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的老字号!南充小镇上的凉粉铺卖了104年!

2017-04-07 南充晚报

  春日的阳光斜射在顺庆区金台镇老街的一通老屋上,70岁的卢朝德熟练地打着锅盔,63岁的老伴赵志琼则忙着调制凉粉, 虽然不是逢场天, 店铺里依然挤满了客人。店铺大门上方,鲜红的店招上写着三个大字———卢凉粉从1913年至今,这家小镇上的凉粉店已历经四代人,走过了104年。


网络图

薪火相传 百年手艺延续四代人

  “我们家卖凉粉是从1913年开始的,经历了学、在、朝、廷(字辈)四辈人。”卢朝德介绍, 自己的老家就在老街背后几百米的“鲜家院子”,小时候,爷爷和父亲挑着凉粉,走街串巷,自己也跟着凑凑热闹。“那时候镇上还有戏楼,每次唱戏,也是我们生意最忙的时候。”

  卢朝德的父亲卢在贵有兄妹5人,唯独他对凉粉情有独钟,于是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家里的这份产业。“老人家卖了一辈子凉粉, 直到80岁身体不行了才停了下来。”卢朝德有兄妹3人,又唯独他特别喜欢凉粉。大人做凉粉,他就在一边看,大人卖凉粉,他就帮着看摊位。后来,父亲在镇上买了铺子,他就跟父亲一起,打锅盔、卖凉粉。
  “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在忙。一天不搅凉粉就感觉出气都不顺。” 卢朝德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做凉粉就跟穿衣吃饭一样,成了一种习惯。过去,白天在地里搞生产,晚上在家里就搅凉粉。而现在,自己跟老伴天亮开门, 天黑关门, 一碗凉粉也就两三元,也挣不了多少钱,但做着凉粉,守着店子,炉子上随时有免费开水,大门口摆着条凳,方便过往行人来歇歇脚,街坊邻居们随时也来坐坐,这种感觉很踏实。
  “儿子的手艺现在比我好多了。”卢朝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卢廷友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二儿子卢廷勇中学毕业后就在家料理凉粉铺。“老二有灵性,都没咋教他,自己看都看会了。”谈及儿子,老人难掩自豪,他说这段时间二儿子被成都一家凉粉店看中了,高薪聘请他去主厨,家里的凉粉店暂时由两位老人打理。


图片卢朝德和老伴制作凉粉


手工打造 一碗凉粉需六道工序


  “手艺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卢朝德介绍,多年以来,卢凉粉一直坚持手工制作。一碗凉粉需要六道工序:泡豆、磨浆、过滤、澄粉、搅粉、塑型。
  “我们的凉粉只用豌豆,因为豌豆凉粉更有韧性,口感更好。”卢朝德介绍,将去除了杂质的豌豆倒入木桶, 用清水浸泡8小时左右至软即可磨浆。通过碾压,把泡软的豆子捣碎, 让其中的蛋白质渗出来。磨好的浆液用“摇架”过滤后放入瓦缸里静置,淀粉自然下沉。“会分成3层,第一层是透明的清水, 最下一层是白色的淀粉,中间有层浅黄色,我们叫做黄粉。”老人的后厨有一口一米见方的瓦缸,揭开盖子,全是乳黄色的浆液, 不断有气泡从底层渗出并浮在表面,宛如朵朵黄花。
  “接下来这步最重要,凉粉好不好吃就看它了。”老人所说的是“搅凉粉”。将静置好的水淀粉放锅里,烧开,然后用木棍搅拌,直到淀粉由浑浊变透明、 由稀疏变粘稠。卢朝德说,搅凉粉是个体力活,一大锅凉粉要搅拌将近两个小时, 搅好之后经自然冷却,凉粉就做好了。
  “凉粉爽口,年轻人喜欢吃,老人们大都喜欢吃刚搅好的热凉粉。”卢朝德介绍,每次自家把凉粉搅好后,总会趁热给老邻居们端上几碗。


真材实料 美食留住岁月记忆


  卢凉粉的铺面就在金台镇的老街上, 一通明清时代修建的老屋。穿斗结构,青瓦木柱。铺面近40平方米,前店后厨,店里摆上3张方桌,数根条凳,整洁又清爽。
  记者在店里停留了一个小时左右,前来买凉粉的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是慕名而来。“除了南充,还有成都那边过来的。”说起自家的手艺,卢朝德憨厚地笑了,“逢年过节,都会有很多外出工作的年轻人来我家吃凉粉,说卢凉粉是他们儿时的回忆。”
  “开门做生意,讲的就是货真价实。”从过去的一分钱到现在两三元,那碗凉粉材质不变,工艺不变,热情不变,唯一改变的是古镇和老人的容颜。
  “大儿子要在上海发展,老二暂时又在成都,年轻人的天地由他们去创造,我们老两口就在家里把凉粉搅好。”卢朝德目光里一片祥和。
  

顺庆记者站 曾江林 文/图

图文编辑:王曼霖

责任编辑:唐龙

内容来自南充晚报

不要错过

重磅,南充规划建设10条铁路,快来看看有没有通到你家…

突发|南充人民中路保利下穿出入口处发生火灾,无人员伤亡……

南充人注意了!以下人员请速回老家!因为马上就要......

身份证号是511、512开头的南充人注意了,再不看就来不及了!

速看 | 南充这些乡村又被四川省点名了,成省里重点培育对象!快看看有你的家乡么?

车祸丨南充一辆三轮车侧翻致一死三重伤,一婆婆当场死亡!(附视频)

提醒丨川R的司机已传疯,一场惨烈的车祸惊醒所有南充人!


小编打工不易

求点求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