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宜宾榜样丨山沟沟里的致富带头人史进洪:了不起的代家村

宜宾发布 2018-11-03

珙县上罗镇代家村

是以种植花卉苗木闻名的

“富裕村”、“花园村”

然而,在10年前

这里却是一个

无区位优势

无资源

无产业的

贫困小山村

10年间

这里人均纯收入

从1574元提升到2016年的19244.87元

2015年

全村还实现净收入1886.52万元

集体经济收入50.97万元

这样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的不懈努力

他就是代家村党支部书记

史进洪

史进洪在学习花卉苗木的知识

穷 怕 了 的 代 家 人

史进洪是土生土长的代家人

童年少年时期

就是真真实实去体验一个词:

贫穷

代家村属于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

村民们常年的主食是苞谷

孩子们要生了病才吃得上一顿白米饭

过年才见得到猪肉

有孩子吃苞谷吃够了

馋一碗白米饭

竟然去找村里懂医的伯伯:

求你了,让我得点病吧,别死了就行!

▲如今的代家,再也不是以前的贫穷面貌。

史进洪家同样贫穷

父亲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母亲的眼睛天生残疾

这个家在村里也算穷的

一下雨,房子里又是水又是泥;

别人家能吃上肉的时候

他们只能眼巴巴地闻着

▲史进洪带着村民一起干农活

但这一切

都没有让这个农家少年磨灭志气

他努力读书,考上中专

命运没有眷顾他

他以10分之差落榜

贫穷的农家不可能考虑复读

他的分数可以去巡场高中

可是家里没钱让他读

他去了上罗职高

学校可以住校

可家里没钱

每天早晨,鸡叫两遍就走

打着手电筒

在韩家坳把电筒放在草笼里

下午回家带回去

冬天借住在亲戚家

自己带着苞谷面

前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一天的饭

就是这样读

家里也再供不起

史进洪仅读了一期就退学了

这当然遗憾

不过不要紧

将来他还有机会走进课堂

尽管时间很短

▲史进洪(左一)正在为花卉除草(王宇 摄)

值得说的是他所选择的专业

一般来说

村里的孩子多半会选择

电子、机电、旅游、酒店一类的专业

方便将来的打工对口

而史进洪选择的是

农业管理

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要走

这一年他19岁

他可以在土地上学习农业管理

也许这才是最合适的地方

史进洪展示收到花卉苗木的求购信息

靠 这 片 土 地 改 变 命 运



年轻的史进洪很讨长辈们喜欢

他对人恭敬,说话办事“招信用”

他种苞谷,代销化肥

还养过乌骨鸡

都没有找到那条致富路

▲如今,代家是科技产业示范园聘用村民,带动其致富

但史进洪那股劲头叫老辈们看在眼里

他不服输,不会垂头丧气

这样不行,马上干那样

代家四组的组长没有文化

从小看着他长大

看重他踏实、耿直

看重他算是农村的文化人

推荐他当了四组的组长

一步步,史进洪当上村里的文书

直到2001年6月

他被选为代家村党支部书记

这一年他27岁

▲史进洪到村民家了解民意


那么多人信任他

连上一届支书也投了他的票

他心里自然欢喜

老支书史天权真的没啥想法

应该让年轻人来干

从村主任到村支书,史天权干了三届

90年代当村主任的时候

最大的工作就是去每家每户收提留

连自己家的提留都得要去借

可想这工作有多恼火

这个村太穷啊

▲代家村人用双手铺成的石子路,未来周边将打造成乡村旅游点


2001年代家村人均年收入1574元

没有矿产资源,没有任何特色产业

纯粹的农业种植村

村民越穷

问题越多,矛盾越多

他该怎么开头?

他苦苦思索着

也多次召集村“两委”一班人

商量发展思路

在一个没有任何优势的地方抓发展

谈何容易

大棚蔬菜?不行

离场镇这么远,运到市场根本卖不起价;

水果?也不行

问题差不多,交通太不方便

请来上罗镇联系代家的干部搞了调研

还是没有找到方向

史进洪一筹莫展

▲现如今的代家村新村聚居点

咬牙种下黄桷树 生活从此有芬芳

他知道宜宾赵场有个花卉基地

听说泸州龙马潭石洞有很多黄桷树

有一次,珙县县委办主任对史进洪说起

成都郫县那里桂花树多

人家全靠种树挣钱

……

他觉得心里有个地方亮堂起来

树木,不怕路远,不怕烂市

……

说不定值得试试?

▲黄桷树种植成功后,史进洪带着大家种植花木

要试就得赶快

他带上村支部和村委全部成员一共13个人

包了两辆面包车

花了三天时间

跑了赵场、泸州石洞、郫县

这三个地方

回来他心里就有底了

现在好像哪里都要栽点树

那么多小区要绿化

那么多城镇要美化

树木不愁销路!

黄桷树的根系非常发达

对土壤要求很低

耐旱,耐瘠薄,适应能力特别强

还有比这个更适合的吗?

村两委做出了决定

可是最终要从口袋里掏出钱来买树苗

大家都犹豫了

▲史进洪传授村民苗木种植技术

只有五个人跟随着他

除了村主任史天权投入一万多

其他人三千、两千、一千多

老协会秘书长周道容没有土地

花200元买了20根黄桷树种在路边上

▲代家村的廉政文化墙


村里的老人摇头

祖祖辈辈都是种粮食才能糊口,种树?!

是吃树叶还是吃树干哪?

那树叶子喂牛嫌少!

其他人则在观望

就算是好种,就算很轻松

卖不出去还不把土地白白浪费了?

万一卖不出去呢?

到处都有人种,凭啥买你的呢?

▲如今,代家村户户通水泥路

史进洪看准了这事

认定它就不可能失败

他是个不怕的人,不怕借债

不敢闯不敢试,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树苗种下后的

第二年开始陆陆续续见效益了

第三年他们的黄桷树总共卖了30万

投入最多的史进洪一下子成了“富翁”

所有人的投入都获得十倍十几倍的回报

村里人的眼睛亮了

一亩,两亩,十亩,百亩

……

▲如今,代家村田野上栽满了花木

2006年

代家村的花卉苗木种植初具规模

两百亩,三百亩

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听说了

纷纷回到村里

能在家里挣到钱

为什么要在外面受委屈

挣那么辛苦的钱,背井离乡,牵肠挂肚

到2013年底

全村250户人家220户都种植花卉苗木

总产值456.74万元

人均纯收入14748元

21户村民家里买了私家车

……

▲代家村一组史学永修的新房,一家七八口人住得好了,邻居们没事也爱来串门,在院子里坐坐、摆摆龙门阵。

▲代家村幼儿园里面小朋友

定律:要想富先修路


干一年当过去十年

种的不是树,简直就是种钱

村里人都服了史进洪

 后来根据市场调查结合代家土壤情况

增加了桂花、紫薇、香港紫荆等树种

▲村民们正在研究紫荆、红花丹桂等树木的种植办法

他心里亮堂了

他终于在土地上摸索出了一条致富路

全村的人都会跟着走上这条路

说起路,这是代家村村民最恼火的事

代家村在珙县上罗镇南部

距上罗10公里,距县城80公里

从代家到上罗是一条烂泥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出个门,太恼火!

▲村村通水泥路

更不要说村里的路,那全是靠走出来的

代家人走了几辈子的就是这样的路

年轻人走出去就不想回来了

村里的路不像路

简直是代家人的心病

要去镇上买点东西

那得费多大的劲

不说别的,花木运进运出

运费都比别人高

怎么办呢?

▲在村两委班子引领下,代家人投工投劳修建了观光亭和几公里的产业路

史进洪带着村两委一班人

到三组搞地勘、做测算

算出材料费就需要3万元

他们公布路线,发动受益户集资修路

村民受够了道路的苦

都很支持

石料可以就地取材

可是代家村的石头是“油光石”

非常坚硬,这条路修得异常艰难

敲石头使钢钎、二锤

挖土用锄头、铁锹,运送

全靠村民肩挑、背扛

这条一公里的泥石路

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一起上阵

2004年至2008年

他们陆续修了3条路

几个组的路全通了

为这些路,他跑来许多支持

▲漂亮大气的民居

这些年来

他们积极争取项目

多方筹措资金

据不完全统计

先后争取电力、电信

水利、新农村建设

教育、科技等

方面的资金500多万元

初步完成了代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路灯,健身器材,腰鼓队……村民的生活多姿多彩

华灯初上的村庄

在代家村村委会的楼前有一个文化公园

里面有健身器材,有乒乓桌

有一块LED显示屏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黑板

左边是财务公开栏

右边是专合社公开栏

上面记着流水帐:

8月16日,专合社报装车费40元

三轮7元,资料费20元,合计67元;

8月21日,路灯电费充值500元;

8月26日,支付清洁工工资2000元;

……

▲代家村办公室前的党的政策宣传展板

2007年,代家成立花木协会

2009年更名“群兴”专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每年

从会员的花木销售总利润中提取2%的管理费

作为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

这些钱

反哺村里的花木种植产业

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公益事业上

这些钱

每一笔,怎么花,花在哪里

花了多少

村民都可以在黑板上看到

▲在代家村村公所,村民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查询相关信息,这里可查询内容包括村务、财务以及农村相关政策法规等。

2009年以后

村里建起全县第一个村民文化公园

村道上装了路灯,卫生水井

微型水窖、垃圾焚烧池

健身器材,组建军乐团

连枪队

……

▲村民组织的军鼓队

还为80岁以上村民全额购买新农合

每年六一儿童节

村上会给学校发一点慰问金

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都会获得一笔奖励

▲村上工作人员向村民讲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

这个从来没想过离开村庄的人

终于在自己的土地上实现了梦想

能够带领村里的人共同富裕

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

他爱这个村庄

即使它那样贫穷的时候

他也从没想过离开

他遵从土地延续下来的文明

用村民的话说是

懂规矩、耿直、仗义

他和村里人把代家建设得这么美好

让农村的孩子们明白

农村的未来不是城市

而梦想也不只在城里生长

他比别的农村青年多一点恪守

正是这份质朴的坚持成就了他

成就了他的梦想:

就在这片土地上,改变生活,改变命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6244v0jsa&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近日,公益电影《最后一公里》

正在宜宾拍摄当中

影片以代家村脱贫攻坚素材为原型

讲述珙桐村的年轻干部

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不仅打通了通往村里的最后一公里路

也打通了村民通向幸福生活的

“最后一公里路”

▲公益电影《最后一公里》开机揭幕

这部电影取景点包括

兴文石海

珙县代家村

永兴茶场等

▲益电影《最后一公里》开机仪式

中影集团纪委书记袁临敏说

中影集团对公益电影《最后一公里》

高度重视

该片主创人员多次深入基层

走访田间地头

聆听入村扶贫干部的心声

了解山村群众的期盼

了解宜宾扶贫实情

剧本几易其稿,反复打磨

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拍出精品佳作

通过电影《最后一公里》

把宜人、宜业、宜居的新宜宾宣传好

把宜宾脱贫攻坚的先进人物和

先进典型推向全国


文章来源丨综合四川新闻网、宜宾新闻网、宜宾日报

图文编辑丨牟曦(微信ID:lgrjdywm)

执行主编丨王晓翔(微信ID:ybfbwxx)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