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动山摇之后 五天六夜 240人这样携手走过

郎麟 宜宾发布 2019-07-06

6月17日22点55分,宜宾。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17日22点55分 地动山摇


珙县巡场镇茨梨村茨梨三组。

李友群家在309省道旁,自建的三层农家小院。当晚,她和老伴在家。她住三楼,老伴住一楼。

夜晚10点55分,大地开始摇晃。

这时候睡在床上,就像在波浪上。屋里不断有东西倒下掉下,轰!噼里啪啦。恐怖的不仅是摇晃,地底下传来低沉轰鸣,像闷雷。

已睡着的李友群被剧烈的晃动摇醒,饮水机倒了,老式的台式电视机摔到地上,墙上挂的电视也摇落在地。断电了。

李友群起身,摸到柜子前,摸出电筒。跨到露台。几步路,东倒西歪。她对楼下的丈夫大喊:地震了,快跑!

她自己,犹豫了那么一瞬间,要不要跳下去?

等到第一波震动停止,李友群冲下三楼,跑出家门,她看到邻居家的房屋已倒塌成一个矮矮的斜面。

公路上站满了跑出来的村民。警车来了,消防车来了……村里的干部也来了。


17日晚微信截图


微信群里通知逃生


茨梨三组的组长叫柳春。地震时,他正在长宁铜锣亲戚家走人户。

22:55,他还没有睡。那样剧烈的震动,他从来没有经历过。一两分钟后,他知道震中在双河,6级!双河离巡场不过几公里,肯定遭害了!此刻电话已打不通,幸好,有网络。

他一边跑一边在茨梨三组的微信群发语音信息:大家马上出来,啥都不要拿,先保命!

他发动汽车,朝茨梨村狂奔,一边还在群里喊:青壮年,邻里邻居,互相都喊下,赶快出来!赶快出来!

群里竟有村民回复:要得要得!马上!

二十来分钟,他奔回巡场,开到环城公路边,汽车再也开不动——巡场几乎所有的人都跑出来了,所有的私家车都开出来了,窄窄的街上没有一点空隙。密密实实,全是人,混乱、焦虑、恐慌。他扔下汽车,在人墙里寻找缝隙穿过,朝着茨梨村跑去。

跑到309省道旁,组里的人,十个一群,二十个一组,都在路边站着,茫然地望着家的方向。有的在哭,有的在喊,谁谁谁还没出来,还有啥啥啥要回去拿……

柳春急了:哪个都不准回去拿东西!然后喊:三组的青壮年围拢来!

青壮年围拢来,然后分头去喊,把一个组的人团起来。


震后半小时 马上自救


柳春对村民说了几句话:我们要马上自救!先搞清没来的人去了哪里,有问题没问题,有没有伤亡。

同时,另一组,由他带着,几个青壮年,来到了国道旁的诚信机械加工维修厂。安置两百多人,要找一个空旷地方。维修厂大,差不多2000平方米。

但是……

维修厂正准备18号开业。机器、设备、钢板铁条,当天刚刚归置好,等待第二天开业。

郭廷洪是这家维修厂的老板。震后,家里住房开裂,他赶快躲出来,到了自己的维修厂。

想借住的村民,心里没底:这事儿搁谁,怕都有点……迟疑。

可郭廷洪二话不说:要得要得!住就是,住就是。

刚刚归置好的机器设备材料,大家一起动手,重新归置过。

郭廷洪说了一席话,让雨中的村民心里一热:

“遭了灾有啥说的!有啥需要尽管说。东西要用啥就用啥,吃的尽管拿……”想到厂里的食物不多,还拿出2000元钱。

另一边,省道上围在一起的村民,每家户主报自家情况。

除了一位租房户,被落下的砖头砸中,已被急救车接走。

万幸万幸!茨梨三组,当天在村里的240余人全都好好的站在这里。

有人听到微信群里的信息:茨梨三组的,都到维修厂来。

他们全部来到这个刚刚归置出来的“安置点”。敞坝有一个彩钢棚。老人、妇女和孩子,站在钢棚里面;青壮年站外面,淋着雨。

没人有异议。


18日,搭建钢棚。茨梨三组村民供图


18日清晨 废墟中间升起炊烟


天渐渐亮了。

不断的余震,恐慌、疲惫,劳累了一整夜的人们觉不出饥饿。

柳春让家里人把锅搬到坝子里,点燃蜂窝煤炉子。震前,他开着一家饭店。烧起一大锅水,把所有调料拿出来。那天早上,镇上没有面馆开门。他跑到街上,买下两个流动面摊的所有面条。

18日清晨,茨梨三组的人吃上一碗热面条。茨梨三组村民供图

全组的人都来,路过的、其他村的……只要有人来,就可以吃上一碗面……

结账时候才晓得,5斤一捆的干面,一共22捆。

这个时候,淋着雨站了一晚的青年,在钢棚下站了一夜的女人、孩子,轮换着都过来了。过来,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这碗面,抚慰的不仅仅是惊慌而疲劳的身体。

是的是的,家不敢回了。房屋垮了,墙体倒塌、砖瓦掉落成了废墟,没倒的房屋,余震把裂缝摇得越来越大……但是,清晨,在震后的第一个清晨,炊烟升起来了。在废墟外的一块平地里,炊烟升起了。

大家都好好地活着,活着……生活没有给地震打断,生活,仍将继续。

灾难过后,还有什么,能比袅袅升起的炊烟更安慰人心?

吃饱了,我们才好重建家园。

早上,郭廷洪安排自己的工人,把维修厂的敞坝平出来。吊车铲车一齐开动,村里的青年一起帮忙,机械设备钢板铁条堆在一起,腾出1400平米的敞坝,成了一个安置点。

18日,搭建钢棚。茨梨三组供图

柳春带着几个人,到了巡场建升租赁站,也在309省道边,想租钢管再搭建一些钢棚。

老板叫王先敏,她还没来。大家等着库房看守和老板通话。可惜,老板不租。

沉默。等待。

“她说,租啥哦租?!给他们说,要好多拖就是,要好多拖好多!……”

十几分钟,王先敏来了,专门赶到柳春的饭店问柳春:要不要租车帮你们拖?”

吃着面的村民一连声说,不,不,不。不要。我们自己来!

这一天,村民的顽强,从未有过的团结,这一天,所有邻居的温暖相助,成为重建的契机和勇气。


携手相助 渡过难关


维修厂的老板,租赁店的店主,他们平常就是那么普通的人,做着自己的生意。

在那一刻,他们的支持和付出,对于这群有家难归的人,是多么巨大的安慰。

这温暖为他们平添了力量。这两百多人,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众志如何成城。

钢棚搭起,村里人再也不分你的我的。有办服务一条龙的,拿来了塑料雨布,扛来了碗筷。各家菜地里的菜,一口袋一口袋提过来,一背篼一背篼背来。

生活下去,要一张安稳的床,要一碗热腾的饭。有大厨,有帮工,有人摘菜有人洗碗,73岁的沈金丛“霸着”做饭,他一直在一条龙服务队里帮忙,煮饭拿手。四名大厨轮流掌勺,夜晚,青壮年轮班值守,保证安全。以前日子里那点鸡毛蒜皮、疙疙瘩瘩,那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震后第一个自助点。郎麟 摄


18日 有人吃我送的东西

我高兴得不得了


也许,这个自助点最先冒出的炊烟,提醒了附近的村民。很快,茨梨村另外建起三个自助点,巡场的丰村也陆陆续续建起五个这样的自助点。

18号下午,茨梨村的四个点有人送来半扇猪肉,500斤大米,几百斤土豆。粮油批发部和屠宰场的送货员告诉大家,这些东西是王国全送的。后来,他带的话也到了:猪每天送半个,米吃完了就给我打电话……

志愿者送来的矿泉水和方便面。郎麟 摄

18日晚,丰村的五个点,只是人员刚刚集中起来。王国全给他们送去1080盒方便面,因为有些人,跑出来到现在没有吃到任何食物,买菜做饭都来不及。

“有人吃我送的东西,我是高兴得不得了,很高兴很高兴的一件事!灾难过后,要是你的东西没人吃……”这是王国全,一个土生土长的巡场人。


吃的这块 我就来管了


王国全在宜宾经营一家公司。17日,他正在筠连开会。18日,他回到家,马上和巡场茨梨村村主任徐良超、丰村村书记黄继林联系。他知道,开头几天最难,救灾物资一般要三天后才能到达。而村里,这两天要忙的,是组织迁出,人员清点,房屋排查,安排治安巡查、安全巡查。他对焦头烂额的两位村干部说:“你们忙你们的,这两个村,吃的这块,我就来管了。”

19日开始,王国全每天买下四头猪,几吨大米几吨土豆,9个点,每个点半扇猪肉。每天差不多一万块钱。

“我还负担得起。吃好说不上,只能保证吃饱。钱找来做啥嘛?外头都要捐的,这是自己家乡!哪个都没得准备,正好我拿得出。”

 不过,对于王国全说的,每天一万块钱的支出,丰村的黄继林却不同意。“不可能哦,我们丰村这边五个点,19号就送了两千斤大米,两头猪,还有几吨土豆、海椒,19号到现在,每天都是两头猪,我们这边就要一万多,再加上茨梨那边……你算算看?”

20日晚10点,王国全给维修厂安置点送来5顶帐篷,三组的青年们忙着连夜安装。王国全看到天气预报说当晚有暴雨,赶忙从成都买来90顶帐篷。傍晚的时候,这些帐篷到了。他忙着分发帐篷到各自助点,记者也因此和他错过。

王国全的资助,让村干部们说不出的感激。20日,丰村的五个自助点,垒起了灶头,有人拿来锅碗瓢盆,当天中午吃上了热汤热饭。在帐篷、钢棚、地铺里住了几晚,有些人冒险也要回家。黄继林要派人去劝说,不能住,不能住!出来,出来……

21日晚,徐良超、黄继林分别给王国全通了电话。他们通报了各个自助点的食物存量情况,告诉给王国全:22日,五个点不必再送了,冰柜里还有存货;四个点,茨梨两个、丰村两个,再送一天。今天(23日),一个点都不用送了。

扶助款已经到账,各地捐赠的食物也已经到了……


22日晚微信截图


22日,志愿者送来床、帐篷……

22日上午下起暴雨,晚上再次下起大雨。牵挂着住在钢棚帐篷里的人,记者给柳春发去信息。

这位带领着全组村民自救的组长,已经淡定而坚强:能够想办法解决,困难只是暂时的。正在安装刚到的30张单人床。


也许,我们可以稍稍放心,两百多位村民已走过最艰难的时刻。

开始,他们也曾慌乱,但很快便团结如一人。幸甚幸甚,所遇的每个人,都向他们伸出援手。在安置点,每位村民向我们反复念叨的,是这些人的名字。

郭廷洪、王先敏一再推脱,不过举手之劳,拒绝和记者见上一面;而王国全,正忙得团团转,忙得团团转也很欣慰。有人吃他的东西,那就是生命还在。

生命还在,付出多少都值得,值得。

人性的光芒,穿过灾难带来的破败暗淡:人,可以这么无私,人,可以这么高贵。人,可以这么体面,人,可以这么坚韧。

这群村民,震后几十分钟,迅速地自救自渡。哪怕只是搭起简易钢棚,哪怕只是煮了几大锅面条。升起的炊烟,也因此提醒了其他村民。



内容来源丨宜宾新闻网

图文编辑丨张耀兮(微信ID:shine313X)

责任编辑丨胡  洁(微信ID:ym13036520516)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