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副省级的浦东与深圳多角度PK: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
文 / 他山之石
来源:识局(zhijuzk)
1
今天我们来比较浦东和深圳,都是副省级城市,深圳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重点发展,浦东在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展。整体来说,浦东晚于深圳开发开放。
2
笔者经常全国各地出差,出去多了,就发现一个现象,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关村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园。比如以其中的中关村软件园为例,不仅在北京,在天津、河北、江苏、东北等都能看到中关村软件园的身影。
当时我就有点小疑问:作为北有中关村,南有张江的张江,但在全国就基本看不到张江的身影。
比如说大家熟悉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那也是大张江和浙江平湖合作的,而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小张江。
根据同济大学对园区的排名,中关村排第一,张江排第二。我就好奇了,正如一个大型企业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在全球、全国各地攻城略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赚到更多的资金,才会实力更加雄厚,才能成为百年老店。怎么张江没走出去呢?
是的,如你看到的那样,在这个市场上,可以看到中关村在全国各地忙碌的身影,看到后起之秀东湖高新在各地的奋斗,看到小跟班南京高新等的小身板,更会看到华夏幸福这样的民企活跃的身姿,就是不见张江。
不仅不见张江,陆家嘴、金桥、外高桥等开发主体基本上都待在浦东,即使在外地有拓展,也只是在隔壁南通等地,基本上属于抬起眼皮子能看得到的地方,基本没有在全国布局。
当然,各个开发公司在上级统一指挥下有自己的经营思路,外界无法评价。按照一些人的分析,这些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开发公司都围绕着本身的使命在发展,主要职责是把各自负责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好,企业引进来,生态培育起来,这才是主要工作。
那么问题来了,不对外扩展,那么,集中精力发展本土,把本地好好发展起来也很不错。但现实情况或许并非如此。。
3
是的,浦东是发展得很好,无论是高企的 GDP ,还是云集的外企;无论是汗牛充栋的平台型研发机构还是大型央企的布局,浦东的确做得很好。
然而,这只能叫“大”,我啥都有,但却做不到“强”。为啥?这么多年浦东并没有培养出能在全国叫得响的企业;而深圳有万科、腾讯、华为、中兴、比亚迪、大疆、华大基因、顺丰这些全国各行各业人群基本都知道的企业。
对比深圳(深圳面积接近 2000 平方公里,其中 78% 的是平原和台地地形,其余为山区,即使按照 80% 的比例算,为 1600 平方公里)的面积,浦东( 1210 平方公里,全部是平原)的面积超过了深圳的一半,达到 3/5(60%)甚至可以说到 3/4(75%)的比例。
那么按照道理来说,两个地区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地区,都具有地理优势,都具有人才优势,那么浦东至少也要产生深圳一半甚至超过 3/4 的知名企业吧?答案是木有。
有人或许会说你不能老是列举深圳那几家企业,要看整体啊,说不定整体浦东表现更好呢。好,我们来看数据。
浦东:2016 年 GDP 8538 亿元。
深圳:2016 年 GDP 20078.58 亿元。
从数据上来看,浦东的GDP相当于深圳的 42% ,远不及 60% 的土地面积。
总量比不过深圳,那咱们比人均?
浦东:2016 年人均 GDP 15.95 万元。
深圳:2016 年人均 GDP 16.74 万元。
好,数据也说明了一切,人均也干不过深圳。
那比啥呢?既然总量和平均值比不过深圳,那质量呢?
质量我们要不就看浦东比较有代表性质的产业,IC 产业。这个产业在浦东是非常强悍的,也是当地主打的一个核心产业,优势产业,起步早,基础好,是浦东高端研发和制造业的典范之一。
浦东:2017 年上半年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为 326 亿元,同比增长 12.18 % ,占上海整体销售收入的 65.92 %。
深圳:2016 年深圳市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首次突破 500 亿元,年销售收入达到了 569.35 亿元,产业规模的增速达到了 30 %。
从这个数据上可以看出浦东数值绝对额是超过深圳不少的,这说明浦东 IC 产业仍然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而且从笔者的了解来看,尤其是 IC 制造领域,浦东优势明显。
但是,你要看下细分领域历年数据,你还是很有很大惊讶,深圳追赶上来了。首先这个追上来并超过的领域表现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
截至 2015 年,深圳集成电路产业 4 年来稳居全国各城市首位,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亦连续 4 年领跑全国各城市。 2011 年深圳设计业产业规模 126 亿元,2011 年浦东新区设计业产业规模 106.15 亿元,相差 20 亿元; 2015 年深圳设计业产业规模 380 亿元,2015 年浦东新区设计业产业规模 218.74 亿元,相差 160 亿元。
可以看出浦东在芯片设计领域与深圳的差距是越来越大。
除产业规模深圳超过浦东外,在主要企业发展方面浦东新区也落后于深圳。作为国内 IC 设计业的龙头企业,2015 年海思销售收入达 220 亿元,在全球设计厂商中排名第 6,是展讯销售收入的 2.4 倍,比浦东新区芯片设计业的产值规模还多。此外,深圳还有中兴微电子、敦泰科技、汇顶、国民技术等一批实力比较强的公司,2015 年增长率均在 30% 以上。
但现在浦东比较有优势的是在芯片制造上比深圳有明显的优势。
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呢?为何浦东的优势不那么明显,甚至部分领域落后了呢?
4
答案市面上很多文章都有了具体的分析,比如国企势力庞大,比如习惯性以引进外企为主,不重视本土企业培育,比如浦东生活成本较高,不适合创新,等等原因。还有人从文化角度分析,说上海、浦东是一个小资社会,大家有点钱都更注重生活质量,拼命工作创新的氛围不强。
这些原因都说得对,都说到了一部分原因。笔者就不再重复。笔者唯一想说的是,从政府、管委会、开发公司角度来说,我们是否可以格局更高些?放眼全球,放眼中国,放眼长三角。
笔者去深圳很多次,最大的感受是,这些深圳的民企,很多都在全国布局,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全国的领头羊。而浦东一些企业最多到长三角逛逛……
所以我们应该鼓励浦东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走出去,尤其是国有开发公司,走出去服务全国,服务长三角,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壮大,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到其他地区先进经验。
只有走出去,才能学到更多。有比较才有进步。
事实上,浦东有浦东自己的优势,随着未来直达浦东的高铁的通车,随着科创中心的建设,随着聚焦张江战略的进一步深入,随着喜马拉雅FM、bilibili 等新业态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中芯国际、中国商飞等大型企业的扩展,浦东的未来还是会很好,只不过,面对深圳的竞争,要居安思危而已。
深圳是个很好的学习对象。
(完)
精选留言
毛毛雨:
这是黑深圳黑的最狠的一次!深圳是要和上海比的,而不是和浦东比的。
刘波:
名义上同为副省级,深圳是计划单列市,相对独立。浦东的定位就是上海的一个区,和其他区没有本质区别。
徐建:
把“副省级”作为定语不准确,举个简单的例子,深圳有地方立法权,浦东至今都没有。如果按你这种比法,拿同是正处级的普通市辖区和县比比看,差别大了去了。比较要有意义,要引发思考而比较,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这篇稿子纯粹是为了码字。
彭孙琥:
其实思维不要太禁锢,要打开想象力!楼上很多同学还在局限在城市行政级别,机构人员配置,以此来推断浦东不能和深圳比!其实一个地区可不可比,主要看地区地理位置,人口承载力,可开发的面积。这些来看浦东完全可以深圳比!如果仅仅局限在行政人员配置,那么思维也太僵了,上海从一个普通小地方发展成全国第一的地区,早就跨过了不知道多少个曾经行政级别比他高的多的城市,思想僵化何来曾经的上海奇迹。
徐欢晓:
姑且先不论浦东是不是城市,浦东肯定不是副省级行政区。看看国内现有的15个副省级城市,四大班子及下辖区整体全部提高一级。浦东仅仅只是部分人员高配,大部分党政机关及人员仍是正厅级行政区配置。
彭孙琥:
看到刘的影子了。浦东确实同级对比落后的。不单单是浦东新区。上海市区对比广州北京市区,可以看到也在落后。上海的郊区如宝山嘉定闵行,可以和周边同等级地级市比如江阴昆山,等等。上海都落后了。上海要好好反思。其实就是除了90年代一段时期上海呈现略微上升态势,之后对比同类型地区基本都是原来领先的差距快速被缩小原来水平差不多地区,被对手迅速拉开巨大差距!上海不能在停留在税收中心和媒体,纸面中心了。要反思!
海澜:
因为工作关系跟北京中关村、上海大小张江都有接触,我觉得有两点差别文中没有点到。那就是京津冀北京一家独大,对周边的城市具有先天优势和吸引力;上海周边江浙的工业园区都有各自优势,上海张江不具备北京中关村那样的高地优势。另外就是大张江的机构相对松散,名义上有20多个园区,但是各自为战,北京中关村那是实打实的常委挂帅常驻,上海张江只是有个二三十人的零散组织,领导只是市领导挂个衔。一家之言。
BennyQ:
没必要都一样,也没听说过硅谷遍布美国各地,有意义吗?
nengze:
深圳不要说和浦东比,这样太高看浦东了,和整个上海比马上都要超过了,上海国企太强大,缺少活力!
你隔壁邻居:
需要纠正一下,浦东是上海是一个正局级的行政区域,只是书记高配由市委常委兼任。
第七个夜:
上海的国资是全国最强的,两者发展主体不一样。
郑:
说深圳和浦东比是黑深圳那倒也不至于,浦东在机场(浦东机场领先宝安机场一大截) 港口(洋山外高桥吞吐量遥遥领先盐田蛇口等深圳港)等外贸上面,跨国企业总部上面(这个深圳和浦东最起码是几十倍的差距),金融方面,科教文卫包括图书馆,科技馆总面积等方面都是能领先全深圳不少的。
hero hua:
黑深圳的,深圳虽然土地没有上海多,但深圳创新能力比上海还是强很多的,上海本地人太多,过惯房东生活的安逸日子太久了,而深圳则是以外来人口为主,注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都市!更何况,拿上海的一个区来和深圳比,不知怎么想的?
三闾大学博士前:
上海还停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洋买办招商思维中,前有迪斯尼,后有特斯拉,而且官媒都以免费为外企做广告为荣,殊不知进来的每个知名外企都是对民企的压制。上海以前以香港为榜样,现在总算成为香港一样的城市了,一样在时代大潮中湮灭。
张大大:
上海的GDP已经全国第四,新任上海的领导也很着急。
温雪城:
基因不一样,驱动力不一样。以国企为主的地方长期竞争力必定落后于私人资本控股的企业。这是浦东的结构决定的。
郑:
深圳70年代末开放,优惠政策力度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久!最初的特区面积比另外珠海 厦门再加汕头三个还大一截,而且靠近香港,靠着人口红利,吃独食的政策,大量的港资,部分台资,走私,山寨等赚足了第一桶金,这些因素导致深圳是无可复制的。浦东90年代初才开放,优惠政策主要还是针对外企的,可以说浦东的开放规模还不到深圳的零头。还鼓励浦东走出去呢?浦东自己的发展都感觉投资不动了!浦东机场下来到市区,那一片片荒地,平房的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倚天剑:
上海看国企,深圳看民企,国企富国家,民企富个人。
机会:
不是gdp强就代表强。比研发,还是京沪强;比产业化,却是深圳强。比研发内容,京沪的有点例“脱离实际”,以人类未来为导向;而深圳则主要是企业研发,是市场需求为导向。例如量子计算机等还在实验室里的东西就没深圳的份,也不会有。深圳,有点拿“赚钱”当一切了。
静:
上海的创新力和人均GDP都pk不过深圳,你拿上海一个区去PK啥意思?还有那个浦东新区面积,应该算上新并入的南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