008年为47.8亿元,2009年为160.5亿元,2010年激增至710.7亿元,此后负债一路飙升,2013年吉利控股负债总额升至938亿元,2015年上半年就已经突破1000亿元。

 

吉利在表面上看上去很美,可是它目前面临的债务挑战也是空前艰巨。从吉利的产能规划上看,未来3-5年的投资依然巨大。如果期间出现业绩不及预期,其负债问题将会被无限放大,其股价也会如泡沫般蒸发。



 

其次,技术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截止目前,吉利对欧洲一流车企沃尔沃的消化都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沃尔沃的一流技术保障了吉利的脱胎换骨。

 

但,不做创新,再厚的底子也会坐吃山空。汽车行业技术日新月异,吉利能否保障在技术研发上的高投入,令沃尔沃的一流技术始终维持在行业一流水平,这个我们并不能保证。一旦失去了这种技术领先优势,吉利的传奇随时会变成泡沫。

 

▌四、估值:还没有给足公主的价码


据2016半年报数据显示,吉利上半年的销售达到了28万辆,营业收入达到了人民币180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36%。按目前销量情况估计,全年销售额预计为70万辆,营业收入达450亿元,净利润超过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目前市值约为580亿元,市盈率为13倍左右。

 

这个数值放在A股里面不算高,却比港股的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0%以上

 

那么在明年产能逐渐充足的情况下,销量会较今年继续增长,同时随着吉利产品结构的改善,明年的毛利率也会随之上升。由此可以推算出明年的营收将达到750-800亿元,净利润大概在70-75亿元水平,对比现在的市值,市盈率在10倍左右——对于“中国的沃尔沃”,这个估值就没有任何水分了。

 

当然,吉利未来一个重要的盈利增长点CMA平台首款产品Lynk&co将在明年年底量产上市,此后也会推出CMA平台各级别的衍生平台。但是由于目前具体上市时间不定(预计在下半年),估计对吉利汽车明年的贡献也不大,这里对明年的估算就先不把它考虑进来。

 

总体而言,虽然目前吉利汽车的市盈率偏高,但是如果考虑到吉利已经是豪华车的蜕变,以及未来的发展,估值就实在不算贵。倘若吉利能够延续近两年的势头,在前面迎接它的不只是“2020年全球前十车企”,还是中国的甚至世界的汽车传奇。

 

到底是延续传奇,还是泡沫破灭,全看吉利自己!

 

格隆汇声明: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未持有该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峰会报名

由格隆汇打造的“决战港股”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自2016年10月19日(周三)至2016年12月30日,在全国8大核心城市隆重召开(深圳、杭州、上海、南京、北京、成都、厦门、广州)!

首次将中国境内的海外投资这个特殊群体(海外上市公司,拟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海外投资者、机构、监管层)聚拢在一起,结朋交友,共商全球资产配置大计。

格隆汇真心诚邀所有对海外投资感兴趣的朋友参加这次巡回峰会——这将是一次港股的“长征+北伐”盛会。期待您的参加!

第三站将于2016年11月10日(周四)上海召开。

了解活动详细内容以及报名方式请点击阅读原文,到场参会者均会获得由“格隆汇”精心准备的精美礼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