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宜宾2200年记忆——来,和汉代生活来一场邂逅!

宜宾发布 2019-04-20

关于汉代僰道的信息,翻遍史书也不过寥寥几笔。不过,随着宜宾汉代墓葬越来越多的发现和发掘,出土实物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为我们了解汉时僰道提供了宝贵的实证资料。

东汉陶耳杯

汉代人普遍信奉灵魂不灭,他们“事死如事生”,形成厚葬习俗,墓葬成了世间生活的真实缩影和生前拥有财富的形象写照。他们相信,人死后,去到一个差不多同样的世界。因此,他们带上了在这个世界能够带走的一切:日常用具,碗、盏、罐、釜、镬一样不缺,此世养过的鸡、鸭、狗、马一样不少。为庄园劳作的长工、照顾一家生活的仆人,更是成群地跟在他身边,保持着此世的形象去到彼岸继续为他服务。同时带去的,还有他们对财富的世俗追求,宜宾汉墓中曾出土一棵青铜树,青铜铸就的叶片上有各式各样的钱币图像,民间称其为“摇钱树”。

东汉蟾蜍形陶壶

东汉陶釜 

东汉圆圜底罐

宜宾发掘的汉代墓葬中,各式陶俑更是可以直接推知汉代人的生活。汉随葬俑质地多样,陶质最多,有士兵、仪仗、仆侍、乐舞、杂技等不同种类。

东汉陶狗 

东汉陶子母鸡

宜宾博物院馆藏的汉代陶俑种类繁多、形态各样、生动鲜活,

专业从事乐舞百戏的俑,乐舞百戏俑颇具时代特色,他们或长袖善舞,或戏耍杂技,抚琴俑和听琴俑,或抚琴而歌,或知音聆听。

怎样的世间生活才有这样的作品?淳朴安乐、歌舞升平,陶俑之态,谱写了汉代宜宾的市井之乐。

陶抚琴俑

陶听琴俑

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以佃佣关系为主,庄园经济盛行,地主家有大量的佣人,分别从事不同的劳务。

出土众多的汉代陶俑正是庄园经济的重要物证。这些汉代俑简直就是把活生活的生活摆在你面前。庄园里有专业从事农业的劳作俑,如执锸俑、飏扇俑、执锄俑等。执锸俑头戴笠帽,身着窄袖短裳,短裳至膝,裳内着裤,脚穿草鞋,左手持箕,右手持锸;飏扇俑头束总角偏左,身着左衽上衣,下穿至膝短裤,双手持一对飏扇。有从事家务的劳作俑,如庖厨俑、提罐俑、侍俑、持便面俑、持镜俑等。提罐俑女子头梳高髻,身着圆领长袍,双手各提一罐,看上去有点吃力。侍俑头戴平巾帻,身着圆领右衽短袖长裳,裳过膝部,作弓腰状。

宜宾出土的汉摇钱树。

摇钱树的青铜树叶

庄园内的生活一目了然,我们大概也能推知庄园主生活。看看他养尊处优到了什么地步:耕种稼穑有人操劳,穿衣吃饭梳头洗脸都有人伺候着。只是我们不知道,这无数的为庄园主劳作、伺候庄园主一家生活的劳动者,他们有着怎样的家庭条件,他们住在哪里?他们劳动时间、强度如何,他们的劳动能不能换来一家的温饱?

市井欢乐能否为众人分享?

西汉末年,全国庄园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地主实力不断扩张,土地集中日益严重,以致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形。

汉石棺.市博物院供图

宜宾市博物院还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保存完好的汉代石棺。长214cm,宽66cm,高95cm,棺盖、棺身前档、后档分别浅浮雕柿蒂纹、双阙和伏羲女娲。2004年10月4日出土于宜宾市翠屏区南岸茶厂工地。

柿蒂纹.市博物院供图

据市博物院专家介绍,柿蒂纹本是汉代常见的祥瑞图谱中的普通一员,但因为处在石棺顶盖、人头顶之上的特殊位置,向东南西北四极无限延伸的张力,绽放出灿烂的“苍穹之花”,象征了“天”,表达着人对“天”的敬意。阙,本是汉代宫廷、署府、陵墓前的对称建筑,在此象征“天门”,灵魂由此经过便可进入仙境得道成仙,表达着人对“仙”的向往。伏羲女娲,汉代的至上神、始祖神、生殖神,他们创造人类并制定人世间的运行规则,所以他们通常以一人持规一人持矩的形象示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即出于此。他们人首蛇身,两尾相交,暗喻交媾繁衍,表达着人对后世子孙人丁兴旺的美好希望。简单的三组画像,呈现乐“天”、“仙”、“人”的三种境界,契天地无极合乾坤阴阳,绘出了石棺主人的两点追求:灵魂升仙、子孙兴旺。

天门(双阙)、伏羲女蜗. 市博物院供图

石棺主人须发骨齿早已荡然无存,身份信息更是难觅丝毫。但它尚可透露给我们的是:宜宾汉代经济已较为富庶、社会发展已较为繁荣、文化面貌已与中原趋同,石棺主人一定具有经济势力,并在儒家思想、阴阳谶纬学说影响下享有这样一具画像石棺。




文章来源丨宜宾新闻网

作    者丨郎麟

图文编辑丨莎妹儿(微信ID:dearshasha

执行主编丨王晓翔(微信ID:ybfbwxx)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