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微信产品经理手把手教你做公众号

2016-04-16 萤火科技 萤火新媒

根据腾讯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15微信经济社会影响力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在微信生态上有超1000万的公众号、20万的第三方开发者!


这组数据,是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8月上线后至今,短短不足4年内形成的。


在1000万个公众号中,有63.8%的运营者,对公众号高级开发和运营做了投资,近30%的投资额超过了1万元。


其中,选择公众号的内容创业者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不少是一个人就做起了一个公众号。


另一方面,从2014年起,有不少投资基金对准了公众号进行投资,令公众号成为新的“香饽饽”。


在微信带来的社交经济时代,对于那些已经进入或未来想进入微信生态领域的内容创业者来说,要想脱颖而出,怎样才是做公众号的正确姿势?


在不懂学院的训练营,创大创始合伙人、前微信产品经理杨茂巍,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工具与内容红利,搭上这一波公众号的“顺风车”。



1善用公众平台开放接口的工具红利


其实,微信在2012年上线公众平台后,就像开发平台一样,也在这个平台上开放了很多的接口能力。


比如,2012年12月,开放了“信息查询”的接口能力,可以直接在微信里查附近的酒店、美食,甚至可以叫车,并产生了蝴蝶效应:微信团队有一个专门的小组来开发接口能力,由此形成了基于公众平台的工具红利,为内容创业者带来变现的可能。


比如,有一个号称投资变现最快的产品“今晚看啥”,创业团队第一时间接了公众平台的接口,每天晚上给用户推荐一部电影,用户体验、数据都比当时的百度电影还要好,结果9个月之后,就被百度电影收购了。


这是早期利用微信形成的1.0创业时代:接入开放接口,进行内容产品的创业。


对于公众号来说,要如何利用公众平台开放接口的工具红利?或许可以学习下面的两个公众号案例。

 案例一:“拼团”的工具红利 


有一个叫“拼好货”的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接口上,开发了“拼团”功能。比如,原本车厘子是20元一斤,通过“拼团”,只要3个粉丝一起来组团来拼,就变成9元一斤。也可以将拼团信息发布在微信群里,群友直接成团拼单。


由于占据了工具红利,“拼好货”目前有超2000万粉丝,并形成了各地的“拼好货”矩阵,刚刚获得了腾讯的投资,估值高达5亿美金。


案例二:“结婚证”刷爆朋友圈


还有一个案例是“爱分享”。在2月14日情人节那天,“爱分享”团队通过一周的接口开发,上线了晒结婚的产品。于是在当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爱分享”的晒结婚证H5刷爆了,甚至一度差点被微信“封杀”。


据统计,当天申请晒的结婚证高达1000万张,公众号也增加了将近100万的粉丝。


可以说,这些接口是基于公众平台而带来的工具红利。


而随着“摇一摇”等功能的叠加,微信已经不仅是媒体属性,公众号也完全可以利用公众平台的工具红利,开发出相关功能,形成自己的“产品”,快速获取目标用户,同时,实现变现。


 

2内容即产品,微信流水化的内容红利


根据杨茂巍与一些成功的内容创业者接触的经验来看,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创业者,其实做在内容时,不是必须要用很专业的知识才能写。


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新媒体运营者重视公众号,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公众号等内容创业,不论是内容运营,还是内容创业,其实强调的应该是“创业”,而不是强调“内容”,因为内容是有方法论的。


这一点,则可以归功于公众平台的内容红利:人人自媒体的时代,内容不是精英独有的,生产内容是可以流水化的,有一套方法论。


案例:20多个账号,流水化生产内容的方法论


比如,杭州一个新媒体团队,每一个运营人员都是大学毕业不久的“90后”,运营着20多个公众号。其中,粉丝数据破百万的有六七个,每周大概会产生2篇阅读量破百万的文章。他们的秘诀,是利用公众平台的内容红利,流水化生产内容。


方法论1:找爆点


每个早上,内容作者到公司后,花一个小时到海内外网站及朋友圈,发现一些当天最可能出现的爆点新闻性事件,找完之后提交到内容评审部,大家来评审,找爆点,然后定稿。


 方法论2:收素材


定稿之后,内容作者兵分两路,海外的去拿授权;国内的开始挖素材,挖掘事件背后身边的人一系列故事。收集完素材之后,评审会开始定写点。


方法论3:定写点

 

由于每一个微信用户都很容易在被打动之后,忍不住分享,因此,内容作者需要找到用户容易被打动的点。定点之后,花4个小时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方法论4:包装内容


要用不少于15张的图片,保证文章篇幅足够长。这样的好处是:一,用户如果读不完觉得很好,会收藏;二,用户读完之后会分享到朋友圈。

 

方法论5:以情绪激发分享


一篇文章每分享一次,有可能可以带来十个以上的新的PV。所以除了包装内容外,还需要在内容里酝酿足够多的情绪点,这是激励用户分享的关键之一。


这种“流水线”生产的内容,因为能打动粉丝,所以是有温度的。


而如果内容创作者能够持续地生产内容,则可以像一些公众号那样,不仅仅只是植入广告,而是通过内容红利带来的流量,做社群微商,或者是众筹,则是以内容变成产品,这也是变现的一种方式。


可以说,在微信建立起的生态中,公众平台的工具红利和内容红利,将不会过期,仍会不断爆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未来,谁会继续抓住这一波红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