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脑洞:知识工作者如何为时间赋能?
2018年9月奥林匹克塔观西山与夕阳
今天读辉哥奇谭的文章《老板不在意你今天做了什么事》,深有感触。
因为这个星期我恰巧在整理项目计时,不免开始思考作为一名律师,什么样的工作时间才配得上“可支付”三个字。
众所周知,律师、咨询师这类知识工作者,都是靠出卖时间和知识为生。
但仔细想想,知识工作者出卖的不单纯是时间,也不单纯是知识,而是时间、知识与客户需求的结合。用公式表示就是:时间X知识X客户需求=工作成果。
依据这个公式,我们出卖的是工作成果,而不仅仅是时间或者知识。
我整理项目计时的直观感受是,我记录工作时间经常是在描述过程,比如从九点到十点调研XX项目律法规,但是这种描述无法说明这一个小时的工作成果是什么。
我们如果站在客户的立场上看这一条计时记录,客户会心甘情愿支付服务费吗?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来描述计时记录,“完成XX客户交办的XX方面的法律调研报告初稿”,客户就立刻明白这位律师这一个小时的产出是什么了。
因此,我认同辉哥在他的这篇文章中谈到的,老板并不关心你做事的过程,而是你做事的成果。
同理,客户需要知道的不是我们工作的过程,而是我们的工作成果。
所以,我会在今后的计时上作出以下改善。
1. 将计时记录的描述从过程导向改为目标、结果导向。
举例:将“从九点到十点调研XX项目律法规”改为“完成XX客户交办的XX方面的法律调研报告初稿”。
2. 改正计时为倒计时。
正计时使人没有紧迫感,而倒计时就像信用卡额度一样,始终提醒我们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无休止地消耗。
计时条块根据所需产出的工作成果进行设置。如果某个任务需要20分钟完成,那就设置20分钟倒计时。
3. 将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
目标太大容易在每日工作、每次计时感到迷茫,容易无谓地消耗时间。因此,将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一个番茄时间就可以完成。
一般一个番茄时间是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调整番茄时间的长短。
4.每次完成一项大目标后,分析有效工作时间比例,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有效工作时间,将自己的时间更多地花在与知识的结合上,而不是与简单重复技能的结合上。
律师靠出卖时间和知识为生,没有了时间,律师不可能有收入。
因此,我们应当考虑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有效工作时间比例,尽量降低“那些藏在冰山一角下的时间”,有效降低时间成本,提升单位时间产出。
5.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行业或者领域的深入理解,生产出只投入一次时间、便可重复销售的“产品”。
请记住:法律咨询意见、面授培训、尽职调查报告、诉讼等都不是投入一次时间就可销售多次的产品。这些称之为“服务”,每一次提供服务均需要重复投入时间。
常销书、数据库、软件、数据模型等均是可以投资一次时间,便可以通过极少量的维护时间投入,就可以不断重复销售的产品。
我们作为知识工作者,不能满足于需要重复消耗时间的精耕细作,也要通过技术手段,让自己的知识插上翅膀,超越时间的限制,从而做更有意义的事,更需要智慧的事。
我对于知识工作者如何提升时间价值的思考和实践也仍在路上,与君共勉,并持续分享心得。欢迎交流互通。
相关文章:合作力令我们拥有更好的未来
上一篇文章:璐姐周周报(第五期)20180929
犹豫良久还是决定公开自己坚持日更100天的小心愿。今天是日更第8天。
关注本公众号,请长按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