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白深夜辞职,海正何去何从?

格隆汇特约 港股那点事 2019-04-07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加)

作者 | 郭小靖


2018年11月8日,晚上10点47分,海正药业(600267.SH)一则公告引起轩然大波。公告内容不是别的,正是在海正药业工作了五十年的董事长白骅辞职,一时间关于海正药业、关于白骅的种种涌上心头…

                           



1

董事长辞职,激起千层浪

 


1968年到2018年,整整50年,海正药业的发展史与白骅紧密相连。

 

时间回到1968年,21岁的白骅从杭州化工学校毕业,分配到海正药业的前身海门化工厂做技术员。也许彼时的白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生就此与海正药业连在一起。之前的采访中,白骅也曾提到,自己小时候也没想过搞医药,只是执着地相信,读书也好、工作也罢,都要好好干。

 

白骅就这样凭着好好干的信念,34岁做到厂长,51岁做到董事长兼任总裁,直到2016年由于年事已高,将总裁的位置交付给一手培养起来的林剑秋。而今日,71岁的白骅也许只得沉默里换得一声慨叹,离开视如己出的海正。

 

海正药业作为国内资历最老的药企之一,其发展历程与医药行业的变迁非常相似。而在这过去50年的发展中,白骅毫无疑问是最具影响力的那个掌门人。

 

早在1977年,白骅在三十而立之年加入了“地方国营海门制药厂”的领导班子,他发现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发的克念菌素疗效很好,就下定决心以8万元买下技术成果,为海正药业赚到第一桶金。

 

后来的几年里,白骅有陆续从上海医工院、上海农药研究所等购入阿霉素、阿佛菌素等技术。阿佛菌素是海正历史上第一个单品种利润过亿的产品,也正是凭借阿佛菌素,海正在国际兽药市场的市占率一度达到40%以上。

 

海正的一个转折点在1992年。在众人反对的情况下,白骅自1987年起就坚决推进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FDA验收工作。终于,1992年海正药业的妥布霉素通过了FDA(美国食药监局)验收,首次将产品打入美国市场。自此,海正药业开始在高端市场打破跨国药企在制剂领域的垄断地位,实现了由原料药向制剂的跨越,产品销往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30多个国家,海外市场也成为海正药业收入的一大源泉。

 

2000年7月,海正药业在上交所上市,步入曲折前行的新世纪。

 

2018年11月8日晚上,71岁的董事长“因年龄和身体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看似合情合理,但背后故事也许耐人寻味。

 

这家60多年历史、总资产220亿、净资产近80亿的国企,其大股东和二股东分别是浙江省海正集团和浙江省国贸集团,实控人是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而包括白骅在内的管理层却几乎没有持有任何股份。



不知是不是激励的问题,公司近年来的人事变动相当频繁。过去三年时间里,除了这次白骅辞职,之前还有副董事长、高级副总裁等多位高管辞职,公司财务总监更是一年一换。



更有网友爆料,公司内部管理混乱,人才流失严重。而从wind数据库了解到,公司高管团队的年薪也实在是低的可怜,17年财务总监薪酬只有11万,难怪公司留不住人…



为了解决公司激励不足的问题,早在2016年公司就计划对包括白骅在内的高管及核心员工进行定向增发,拟募集资金不超9.4亿元。然而恰如海正近些年的发展历程,其定增之路也颇多曲折。从2016年9月到2018年5月,历时近2年的时间,才获得证监会的受理,白骅最高可认购1.3亿元公司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本来应该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谁知却迎来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

窘迫的海正药业



2000年下半年,海正药业和恒瑞医药相继登陆上交所,在接下来的五年左右,二者几乎不相伯仲。2005年,海正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9亿,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同年恒瑞医药实现12亿,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但是到了下半场,恒瑞医药就开始把海正药业甩在后面,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市值被碾压的背后是海正起起伏伏的经营与恒瑞二十年如一日的稳健。



再看海正自己,本就增长乏力的海正又在过去的三年里频繁遭遇原料药出口禁令、核心制剂特治星断供等突发状况,业绩持续低迷。2015年9月公司收到美国FDA进口禁令,2016年9月收到欧盟EMA进口禁令,两张禁令使得公司的原料药出口业务面临巨大压力。2015年,由于海正辉瑞的海外生产工厂限产,公司核心制剂品种之一的特治星(一种复方抗生素)供给严重不足,直到2017年才有所恢复。

 

 

最后,2017年,辉瑞正式退出海正辉瑞,标志着这个曾经最大的合资药业海正辉瑞也走到终点。之前注入的7个重磅品种虽然能够以技术转让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交付给海正,但之后产品均不能再使用辉瑞的品牌和标签。



回到2012年,海正与辉瑞合资设立海正辉瑞,双方分别持股51%和49%,并分别注入各自的制剂产品,意在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开发、生产和推广品牌仿制药。2013年起海正辉瑞开始为公司贡献收入和利润,13年和14年海正辉瑞的营收分别是43亿和50亿,可以说双方合作的初始阶段还是比较甜蜜的。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特治星断供,15年海正辉瑞的业绩明显下滑,当年营收只有28亿,下滑44%,归母净利润更是下滑100%。与此同时,公司在一年内接连更换两位CEO,CFO、销售副总等高管也接连辞职。2016年就有传言称这个国内最大的合资药企可能要分家,后来海正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中也承认辉瑞确实考虑过撤资事宜。

 

其实,海正和辉瑞早在合作初始就有很大的理念差异:辉瑞希望海正辉瑞在中国地区推广销售其过专利期的品牌仿制药,同时借助海正药业在上游获得原料药优势、在下游能拓宽渠道至二三线城市;海正则寄希望于通过海正辉瑞实现原料药向制剂的产业升级,并希望获得辉瑞的技术。而特治星断供以及业绩的下滑或许只是二者分家的表象和导火索。

 


3

夜已在变换,像钻石灿烂



前面说了很多海正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不足,但并不意味着公司就真的一无是处。比如,如果我们看研发投入的话,你会发现海正的投入竟然仅次于恒瑞医药和复星医药,是国内医药行业最舍得花钱投研发的公司之一!

 

Pipeline don‘t lie!海正药业的生物药其实已经步入了国内第一梯队:


1)三个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的TNF-α抑制剂:依纳西普类似药已经上市,阿达木类似药申报上市,英夫利昔类似药处于临床三期,(三款原研药17年全球销售额超过350亿美金)。公司在TNF-α靶点的布局绝对是国内领先水平。


2)抗肿瘤领域:分别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和乳腺癌的CD-20单抗和HER-2单抗均已进入临床三期阶段,也都是排名靠前的“积极分子”。


3)降血糖领域:公司布局了三个三代胰岛素,其中门冬和甘精都已经进入了临床三期。



除此之外,公司的新型降血脂小分子药物海泽麦布已经完成单药的三期临床,未来有望与来自辉瑞的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形成很好的降血脂药物组合。

 

海正辉瑞分家之后,高瓴资本进入,公司也更名为瀚辉制药。目前瀚晖已成为公司核心制剂的平台子公司。去年瀚辉制药收入20亿,利润近4亿,今年又相继与诺华、山德士等外企合作,引入高瓴资本后的运作发展值得期待。



最后,FDA已经在17年6月解除了对海正的禁令,估计重新通过欧盟EMA检查也只是时间问题。公司近来也不断有替格瑞洛、卷曲霉素、喹硫平等制剂获批出口美国市场。出口业务也正在迎来转机。



4

结语



谈到海正药业,往往都是作为反面教材吐槽,但背后的国企激励问题也许更值得思考。


恒瑞医药作为国企在2003年开始就逐步实现了MBO,所以后来我们看到公司管理层励精图治、引进跨国药企科学家、产品线由仿到创由一到多、销售研发等环节各个击破,终于练就医药一哥的江湖地位。反观海正药业,同样是资历很深的国企,却一直没有给核心人员任何股权激励,最终我们发现公司人才不断流失,空有资产和产品线,就是迟迟不能转化为业绩。

 

昨日上午,新领导人走马上任,新掌门人是否能带来新的转机呢?

 



精华推荐

信达生物-B(1801.HK):生物制药股新秀,Biotech重磅选手来袭

第三批谈判目录大揭秘,抗肿瘤药迎来新趋势

从诺贝尔奖看医药股的投资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