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援助“国家队”常驻灾区一年!

张新 宜宾发布 2019-07-05


重建倒塌的楼房并非难事

难的是如何让生活走上正轨

让灾后恐慌无助的心灵

重新舒展和振作



其实在”6·17长宁6.0级地震”

发生后的第三天

灾区就迎来了一支心理援助的“国家队”

他们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员

这个团队将常驻灾区一年

把专业的心理救助知识

传授给当地的志愿者

当地的妇女干部和教师队伍



在位于长宁县双河镇笔架广场安置点的

“青青儿童乐园”帐篷内

几十个孩子围桌而坐

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

心理救助老师王蔺的带领下

通过绘画等游戏

接受心理成长课程


“设置这些心理课程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有序而规律的

生活节奏中,重建安全感。”王蔺说,随着应激期的过去,心理援助的重点将转向当地人才的培养。


针对本地需求,王蔺将专业的心理救助知识传授给当地的社工组织,同时与市妇联和教体局进行了对接,将相关知识纳入妇女干部和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计划。


目前,长宁灾区共有5位

来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专业人员

安置点有4本心理健康手册可自取,分别是《灾后公众心理自助手册》《灾后亲子心理自助手册》《灾后救援官兵心理自助手册》以及《救助者心理自助手册》。

上面有“地震后,你可能会经历到的各种心情”“我们建议你用以下方式来缓释心情”等,内容详尽、平实、专业。




团队将常驻灾区一年时间

人员会有流转

但至少会有两名专业老师在

作为专业人士,王蔺表示

志愿者“来一批,走一批,哭一批”

是对灾区小朋友的二次伤害

所以心理研究所不允许

个人和孩子们有过多的情感卷入

而是要以团队的身份

去做一些必要的专业心理支持


内容来源丨宜宾晚报

图文编辑丨张 洁(微信ID:vbvbv5149)

责任编辑丨蓝荣杰(微信ID:lan615855525)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