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云四十年】中国教父与他的江湖家族

风铃里的刀声 港股那点事 2019-05-23

“风云四十年”系列

1978-2018,风云四十年。四十年中,青云之上,明星企业起起落落;聚光灯下,风云人物几度沉浮。他们中有些人留在了史册上,有些人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格隆汇精心选择了过去四十年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批经济人物,来分析他们的偶然与必然,分析中国、中国经济之所以有今天的偶然与必然。这一系列中的每篇文章既不幽默,也不八卦,读来甚至有沉重的压抑感,但恰恰是这种专业且深刻的反思,才是我们这个民族当下所需要的,能令我们趔趄前行的疼痛的清醒。


“风云四十年”系列,格隆汇每周日隆重推出,敬请期待。

 

题记:


         不要说不可能,没有什么不可能。


——维克多·唐·克莱昂


阿玛尔菲三人沙发,海马形的扶手雕花,洛可可时期的家具风格,细腻柔媚,庄重中又凸显贵族气质。在并不明亮的办公室里,马龙·白兰度抱着那只科波拉在片场中偶然邂逅的流浪猫,用低沉的意大利口音询问来访者:“你爱你的家人吗?”

 

在西方的黑帮影视作品中,《教父》的地位至今无法撼动,上映几十年来依然经久不衰,好评如潮,人们甚至并不在意克莱昂家族所操之业是游走在阴影之中的黑色产业,这是为什么呢?原作者马里奥·普佐在1996年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教父》是“一个非常浪漫化的神话”,但智慧、冷酷甚至残忍的克莱昂先生一生对命运、友谊和家族保持了最大的忠诚。或许,正是这样一个复杂多面的教父形象,才让科波拉在电影史上获得了如此崇高的地位。

 

然而在看到上一周的“风云四十年”系列作品《柳传志:夹缝中的中国企业教父》一文时,我感慨的是:四十年来,柳传志的确一直是个在夹缝中谋求生存的企业家,然而将“中国企业教父”的名号授予这样的一个人物,这件事本身令人唏嘘不已。


 

四十年来柳教父与他身边的人有过怎样的恩怨纠葛?他又是怎么去构建自己的企业家族的呢?这是本文想讨论的问题。

 


1


 

柳传志先生的创业史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笔者并不想把上周的文章再重复一次,但我认为上周那篇文章中关于“柳倪之争”的问题谈得过于简略,这里有必要再聊一聊,毕竟倪光南曾经是联想的元老之一,他是柳传志身边第一个重量级人物。

 

倪光南

 

1983年,倪光南放弃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的优厚薪酬选择回国,那时候他十分渴望为中国做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而彼时的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第四代计算机,但又缺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支持,如果倪光南当时成功了,那么他理所当然地会成为中国科技领域最耀眼的人物。然而倪光南加入中科院计算所(联想集团前身)担任总工程师,这个看似不错的开局其实已经种下了败因。

 

1984年的联想确实没有实力走“技工贸”路线,这一点没什么可争论的,但在1994年联想上市之后,联想完全有实力在科技研发领域给一些投入,可是柳传志并没有这么做,他和李勤都在这件事上对倪光南说了“不”。1994年前后,倪光南已经在上海、香港等地辗转奔波,广揽人才,甚至连“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都已经成立了,“中国芯”工程都已经箭在弦上,但在就这样的时刻,柳传志釜底抽薪灭了“中国芯”项目,这是为什么?

 

柳传志是一个商业敏锐度非常强的人,否则也不会在2001年就坚持去做VC行业;他也不是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企业家,事实上他自己也是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员出身,那么他为什么坚决否掉了倪光南的“中国芯”计划?真的是联想出不起这笔钱?当时联想刚刚上市融资成功,大把资金在手,如果说是缺钱导致“中国芯”计划无法推进,这个理由怎么看都有点牵强。

 

柳倪曾经有长达十年的合作,一度被外界誉为“联想的双子星”,但此后二人关系迅速恶化,最终走向了决裂。柳传志认为倪光南胡搅蛮缠,倪光南则不断向上级控告柳传志作风霸道且有严重的经济问题,这一场口水战一直持续到1999年倪光南从联想扫地出门。


倪光南的出局并不意外,联想至今都有强烈的体制色彩,可想而知90年代这种氛围会更加浓厚。体制内的人都明白,在那里,做人永远比做事更重要,脾气火爆性格刚烈只能成为自己的墓志铭,才能再高都难逃雪藏的命运。

 

柳传志否掉倪光南的计划,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柳传志本身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他一直就是个代理人,他的性格本就谨小慎微,绝不冒险,让他在研发上下重注确实不太可能。彼时联想卖电脑已经很赚钱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他也没必要去冒这个险。

 

今年6月30日,倪光南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被人问到了当年的“柳倪之争”,倪院士对媒体说:

 

“联想曾经有过很多机遇,当年IT领域还是算领头的,有优势在。但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它擦肩而过的可不少,那过了你就没有办法再回来了。当时联想的程控交换机和华为的程控交换机,两家都拿到入网证了,联想稍微早一点。中南海招标就是联想,当时不仅是政府,用户面对同等性价比肯定也会选联想。

 

这些都是机遇,但联想不做,要去卖电脑,交换机是高利润,卖电脑赚的钱和交换机的钱是没法比的。所以联想自己丧失了机遇,在历史交汇期擦肩而过,那就没办法挽回了。”

 

站在2018年的时间点上回头看,那一次柳倪之争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一个“不”字直接导致了联想在“贸工技”路线上一去不回头,再也没有机会走上“技工贸”路线,至于此后华为的崛起、联想的沉沦都是必然的结果。另外一个更加严重的后果是,“中国芯”失去了最关键的一次时间节点,此后中国芯片产业又连遭方舟事件、汉芯骗局,一错再错,终于在2018年酿出中兴惨剧。

 

草灰蛇线,伏笔千里,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大体如此。

 


2


 

在当年柳传志身边的后辈中,孙宏斌是一个特殊的人。柳孙二人现在当然早已握手言和,甚至孙宏斌的东山再起离不开柳传志的助力,但当初孙宏斌入狱的故事本身依然是有些意味的。


 

山西人孙宏斌于1988年加入联想,比后来的联想少帅杨元庆还要早。那时候柳传志在联想内部曾经反复强调:“联想从现在开始不仅要大量招聘年轻人,而且要大胆提拔年轻人,提拔错了不是错,但是不提拔、不培养是大错。”1988年到1990年前后,杨元庆、郭为、孙宏斌先后成为了联想的“娃娃官”。

 

1990年孙宏斌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经理,主管18家分公司,这18家分公司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他任命,因此孙宏斌在这些分公司有极高的话语权。然而年轻的孙宏斌未能协调好与集团各个部门的关系,集团管理层发现对分公司指挥失灵,开始向柳传志报告情况。柳传志得到孙宏斌权力太大、结党营私、分裂联想的指控之后才从香港回到北京,并组织了一期干部培训班。

 

分公司的人由孙宏斌独立选任,财务不受集团控制,这些都是中科院计算所出身的联想的企业文化所不能兼容的,孙宏斌棱角锐利,江湖气重,已经不能接受柳传志的管控,这是柳传志当时没有想到的。孙宏斌拒绝了柳传志,第二天企业部还在北大勺园餐厅开会,喝高了激动之下说了一些过分的话,导致下属有人公开主张闹独立,并转移货款。此事很快被柳传志得知,他让孙宏斌到科学院南路老联想办公室来一趟。

 

企业部的办公地点在中关村大街,与四通在同一栋楼,以往有什么事都是柳传志到企业部,但这一次则例外。那一天双方都有准备,只是都不知道对方做了准备。办公室里只有柳传志一个人,孙宏斌进来时阳光从他身后瞬间射入,但门随之关闭,阳光都属于外面的世界。


柳传志直言不讳地告诉孙宏斌,勺园餐厅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孙宏斌坦然承认,但表示这不是他的想法。柳传志让他单干,可以自选任意一个分公司,但孙宏斌说:“不必了,我走。”

 

4月7日下午,柳传志出手开除了企业部勺园事件中的两个人,封存企业部下属分公司账号,请公安入场保卫公司安全,并亲自任企业部经理,而孙宏斌则立刻去业务部报道。第二天柳传志再得密报,企业部有人打算“携款潜逃”。企业部掌握着1700万元资金,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将是重大丑闻,柳传志向中科院保卫局报告了情况,并向公安局和检察院报案,当晚又派了20多个亲信星夜兼程分赴各地查封分公司账目,与此同时还请了一个身材高大的小伙子在自己身边不离寸步。

 

此时的孙宏斌已经被安排在西苑宾馆,随时有至少两个人看着,他能吃能睡,看守都并非完全开玩笑地说:“你真是个人物,还吃嘛嘛香,呼呼大睡。”孙宏斌说:“我是累的,天天都累,难得清闲。”

 

几天后,孙宏斌的几个人得到消息,居然还手持家伙到这里和看守者对峙,直到被孙宏斌厉声呵斥才默默离去。

 

这一段简直有点离奇的故事被宁肯写在他的纪实文学作品《中关村笔记》里,该书于2017年4月出版。2018年4月23日,该书入选“2017中国好书”书目。在柳传志的故事里,唯有这一段,倒是和科波拉的《教父》有点神似。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柳传志把孙宏斌送入牢狱,在那里,孙宏斌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肖申克的救赎”。站在2018年的时间点上往回看,当年联想“娃娃官”中成就最大的人非孙宏斌莫属,杨元庆、朱立南、郭为,谁都不能与孙宏斌的成就相提并论。

 


3


 

2017年5月16日,杨元庆发表内部信,召回刘军,让其担任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领导中国平台及中国区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集团(PCSD)业务。

 


就在两年前,杨元庆在内部讲话中还以“拿着榔头也敲不醒”的话来批评刘军带领的移动团队。可是两年后刘军重返联想,不仅依然负责原有的智能手机业务,而且还开始操盘联想中国区的PC业务,职权大大增加。

 

随着刘军的回归,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旭东宣布离开联想集团,而在2015年3月刘军离开时,正是陈旭东接替刘军任移动业务负责人。2016年11月,联想集团高层再度动荡,陈旭东离开移动业务,转负责联想全球服务业务,联想全球人力资源负责人乔健则接替陈旭东负责移动业务集团。

 

这些都是外界看不懂的人事安排。看不懂很正常,因为杨元庆才是联想里那个“拿着榔头也敲不醒”的人。

 

作为中国第一批高科技企业,联想本应该像美国的IBM、惠普,像日本的索尼、松下,像德国的大众、西门子,像韩国的三星、LG一样,承担起振兴本国科技产业的光荣历史使命,但实际上联想并没有做到。

 

自杨元庆主政联想以来,昔日的“18棵青松、54棵白杨”要么随柳传志去了联想控股,要么则离职自行去闯荡江湖,曾经人才济济的联想早已不复存在,无奈之下才会有刘军、陈旭东、乔健们奇怪的人事更迭。

 

杨元庆的战略能力更是糟糕,他对联想的内生增长并无兴趣,倒是全力主导了一系列的大规模并购,而其收购的眼光也实在是乏善可陈,于是联想很不幸地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废品收购站”。除了收购的全面失败之外,联想在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方面也让外界大跌眼镜,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费了半天劲,到头来颗粒无收。

 

为什么柳传志当初会选择杨元庆?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很疑惑。在某期的《老友记》访谈里,俞敏洪也对柳传志提出了这个问题,对此,柳传志的回答是:

 

第一,杨元庆是个真性情人,不会掩饰自己的在工作中的情绪,有什么说什么。我也和杨元庆有过激烈的碰撞,为此杨元庆还大哭过;


第二,杨元庆对电脑行业的洞察力很高。什么产品、价格,如何做,杨元庆很有感觉,但有时候脾气很倔强,这时候我就会找他沟通;


第三,杨元庆的学习能力很强,再给他点时间,他会慢慢做起来。站在2018年的时间点上回头看,杨元庆是否真性情不好说,但其洞察力和学习能力恐怕并不值得教父如此看重。不过,柳传志于2004年卸任联想董事长职务,又于2009年重新复出担任董事长,再于2011年二度卸任,如此来去自如离不开杨元庆的全力配合,与柳传志口中的杨元庆三大优点相比,倒是“杨元庆最听话”这一点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4


 

2011年11月2日,柳传志功成身退之时,马云、雷军在他的谢幕会上表示,柳传志是他们的“教父”,从此后“中国企业教父”之名传遍天下。其实,马云的成就早已在柳传志之上,但二人毕竟是前辈后辈的名分之分,这些应酬场合的恭维还是免不了要有的。不过除此之外,“教父”之语可能和泰山会有关。

 

泰山会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界的半壁江山。泰山会成员有:会长柳传志,理事长段永基;会员冯仑、卢志强、郭广昌、张跃、林荣强、史玉柱、李彦宏、段永平、陈庆振、郑跃文、汪思远、徐文荣、吴力、王中军;顾问吴敬琏、胡德平。



泰山会是中国最知名、最神秘的大型商会之一。据说泰山会聚谈时不录音、不记录、不邀请当地领导、不对外宣传。据说,教父柳传志在泰山会上定了几条规矩:在会上不谈任何企业经营和行业情况,只谈国家大形势;“泰山会”定期聚会,不能到的,需要请假,一次罚款20万。江湖传言,马云被罚最多。



泰山会的最近一次公开的活动,可能就是今年5月中旬集体声援柳教父的公开信了,甚至当时忙着在美国造车的贾跃亭都不忘在大洋彼岸声援柳传志,以致于有网友忍不住吐槽说:你们就是去鸿茅药酒事件的微博底下表个态,也算是推动社会进步,声援这个算什么意思?

 

然而在大佬们看来,鸿茅药酒的事情是极小极小的事情,至少它远不如在教父这里站个队的意义重大,毕竟在2015年7月的联想控股上市庆功宴上,就连王首富都当众叫过他一声“老大哥”。

 


5


结语

 

在意大利人克莱昂看来,一个真正的教父必须建立起牢固的家族势力,并一生对命运、友谊、家族保持最大的忠诚。背井离乡来到美国的意大利移民谁不是生活在夹缝之中呢?但身为教父,就应当有所担当。克莱昂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帮助来自西西里岛的乡亲们去生存,而事实上他就是这么做的,尽管其做法本身是理当摈弃的,但他身上人性的光芒几十年依然打动着无数影迷。

 

而我们的中国教父柳传志却是一个奇怪的人。他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也远比克莱昂更有力量,但他却没有任何扩大生存夹缝的想法,他所做的事情都能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他的精明,但却没有什么打动人心的力量,或许这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想过要打动谁。

 

今天的柳传志无疑是聚光灯下的成功人士:曾经的双子星倪光南早已与联想形同陌路,曾经桀骜不驯的孙宏斌也已经低下了头,那个最听话的杨元庆依然替他掌握着联想,他的女儿柳青掌管着滴滴打车,他的泰山会足以让中国企业界随时地动山摇。

 

然而,这里没有任何打动人心的故事,人类失去联想,世界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上周“钢铁侠”马斯克来华引发媒体热议,据说上海临港的房价都涨了,不过马斯克对于炒楼不会有什么兴致,他更在意的是什么时候能让人类真正实现火星移民。马斯克的商业理想就从头至尾有着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商业教父本是一个崇高的头衔,它应该赐给那些引领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商业领袖,像比尔·盖茨、马斯克都可以说是美国商业的旗帜人物,然而很可惜,中国没有这样的人物。

 

中国只有柳传志,一个令人唏嘘的教父。


【作者简介】

风铃里的刀声 | 格隆汇·专栏作者

不要说不可能,没什么不可能的


【精华推荐】

【风云四十年】柳传志:夹缝中的中国企业教父

【风云四十年】顾雏军:究竟是什么让你沦落到这般田地?

【风云四十年】董明珠:一个终将离去的悲情英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