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一个城市的坚守,一个家族的坚守,一个民族的坚守

2017-12-13 格隆 港股那点事

编者按:今天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一个人,一个民族,它的气质一定是来自骨子里的。唯有让这段屈辱历史记入每个国人的骨髓,而不是口头,我们这个国家才可能真正强大,持续强大。在南京大屠杀80年之际,我们特意推出这篇格隆先生去年11月在南京的一场演讲报告《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一个城市的坚守,一个家族的坚守,一个民族的坚守》,让我们一起来理解和锻造这个民族真正的灵魂!

 

大家好,我是格隆。


昨天飞机降落南京的时候,一丝忐忑突然涌进我的脑海,我问我的员工:南京到底有没有人做港股?



 

今天的会场满员,应该有四百人吧?这个很令我意外。我问个问题:你们里面,真的在做海外投资的,不管是港股,还是美股,有多少?大家举举手。

 

嗯,超过80%都在做。这也很令我吃惊,因为这与我认知的南京有落差。我的理解,南京像一个“惯看秋月春风”的白发渔樵,有的是见惯历史大起大落,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大气与淡然,但却会少一些进取与时尚。

 

现在看来,不是。

 

一会诸多嘉宾会讲很多干货,我先讲点和投资或许有关,或许无关的东西。

 

▌一个城市


我先说一个城市的坚守。

 

我先问个问题:提到南京,你们想到的是哪句诗词?

 

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是“君家住哪里?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对于我来说,以上都不是,我脑海中想到的是这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作者很不起眼,唐代一个不出名的诗人钱起写的。整首诗我不记得了,但我一直这两句:充溢其中的,是一种华贵的忧伤,就类似我对南京这个城市的感受。

 

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南京这样,天生丽质却又命运多舛,同时又与整个汉民族的命运荣辱相携,休戚与共。



南京主城区(玄武湖视角)

 

南京这个名字明代才出现,但濒江临海,虎踞龙盘,自古形胜,建城历史超过2500年,而建都历史也超过了500年。如果我没记错,是公元229年,东吴孙权在此建都,此后东晋、南朝的刘宋、萧齐、萧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这就是“六朝古都”之称的由来。继此之后,南京又先后成为杨吴西都、南唐国都、南宋行都、明朝京师、太平天国天京、中华民国首都,名副其实的“十二朝都会”。在六朝时,南京就有超百万的人口——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最最关键的,与洛阳、长安、北京三大古都不同的是,在南京立都的12朝,全部是纯而粹之的汉民族政权——在每次汉民族被异族过度挤压侵掠,即将遭遇灭顶之灾的时候,这块叫金陵的土地,都以博大的胸怀与坚忍,包容,接纳、保存、支撑和养育了汉民族、汉文明的残存余脉与正朔,一直耐心守候到汉文明的重新繁盛,并目送它踏上新途。

 

中国很大,但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略上,其实只有两步可以退:长江天险南侧的江南(南京)、崇山峻岭的川中盆地。

 

这就是为何汉民族、汉文明每次遭受涂炭时,都会第一时间退居金陵蛰居,舔舐伤口的原因,也是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屡屡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风水佳境的原因:南京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甚至被屠城,但每次都从瓦砾中重新站了起来。

 

自西晋南迁开始,南京就开始了这种与整个汉民族命运的荣辱相携,休戚与共:一年生聚,三年北伐。

 

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至鲜卑族的隋灭陈,隋文帝命焚毁所有南朝宫殿,散做田地,汉民族彻底陷入低谷,这也是晚唐韦庄面对一片野草的江陵感慨“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原因。直至明代,北伐成功,南京才重新繁盛。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游历中国后,在《利玛窦评传》中写到:“目睹南京这座大城,未免眼花缭乱……,东方所能见到的一切都无法望其项背。”

 

明之后定都南京的,是一个奇葩的汉民族地方政权:太平天国。这批心中充满愤怒与自卑的群氓,把整个江南汉民族的财富与文明几乎毁坏殆尽。讽刺的是,他们定都南京的原因,恰恰是想占据传统的道德高地:以此为基地北伐,驱除异族,建立汉人政权。

 

这种流氓加文盲的组合,当然代表不了汉人与汉文明,所以他们的北伐注定失败。但遗憾的是,金陵却因此再遭涂炭:1864年7月14日(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天京,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写下:城内“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遭杀死……”,“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金陵之役,伏尸百万”。

 

从南京发起的最后一次北伐,来自孙中山的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南京,定南京为首都。之后的十年被称作南京的黄金十年,也是中国的“黄金十年”——这个黄金时间截止于1937年12月13日。当日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这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大一次成规模成建制地对平民的大屠杀。

 

天道好还。8年后,1945年8月27日,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新编第6军光复南京城。就在半年前,这支王牌部队尚在缅北反攻,全歼日军精锐之第18师团——后者号称“丛林战之王”,并参与过南京大屠杀。

 

昨天格隆抽空去参观了秦淮河边的江南贡院。你能想象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这里吗?

 

解说姑娘看起来不到20岁,很敬业,吴侬软语听起来很受用:南京话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金陵雅言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加之六朝以来汉人文化上的优越意识,清代中叶之前历朝的中国官方标准语均以南京官话为标准。

 

听着解说姑娘的吴语,看着一河之隔“秦淮八艳”的那些小楼,你能瞬间产生时空错位的恍惚。

 

但我知道,任时光再怎么流转,岁月再如何坚硬与不堪,这个与汉民族捆绑最深的城市,一直在这里坚守。

 

▌一个家族


我再来讲一个家族的坚守。



 

这个家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中提及的谢家——在格隆看来,谢家是中国最后的贵族。

 

谢家是一个绵延了近三百年的显赫世家--陈郡谢氏家族。这个家族人才辈出,谢玄、谢石、谢道韫、谢灵运……但凡你能想到的谢姓名人,几乎都来自这个家族,以致到后来才女谢道韫见惯了家族子弟的过人聪慧,实在接受不了夫君王凝之(王羲之次子,善草书、隶书,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的“平庸”。谢安问回家省亲的侄女为何闷闷不乐,谢道韫是这样回答的:‘一门叔父,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恃才放旷,溢于言表。以致一千多年后,同病相怜的秋瑾还在赋诗为她抱不平: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

 

但就是这样一个眼高八斗的才女,在晋末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守备不力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就虏。匪首孙恩感其节义,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有才且有节,并为之坚守,这才是格隆之所以称这个家族为中国最后的贵族!

 

谢家上可追溯至谢安的祖父谢衡,他曾是东汉时的大儒,下则延续到谢安的九世孙谢贞,作为谢氏最后一位在史籍留下传记的子孙,在谢贞死去四年后,已腐朽的陈王朝也终于在“玉树后庭花”的吟唱中走向终结。三百年风流云散,到了胡人建立之盛唐,因为刻意的贬诘,这个家族已被赋予了一番华贵的忧伤,为人们追忆并叹惋。乌衣巷也已然是夕阳野草,目不暇接地化作了前朝往事。

 

谢家的顶峰是谢安。谢安,字安石,会稽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从坚持20年吟诗品酒拒不出仕,到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短短几年位居宰相。在他初无地位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并以一己之力抗拒了军阀恒温的篡位;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以8万东晋士卒一举击败了北方胡族王朝前秦的80多万大军,由此保留了汉民族的余脉与正朔,并乘胜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将南北朝对峙线由长江推到了黄河。

 

那场对汉民族至关重要的战役,谢玄、谢石、谢琰……谢家男儿几乎全部上了战场。

 

但功高震主的他很快被皇族猜忌,但知有家,不知有国的皇族司马氏开始排斥和压制谢氏,两年后,谢安抑郁病逝。

 

而谢家凋零之后,以东晋为代表的汉民族文化余脉,也随即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全面围剿下四面楚歌,最终黯然离开历史舞台。谢家子弟是帝国最后的中流砥柱,他们构建的精神节操、军事力量也是帝国最后的藩篱。谢安死,北方胡族长驱直入。谢贞死,陈亡。隋文帝下令将南朝宫阙全部捣毁,改作农田——这是一个家族最后的背影,它忠贞,但孤独而清癯,如同像塞外寒霜下的三秋老树,又似关山冷月下的二月新花。岁月繁华褪尽,唯剩孤寂。

 

谢氏家族最后一个名士是谢贞,曾在侯景叛乱中勉力抗争,后归陈,仕风流皇帝陈后主。其母去世后,他悲恸气绝良久,不久也去世。他擅长诗歌,但流传下来的只有“风定花犹落”一句,没想到一语成谶。随着“六朝”的结束,以王、谢为首的世家大族也纷纷凋残,随风飘零。到了唐代,门阀制度被逐渐根除了,更应了“风定花犹落”的预感。谢家长达三个世纪的荣光至此落幕,一个家族的记忆就此尘封,青灯横斜,古卷迤逦,在尘世的烟云中旁逸斜出,是历史在霜冷长河中留下的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谢家曾经的辉煌,看似伸手可触,却如春梦无痕,只能通过他们过往扬起的风帆,激起的浪花来确证他们曾经的存在,而那些真正的隽永却已经遍寻不见。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家族,无他,唯有“坚贞”。那么多闪烁着智慧和生命之美的个体,如同大厦根基的砥柱,如同战前温过的酒觞,给了我们俯仰天地的情怀,给了我们高贵、敬仰又让人唏嘘的范本。他们不因世俗无孔不入的侵袭而随波逐流,不曾面对诱惑背信弃义,他们胸怀信仰,手握刀枪箭矢,杀身成仁,从容赴死,以一个家族的世代守望,共同缔造和维护了一个汉王朝的延续与风流。

 

谢家之后,中国再无贵族。随波逐流,投机背节,遂成主流。

 

▌一个民族


时间不多了,最后我简单来说说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经历过很多磨难,也有诸多背土弃节的投机之辈,甚至至今仍有梁武帝时侯景那样毫无底线,以一己自私,绑架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无耻之辈。

 

但,如南京一样坚守的城市,如谢家一样一直坚守的人和家族,其实一直都在。

 

所以,我祝福这座城市,也祝福我们这个民族——时间会证明,它们都值得这份祝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