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军超融合,中国电子云的局面与牌面

袁绍龙 中国电子云 2023-09-07

文章转自:大数据在线

作者:袁绍龙

‍中国电子云要进军超融合市场?


没错,随着行业“老兵”曹心驰的加入,中国电子云在超融合、分布式存储等领域的布局也逐渐清晰。


但业界可能有疑问,超融合已经算比较成熟的市场。要知道,除了Nutanix、VMware等超融合专业厂商之外,近年来传统服务器厂商也在大举进入,中国电子云此时还有市场机会么?


对此,中国电子云副总裁、IT产品线总经理曹心驰笃定地表示:“中国电子云固然是后来者,但绝对不是弱者,团队成员在行业中均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于超融合、分布式存储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有着深刻理解,对未来充满信心。”


Part.01
超融合:是变革也是机会


毋庸置疑,超融合是建设新型数据中心的核心力量。


曾几何时,超融合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当仁不让的明星,不仅诞生了大量初创公司,甚至还吸引了VMware等巨头加入。时光荏苒,经历十年发展之后,正当人们认为超融合产品、市场与定位趋于成熟时,市场再次风起云涌,在AI应用、大数据、云原生、XPU等因素的驱动下,超融合又在酝酿下一次变革。


所谓变革,首先就体现在技术与产品形态的创新。例如,XPU等硬件的支持对于提升虚拟机密度、性能和降低TCO都大有裨益;而对于容器等云原生的支持,则让超融合软件栈加速重塑,以更加贴近敏态业务需求。


中国电子云副总裁、IT产品线总经理曹心驰


除了产品与技术之外,超融合也在外部政策和数据中心大环境迎来变革。例如,最新《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明确要求提升数据中心单体规模和单机架效率,加速建立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格局。这些政策无疑为超融合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这是中国电子云的机会所在。”曹心驰坦言:“超融合正在打破存储市场、服务器市场和虚拟化市场的边界,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所以,很多厂商都在涌向这个领域。”




IDC最新《中国超融合存储(HCI)系统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超融合存储系统(HCI)同比实现41.1%的增长,市场增速之快和未来空间之大可见一斑。


正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中国电子云在分布式存储、云原生、XPU等等领域的布局,让其有足够底气在云计算、超融合、虚拟化、桌面云等领域一展身手。


Part.02
“软硬兼施”的牌面


说到底,超融合正在硬件架构和软件堆栈层面迎来重塑。


这的确是中国电子云这些市场“后来者”的机会所在。事实上,中国电子云在团队构建、技术布局和产品规划等方面已经布局良久,正在市场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


首先是团队方面,超融合、分布式存储等相关研发团队已经形成,并且吸纳了来自云计算、存储等领域头部厂商的大量人才加入,为技术与产品创新夯实了牢固基础。曹心驰直言:“团队很多人都是在相关领域拥有十余年的顶尖人才,之前都趟过很多‘坑’,对于未来技术发展和如何避免掉‘坑’有着很深入的思考。”



其次,中国电子云在分布式存储、云原生存储、XPU等领域布局走在前沿,使得其构建起面向未来数据中心的竞争力。例如,中国电子云在计算层自主创新的雨燕计算架构,软硬件一体的设计实现网络卸载、存储卸载、加密卸载并实现了虚拟化的零损耗,让单计算节点的网络IO性能提升了5倍,存储的性能提升百分之百。


又如,在分布式存储和云原生领域,中国电子云并没有历史包袱,使得其以面向未来的角度去思考和研发。例如,中国电子云的仓海CeaStor软件栈基于容器架构设计,是世界上首款采用Kubernetes集群管理的云原生存储系统,利用云原生技术实现高度自动化的运维和存储敏捷开发。


最后是产品层面,中国电子云得益于团队和研发方面的深厚布局,使得其自研核心产品不断推出。例如,(仓海)分布式存储和(仓山)超融合存储两套云原生存储体系,具有极致的性能、灵活性和高度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可以缩减TCO。


曹心驰透露,“我们一直在紧跟技术前沿,超融合产品预计很快就会发布。”


Part.03
以系统论构建全栈云能力


中国电子云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广泛吸纳政企行业用户的需求,将这些需求理论化、架构化,然后从顶层设计开始,实现整个云计算的架构和全栈能力的构建。”曹心驰如是说。


所谓“系统论”,是钱学森等航天前辈基于东西方理论、航天工程多年实践等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强调从系统整体出发将系统进行分解,在分解后研究的基础上,再综合集成到系统整体,实现系统整体涌现,最终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问题。



毫无疑问,系统论对于当前中国电子云构建全栈云能力极具指导意义。如今,中国电子云基于中国电子PKS自主计算体系,打造了全栈云能力同时也承接了X86平台的技术能力,实现了PKS和X86的共同底座。在基础架构层面,中国电子云基于后发优势,起步即采用了云原生分布式架构,打造了2+1+1+N的四层架构,实现了技术统一,基础加设施统一和管理体验的统一。


“云技术路线已经得到充分验证,进入到比较成熟的状态。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纠结技术路线的选择,而是在技术层面深度挖掘价值潜力。”曹心驰补充道,“中国电子云基于国家规划和建设计划,设计了完整架构和技术实现,从而更好满足政企行业的业务诉求,并且减少需求匹配的复杂度。”


此外,中国电子云在服务于政务、央企、金融、医疗、教育和交通等行业的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云边端全场景的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大型的私有云、行业云以及云基础设施构建所需的全面产品和服务。


目前基于PKS自主计算体系,中国电子云已经服务于政府和企业超过300多家。面向未来,随着不断完善全栈能力和开发的生态合作体系,中国电子云有望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源动力。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