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里&腾讯联手投资,谁施了“魔法”?

易瑾 财经网科技 2024-03-07


市面上可投资的优质大模型企业数量有限,
市场对大模型未来的能力边界,
也还在一个模糊的状态。


编辑|易瑾



10年前,阿里暂停与微信相关的第三方应用服务,淘宝与微信外链不再直接跳转,阿里和腾讯之间构筑起一道“柏林墙”。近日双十一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传言称“淘宝可用微信支付”,淘宝官方回应还在逐步开放中。


在电商世界,两家这堵墙要彻底拆掉,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大模型世界,阿里和腾讯似乎是“一伙”的。


10月17日,由前搜狗CEO王小川创立的百川智能,对外披露完成A1轮战略融资,阿里、腾讯、小米等参投。不到一周时间,智谱AI宣布已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阿里、腾讯、红杉等。


原本两家屈指可数的同框“名场面”,现在一个月时间里,却出现了两次。经济学家、新金融学家余丰慧表示,腾讯和阿里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在很多领域都是竞争关系。在投资大模型企业时,他们可能认为合作比竞争更有利。首先,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新兴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动态;其次,通过共同投资,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担风险,并且有可能从协同效应中获益。


自研投资“双管齐下”


10月31日,在2023云栖大会现场,阿里云首席技术官周靖人宣布阿里大模型家族全面升级发布,通义千问2.0正式升级发布。据介绍,通义千问2.0模型参数达到千亿级别,不管是在阅读理解还是逻辑思维、数据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能够全面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ChatGPT引爆全球以来,大模型就站在了风口。今年4月11日,阿里云大模型通义千问正式对外发布,周靖人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所有软件都值得大模型升级改造”,并宣布未来阿里所有产品将接入大模型全面升级,希望更多生态企业基于“通义千问”,拥有具备行业能力的专属大模型。


往生态布局的阿里云,近期接连宣布开源通义千问不同参数的模型,据介绍目前阿里云已开源的通义千问7B、14B版本,下载量突破百万。


“不急于推出半成品”的腾讯,在9月7日召开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正式推出混元大模型。就在上周四,腾讯公布了混元大模型最新进展,腾讯机器学习平台算法负责人康战辉称,腾讯混元千亿的主模型已经超越了GPT3.5。


目前腾讯混元大模型接入了180个腾讯业务,比9月份增长了3倍,其中60多个业务做了精调,将重点打造腾讯会议、广告和浏览器等业务。


在自家大模型有序迭代的过程中,腾讯和阿里还充当起来大模型企业的“投资方”。从目前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阿里参投的大模型企业主要是智谱AI和百川智能,而腾讯则对更多的大模型企业“下手”。


6月1日,据路透社报道,国内通用大模型初创企业MiniMax完成了超2.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目前公司估值超12亿美元。在本轮融资中,有腾讯有关联的实体参与,参投资金或为4000万美元。


几乎在同一时期,深言科技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腾讯旗下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好未来旗下公司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同时,注册资本由约131.6万人民币增至约183.5万人民币。


一边自研一边投资相关企业,余丰慧认为腾讯和阿里虽都有自己的大模型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与其他大模型公司进行合作或投资。他表示:“大模型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通过投资其他公司,腾讯和阿里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和经验,同时也可以扩大它们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可投的优质大模型企业有限?


2023年,或许没有比大模型更火热的行业了。大厂前仆后继、科技圈知名人士“二次创业”,国内早在7月就掀起了“百模大战”,据科创板日报报道,目前国内至少有130家公司在跟进大模型产品,其中做通用大模型的78家,做垂直大模型的52家。


另外,来自全球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的预测数据显示,AIGC将为全球带来至少9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增量。这9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量中,排在前三的产业分别是高科技、零售、金融。


万亿市场“诱惑”前,也并不奇怪有这么多“选手”涌入其中。不过这么多企业里,优质的大模型企业到底有几成?


“目前市面上可投资的优质的大模型企业数量并不多。”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因为这些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虽然有一些大模型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但大多数企业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和市场验证,才能成为真正的投资对象。


此前,润土投资合伙人刘苡松也表示,目前国内还是缺少好用的底层大模型,应用层都还是虚的,应用层都还在用国外的底层模型,现阶段创业者或者大厂们应该集中解决发力属于自己的底层大模型。


今年8月,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温绵绵在一场公开活动上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金沙江创投已重点关注和布局生成式AI相关的投资标的。她表示,投资人的共识可能在不同的层面,但对于整个大模型生态蕴含着不亚于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这一点上,大家是有共识的。


她指出,“因为技术发展过快,大模型的迭代过快以及通用大模型和应用层之间和垂直大模型之间的边界不清晰,大家都还在探索阶段,包括投资人之间,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都有比较多的非共识点。”


在这之前,金沙江创始合伙人朱啸虎还在朋友圈写道:“不要迷信通用大模型,因为明年GPT-3.5就成commodity(通用基础设施),而三年后,GPT-4也会是。对于大部分创业者,场景优先,数据为王!”


这一年来虽然很多创业公司、企业、投资人,都投身于在大模型的浪潮中,但目前对大模型未来的能力边界,还是在一个模糊的状态。8月31日,首批获得备案的11家大模型公司中,也鲜有初创企业。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张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都处于探索过程中,一旦模型的边界更加明确,或者我们了解模型的未来空间还有多大的时候,我们就能更好地衡量前端投入的价值。我们会知道投入产出比到底是多少,以及在什么样的场景中使用它。


摩根大通的一份统计显示,近期,人工智能(AI)股票的散户净买入量已降至3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媒体报道中提及AI的文章数量也较二季度高峰时有所下滑。


柏文喜指出,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合适的大模型企业进行投资,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专业的投资眼光。余丰慧也表示,关于目前市面上可投资的优质的大模型企业数量,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取决于投资者的具体要求和标准。然而,由于大模型仍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领域,因此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并做好充分的研究。


综合自:华夏时报、华尔街见闻、科创板日报、证券时报



   推荐阅读   

END

微信号|Taigeeker

新浪微博|财经网科技

财经网科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阿里&腾讯联手投资,谁施了“魔法”?

易瑾 财经网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